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工業協會18日預測,下半年我國煤炭需求將繼續回落,供應繼續較快增長,凈進口增加,市場供大于求趨勢明顯,企業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姜智敏18日在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會上介紹說,上半年我國煤炭需求持續回落,全國煤炭消費19.7億噸,同比增長2.8%,增速同比回落6.6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煤炭供應能力大幅增加,主要由四重因素影響:一是上半年全國煤炭固定資產投資2103億元,同比增長23.1%,高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7個百分點。二是煤炭產量繼續增長。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19.1億噸,同比增長5.6%。三是煤炭運量下降。上半年全國鐵路累計發送煤炭11.66億噸,同比增長4.5%,6月當月發送1.76億噸,同比下降5.5%,環比下降11%;主要港口上半年轉運煤炭3.12億噸,同比下降4.1%,6月當月轉運4523萬噸,同比下降近兩成。四是煤炭進口快速增長,上半年凈進口1340......閱讀全文
9月15日,歷時半年調研和起草,中國醫藥(15.78,0.09,0.57%)企業管理協會正式對外公布《中國醫藥產業60年發展報告》。據悉,這是國內首次發布展現新中國成立60年來醫藥產業發展狀況全貌的白皮書(注:下稱白皮書)。 該白皮書總約12萬字,分別從中國醫藥產業發展歷史、現狀、趨勢、建
石油產業經濟運行繼續呈現企穩回升的走勢,預計未來將延續這種“弱復蘇”的趨勢。總體判斷,今年石油產業經濟運行將保持平穩,并逐步緩慢回升,但二季度依然有下行壓力,三、四季度將逐漸穩中趨好 在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大背景下,一季度石油產業景氣延續了去年四季度的回升態勢。從整體發展態勢來
山西煤企沒有停下開采腳步 煤炭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終結,“微利”時代的大門正式開啟。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對山西部分煤炭企業調研發現,煤價下滑,庫存高企,幾乎成為所有山西煤炭企業之痛,但煤炭產能依然在擴張的道路上繼續前行,銷售價格與成本倒掛現象也沒有普遍出現,絕大多數煤炭企業尚不至于虧損,只
經歷了史上最長的中秋、國慶黃金周,享受了10年行業黃金發展期、卻在今年遭遇了連續5個月市場寒冬后的中國煤炭業,似乎看到了價格觸底回升的曙光。 來自中國煤炭資源網的數據顯示,10月8日-12日,安徽淮北、淮南地區的煤炭價格暫穩;山東省煉焦煤價格普遍上漲,成交活躍;東北龍媒1/3焦煤出關及港口
中儲糧:目前糧價上漲仍在可控范圍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包克辛談中國的糧食調控 三聯生活周刊:最近國際米價出現大的漲幅,表面看,由于我們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因而亞洲米價此番上漲幾乎沒有影響,但從一個相對更長的周期,它對國內稻谷供需市場是否仍然構成潛在
雷文鉆探公司位于美國威利斯頓盆地的頁巖油鉆井平臺 轉折點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10月4日表示,2013年,美國將超越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 由于美國得克薩斯州和北達科他州能源供應的急劇增長,自2008年以來,美國的石油產量已經增加了7萬億英熱單
過去五年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們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
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以下簡稱《年鑒》)7月7日在京發布。數據顯示,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轉型。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僅增長1%,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尤其是中國正在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與此同時
7月30日,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研究編制的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對外發布。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在解讀中經產業景氣指數時表示,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既不必對產業
11月6日,在第26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以題為"解讀中國藥業新常態——2015中國醫藥經濟預測"的主旨演講對此進行了深入剖析。“我們預測,2015年我國醫藥工業產值增長15%,醫藥工業銷售增長13%;醫藥工業利潤增長11%。從終端來看,我國藥
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以下簡稱《年鑒》)7月7日在京發布。數據顯示,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轉型。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僅增長1%,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尤其是中國正在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儲能技術成為下一輪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傳統能源領域總投資額呈下降趨勢。 全球范圍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2016年9月20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宣稱:“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領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投資流向顯示了能源系統的重新定位。”該報告認為
最新環渤海動力煤指數顯示,環渤海地區港口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綜合平均價為729元/噸,相對于年初下降了近10%。招商證券行業分析師彭全剛指出,煤價下跌1%將增厚火電利潤2.7%,照此測算,今年上半年火電行業的利潤有望增厚三成。 “煤價遠未到底,受庫存量壓頂影響,煤價下探至每噸700
12月9日,大型遠洋運輸輪在連云港港新東方集裝箱碼頭裝卸進出口貨物。2012年1至11月份,江蘇省連云港港累計完成吞吐量1.7億噸,同比增長10.9%,其中外貿吞吐量完成9120萬噸,同比增長6.8% 消 費 今年,我國消費一度實現小幅回落,在中央一系列擴大內需、促
7月4日,財新發布了新一期采購經理人指數。數據顯示,6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51.0,較5月微降0.1個百分點,服務業PMI則大漲1個百分點53.9,為四個月以來最高。 此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中國采購經理指數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
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2013年上半年節能減排形勢分析 今年上半年,經濟平穩但錯綜復雜,高耗能產品產量和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對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形成較大壓力,大氣霧霾問題突出,節能減排形勢嚴峻。同時,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將為節能環保產
2012年6月至今所呈現的煤炭市場形勢可概括為社會庫存量大、供需寬松、價格下跌三個基本特征。之所以造成這一形勢,應歸因于煤炭市場機制建設缺乏有效的推動和規范,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大量進口煤的沖擊下凸顯出來,而產量卻在煤企不掙利潤占市場的指導思想下只增不減,造成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供需矛盾不斷激化。目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的大背景下,江西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按照 “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運行整體上由緩中趨穩向企穩回升方向發展,但發展中仍存在一定壓力,值得關注。 一、運行特征 回升勢頭平穩。上半年,江西省高新技術產業內1538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總產值2537.7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3日發布數據,6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非制造業PMI)結束連續兩個月環比回落趨勢,環比上升1.5個百分點,達到56.7%,反映出非制造業經濟呈現穩健增長格局。 本月,中國非制造業PMI各單項指數,除在手訂單指數和中間投入價格指數環比回落
能源問題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必須系統謀劃和長遠考慮,形成明確的能源戰略及實施舉措。近兩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組織殼牌公司、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中外多家機構的70余位專家,開展了中國中長期能源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對全球和中國能源的供求形勢,未來中國能源發展的目標、原則和戰略途
結合前期疲弱的投資數據,企業已經切換到過冬模式,在市場需求回暖、PPI跌幅收窄之前,企業效益大幅下降的狀況很難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增長的亮點更多將是來自于政府的保增長、地下管廊、水利環保、鐵路軌交、新能源(充電樁以及能源互聯網)等重點的保增長領域值得關注。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 李壽生 編者按 3月29日,第22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系統學習大講堂在北京舉行。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會上作了題為《2019年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抓好的六件大事》的主題報告。報告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不確定因素、未來一年行業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二季度企業景氣指數為126.9,比一季度下降0.4;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1.2,比一季度回落 1.8。考慮到去庫存化結束后工業企業還將面臨去產能化的考驗,當前工業企業層面面臨的壓力遠大于整體經濟。預計三季度工業生產者信心仍有較大可能繼續回落,何時恢復則
霧霾治理的嚴峻現實正觸發國內能源產業的格局重整,也觸動了部分地方的利益。近期,發改委、能源局、環保部聯合發布《能源行業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該方案中,煤炭消費比重將不斷下降,這顯然是部分煤炭大省不愿看到的。山西、福建等省市紛紛出臺救市政策,然而煤價持續走低,需求下降等原因令救市政策變數重重
“我國能源需求總體已達峰,電力進一步過剩已成定局”,你信嗎?面對這一問題,不少能源人士,其中不乏權威人士,普遍給出了毋庸置疑的“否定”答復,并認為“無需多加討論”,有觀點甚至認為是“胡扯”。 而這一結論正出自于中國社科院近期發布的“中國能源前景2018—2050”報告。針對這一報告,
水電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西南水電大省長期存在平水年與枯水年、汛期與枯期的矛盾,而省內外負荷發展與電能生產快速增長不匹配的矛盾也將在一定時期存在。據預測,2018年云南仍將面臨500億千瓦時以上的棄水壓力,清潔能源消納形勢極為嚴峻。 根據國際能源署相關報告,未來中國能源結構將逐步轉換到清潔發電
今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呈大起大落走勢,第一季度較快上漲,第二季度則大幅下跌。從目前情況看,雖然下半年國際油價仍將不可避免地出現起伏,但總體上將繼續呈下跌趨勢。 今年1月下旬,由于歐盟宣布將從7月1日開始對中東石油出口大國伊朗實施制裁,禁止其成員國從伊朗進口、轉運原油和成品油。這導致國
由于從二季度開始中央政策不斷加碼微刺激政策,經過一定時間的累積之后,政策效應開始發揮至經濟領域,積極作用正在進一步體現。偏多的宏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煤焦期市構筑階段性平臺的勇氣,多頭力量也逐步占據主導地位。不過筆者認為目前的經濟走向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雖說三季度經濟企穩預期較強,但煤焦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