血漿蛋白質檢查
【知識點名稱】急性時相反應蛋白【進階攻略】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分為兩種:①正向急性時相反應蛋白;②負向急性時相反應蛋白。需加以區分。【知識點詳情】1.急性時相反應和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機體在急性炎癥(如感染性炎癥,自身免疫性炎癥等)和組織損傷(如創傷,手術,心肌梗死,惡性腫瘤等)時出現的非特異性的血漿蛋白濃度變化,稱為急性時相反應。它們可能是機體防御機制的一部分,具體機制尚不十分清楚。2.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的種類 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包括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結合珠蛋白、銅藍蛋白、C4、C3、纖維蛋白原、C反應蛋白等。其血漿濃度在炎癥、創傷、心肌梗死、感染、腫瘤等情況下顯著上升。另外有3種蛋白質即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轉鐵蛋白則相應低下。增加的蛋白質稱為正向APP,下降的蛋白質稱為負向APP。3.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急性時相反應進程中的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 當機體處于急性時相反應時,血漿蛋白相繼出現一系列特征性變化,這些變化與疾病進程......閱讀全文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的檢查過程
抽血分離出血漿蛋白,進行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受檢血漿中加入蛋白C激活劑(從蛇毒中提取)。PC被激活為活化蛋白C(APC),APC作用于發色底物Chromozym PCA,釋出顯色基團對硝基苯胺(PNA),顯色的深淺與受檢血漿中PC的含量成平行關系。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AT。
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的檢查過程
定性試驗: (1) 待檢血清或血漿0.05ml(不需滅活)置于試驗卡圈內,涂勻。 (2)滴加RPR試劑1滴于圈內血清中。 (3) 按每分鐘100轉搖動8分鐘,肉眼觀察結果。 效價測定:將待檢血清做2倍系列稀釋,試驗方法和結果判定同定性試驗。 結果判定: 陽性反應(+++~++++):
尿液蛋白質檢查
尿液蛋白為尿液化學成分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人的腎小球濾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在曲小管時絕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中的蛋白質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隨機一次尿中蛋白質為0.80mg/L。尿蛋白定性試驗呈陰性反應。當尿液中蛋白質超過正常范圍時稱為蛋白尿,含量大于0.1g/
血漿蝰蛇毒磷脂時間測定的檢查過程
體外法0.2 mg/ml的抗凝蛋白0.1 ml(對照組為生理鹽水),分別加入用30份正常的人血漿制成的混合血漿4 ,6,8,配置成1∶40,1∶60,1∶80 3個不同稀釋濃度,每一稀釋濃度取50 μl,然后在全自動血凝儀上進行。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檢測的檢查過程
發色底物法:受檢血漿中加鏈激酶(SK)和發色底物(S-2251),受檢血漿中的PLG在SK的作用下,轉變成PL,后者作用于發色底物,釋出對硝基苯胺(PNA)而顯色。顯色的深淺與纖溶酶的水平呈正相關,通過計算求得血漿中PLG:A的含量。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介紹
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介紹:??????? PAPP-A認為是滋養層產生,電泳分析位于血清蛋白α2球蛋白區帶。妊娠相關血漿蛋白A正常值:??????? 免疫散擴法:血清 母體<320mg/L,妊娠血清濃度逐漸升高,于第40周均值約為200mg/L,在分娩后迅速降低,于3-5周不能測出,羊水中的水平與母血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異亮氨酸介紹
血漿異亮氨酸介紹: 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有21種。正常人血漿氨基酸濃度呈晝夜性波動,一般以早晨8-10時之間為高峰,午夜時為低谷。氨基酸及其產物測定,對先天性或后天性代謝病的診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測定血漿異亮氨酸,要避免食物消化吸收后的影響,應在清晨空腹采血。血漿異亮氨酸正常值: 9月-2歲
簡述血漿激肽釋放酶原測定的檢查過程
血漿激肽釋放酶原測定采用靜脈采血進行檢測。靜脈采血前要仔細檢查針頭是否安裝牢固,針筒內是否有空氣和水分。所用針頭應銳利、光滑、通氣,針筒不漏氣。先用30g/L碘酊棉簽自所選靜脈穿刺處從內向外、順時針方向消毒皮膚,待碘酊揮發后,再用75%乙醇棉簽以同樣方法拭去碘跡。以左手拇指固定靜脈穿刺部位下端,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游離皮質醇
血漿游離皮質醇介紹: 游離型皮質醇有生物活性,可進入細胞內,在肝臟代謝而失去活性,并可經腎小球濾過進入尿中。尿中游離皮質醇含量與血漿游離皮質醇的含量成正比。血漿游離皮質醇正常值: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 上午 (8:00): 166.5-441.4nmol/L。 下午(16:00)抅: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環磷酸腺苷介紹
血漿環磷酸腺苷介紹: 血漿環磷酸腺苷是一種小分子半抗原環磷酸腺嘌呤核苷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細胞和體液中的一種耐熱小分子化合物,由ATP在腺苷酸環化酶及Ca2+參與下生成。cAMP和cGMP一起共同調節,控制細胞的生長和繁殖,并且和多種生理,生化代謝過程有密切關系,是細胞內的第二信使。血漿環磷酸腺苷正常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pc)是對血漿中的血蛋白進行C活性的測定。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正常值: 102.5%±20.1%。血漿蛋白C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C活性減低。 常見于先天性PC缺陷,根據C活性測定A和PC,抗體可分為Ⅰ型(PC:Ag與PC:A均減低)和Ⅱ型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皮質醇介紹
血漿皮質醇介紹: 皮質醇(cortisol)由腎上腺皮質束狀帶所分泌,在血液中以結合態和游離態兩種形式存在。游離狀態的皮質醇僅占10%左右,具有生物活性,并可從腎臟濾過;結合態者主要與糖皮質類固醇結合蛋白(CBG)相結合,少量與白蛋白結合,無生物活性,不被肝細胞破壞,也不能從腎小球濾過。皮質醇的分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酶檢測
血漿凝血酶檢測介紹: 血漿凝血酶檢測是指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對人體血漿中凝血酶的測定,它一般包括血漿凝血酶調節蛋白抗原檢測(TMAg)、血漿凝血酶調節蛋白活性檢測(TMA)、血漿凝血酶原片段1+2檢測(F1+2)。血漿凝血酶檢測可以知道低纖維蛋白原血癥、微小凝血塊和鈣離子的存在。血漿凝血酶檢測正常值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
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血漿凝血因子Ⅴ,即促凝血球蛋白原進行活性測定,是判斷肝病患者預后的良好指標。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正常值: 正常值 2-4mg/mL。血漿凝血因子Ⅴ活性測定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凝血因子Ⅴ活性是判斷非對乙酰氨基酚誘導的暴發性肝功能衰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氟化物介紹
血漿氟化物介紹: 正常成人體內含氟2.6g。從腸道吸收氟。大部分由尿糞排泄,10%-48%的氟貯存體內,主要集聚在骨骼。骨中氟大約到15歲時達到恒定數值。適量氟是形成堅硬牙齒和預防齲齒所必需的元索。兒童期缺氟易患齲齒。老人缺氟會影響鈣和磷的利用,使骨質變脆。但氟攝入過多,也會產生氟斑牙、氟骨癥及地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的檢查過程
(1) 患者側臥于硬板床上,背部與桌面垂直,頭部盡量向前胸屈曲,兩手抱膝緊貼腹部,使軀干盡可能呈弓形;或由助手在術者對面用一手挽患者頭部,另一手挽雙下肢腘窩處并用力抱緊,使脊柱盡量后凸以增寬椎間隙,便于進針。 (2) 確定穿刺點,通常以雙側髂棘最高點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匯點為穿刺點,此處相當于第
關于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的簡介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是對腦脊液蛋白質含量進行測定。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和血腦屏障有密切關系,可以反應多種疾病的征兆。 兒童:200-400mg/L。 成人:150-450mg/L。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知識點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是對腦脊液蛋白質含量進行測定。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和血腦屏障有密切關系,可以反應多種疾病的征兆。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正常值:兒童 200~400mg/L成人 150~450mg/L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臨床意義:異常結果:1.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細胞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知識點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是對腦脊液蛋白質含量進行測定。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和血腦屏障有密切關系,可以反應多種疾病的征兆。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正常值:兒童 200~400mg/L成人 150~450mg/L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臨床意義:異常結果:1.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細胞
成分輸血始于血漿和血漿制品
說到成分輸血,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你知道成分輸血是怎么來的嗎?告訴你吧,成分輸血始于二戰期間的血漿應用——為英國采集血漿計劃;成分輸血的第一推手也正是白蛋白提取工藝的發明者、血漿工業的奠基人——愛德華·科恩(Edward J. Cohn)教授。上世紀70年代興起的成分輸血(Co
冰凍血漿和新鮮冰凍血漿區別
新鮮冷凍血液與一般冷凍血液的差別取決于規定的標準不一樣。新鮮冷凍血液在有限的時間與溫度下產生,而一般冷凍血液在保存期內當然沉定而成。抗凝全血于6-8鐘頭以內在4℃標準下抽濾將血液分離出來,并快速在-30℃下列冷凍成塊,即是新鮮冷凍血液,冷凍情況一直持續到應用以前,有效期限為1年,產品內帶有所有的凝血
腦脊液檢查/酸堿度/蛋白質/化學檢查
1.酸堿度正常腦脊液pH為7.13~7.34,比動脈血的pH低。目前認為二氧化碳易通過血腦屏障,使腦脊液PCO2比動脈血高0.5~1.5kpa(4~11mmHg),而HCO-不易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濃度一般比動脈血低。腦脊液pH比較恒定,即使全身酸堿失衡時對它的影響也甚小,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時腦脊
腦脊液檢查/酸堿度/蛋白質/化學檢查
1.酸堿度正常腦脊液pH為7.13~7.34,比動脈血的pH低。目前認為二氧化碳易通過血腦屏障,使腦脊液PCO2比動脈血高0.5~1.5kpa(4~11mmHg),而HCO-不易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濃度一般比動脈血低。腦脊液pH比較恒定,即使全身酸堿失衡時對它的影響也甚小,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癥時腦脊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介紹: 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是對腦脊液蛋白質含量進行測定。腦脊液蛋白質含量和血腦屏障有密切關系,可以反應多種疾病的征兆。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質檢查正常值: 兒童:200-400mg/L。 成人:150-450mg/L。腦脊液檢查-化學檢查-蛋白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連續血漿魚精蛋白稀釋試驗
連續血漿魚精蛋白稀釋試驗介紹: 連續血漿魚精蛋白稀釋試驗是在血漿中加入魚精蛋白稀釋,用于診斷是否存在血栓成功溶解的判斷。連續血漿魚精蛋白稀釋試驗正常值: DIC時為陰性。連續血漿魚精蛋白稀釋試驗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DIC時為陽性,而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為陰性。正常婦女經前及行經的早期可能由于子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檢測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檢測介紹: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檢測是對血漿中纖溶酶原測定,有助于判斷纖溶系統活性。它包括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活性的檢測(t--PAA) 、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抗原的檢測(t--PAAg)、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活性的檢測、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活化物抑制物抗原的檢測、血漿纖溶酶-
血漿11脫氧皮質酮的檢查過程
本法分三個步驟,即抗原與抗體反應、B和F分離和放射性測定。 (1)抗原與抗體反應:將標本(非標記抗原)、標記抗原和抗血清順序定量加入小試管內,置室溫(15~30℃)作用24h,使其充分競爭結合。 (2)B、F分離:分離技術多種多樣,常用沉淀法。①第二抗體沉淀法:又稱雙抗體法,在受檢抗原與第一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
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介紹: 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是對人體內血漿凝血因子Ⅶ,即促凝血酶原激酶原進行活性測定,凝血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4-6h),血漿含量較低(0.5-2mg/L),故可作為肝病患者蛋白質合成功能減退的早期診斷指標。血漿凝血因子Ⅶ活性測定正常值: 正常值 2-4mg/mL。血漿凝
血漿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檢查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甲苯胺藍可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當凝血酶時間延長,可在待檢血漿中加入甲基胺藍,或延長的凝血酶時間恢復正常則表示肝素增多,否則為其他抗凝血酶類物質.試劑、試劑盒甲苯胺藍溶液枸櫞酸鈉溶液凝血酶實驗步驟一、 實驗試劑:1. 1g/L甲苯胺藍溶液2. 109mmol/L枸櫞酸鈉溶液3. 凝血酶溶液
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的檢查過程
1、化驗取材 血液。 2、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的原理 用業經處理的活性炭顆粒(約3~5μm)吸附VDRL抗原。此顆粒抗原一旦與血清中的梅毒反應素結合便形成黑色凝塊,肉眼即可識別。 3、試劑 本試驗有商品藥盒。RPR抗原懸液呈均勻、灰黑狀,無雜質。6~10℃暗處可保存1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