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孝:中國醫藥創新缺什么?
9月2日,第十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暨改革開放40年醫藥行業發展成就展繼續火熱進行。一場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天津藥物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四位院士、多位國內一線生物醫藥企業掌門人共同參與的“科學家論壇”針對一系列行業內最關心的問題,給出最權威的解答。 劉昌孝:中國醫藥創新缺什么?天津藥物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 雖然有說法認為中國目前醫藥創新行駛得很好,覺得中國的醫藥創新已經成功挑戰了世界藥物創新的發展規律,認為中國與世界上醫藥創新強國的距離已經越來越小,但是藥作為一個基本的產業概念,講醫藥創新,我還是想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藥是一個特殊的商品,要具有可及性和經濟性,患者要買得起、敢用,更重要的是,大夫也要敢用。從美國FDA 60年代的監管經驗來看,醫藥產業......閱讀全文
劉龍:矢志創新-讓中國船用上“中國心”
2003年,我畢業留校,投身到大功率船舶內燃機自主研發中,參與了我國首套“船舶柴油機綜合電控系統(ECS)”的自主研制。那時,我國船舶內燃機生產長期依賴外國技術,這讓我更加堅定信念,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主創新。 如果說,電控系統是船舶內燃機的“大腦”,那么燃燒過程則為其安裝了“心臟”。在這項
劉振虎:高效協同,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
——關于加強中國農科院農業科研協同創新的思考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行業企業、中介機構等社會各界、各領域的創新力量不斷發展,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在傳統體制下,科技創新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的問題仍然沉疴存久,積弊日重。農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的關鍵,已經
劉龍:矢志創新-讓中國船用上“中國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097.shtm 講述人: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動力裝置電控技術研究所所長 劉龍 2003年,我畢業留校,投身到大功率船舶內燃機自主研發中,參與了我國首套“船舶柴油機綜合電控系統(ECS)”的自
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多點開花
編者按 2017年對于全球生物醫藥研發來說是多點開花的一年,多個新藥研發創里程碑式紀錄。2017年也是中國的“新藥元年”,在政策扶持下大批新藥獲批上市,中國藥企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提速。 在春節來臨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藥物研究院研究員劉昌孝為讀者獻上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新春賀禮”
劉德培院士:用系統生物學方法研究中醫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劉德培研究員在日前舉行的以“中醫藥基礎研究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379次香山科學會議上,作了題為《生命科學發展前沿及對中醫藥的需求》的評述報告。 中醫藥是我國最具原始創新潛力的領域。中醫以整體、動態和辯證的思維方式來認識生命與疾病的復雜現象,對現代生命科學有
賽默飛世爾科技支持第九屆全國藥物學術會議
賽默飛世爾科技鼎立支持第九屆全國藥物和化學異物代謝學術會議 2009年10月23-27日,第九屆全國藥物和化學異物代謝學術會議在武漢召開。共計約400位藥物分析與藥物代謝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盛會。 作為世界領先的科技服務商,賽默飛世爾科技在藥物分析與藥物代謝研究領域享有盛名,
2019年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渝召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9月19日,由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藥學會編輯出版部、《藥物分析雜志》編輯部、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重慶大學承辦的“2019年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暨《中國藥學雜志》島津杯第十四屆全國藥物分析優秀論文評選交流會”在重慶召開。本次大
葉篤正、閔恩澤、師昌緒獲首屆創新方法成就獎
首屆“創新方法研究會創新方法成就獎”12月20日在京頒獎,葉篤正、閔恩澤、師昌緒三位院士獲獎。 葉篤正為著名的氣象學家,開創和建立了青藏高原氣象學理論系統,2005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閔恩澤為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獲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師昌緒為著名材料學家,開發鑄
津產抗癌新藥準入美國臨床研究-技術領先國際
天津北方網訊:近日,由天津高新區企業天津藥物研究院新藥評價有限公司進行全套臨床前評價的抗腫瘤一類化學新藥“二甲苯磺酸萘普替尼片”獲得美國FDA批準,同意其在美國進行臨床研究。這標志著國內的臨床前評價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由深圳海王醫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資研發的二甲苯磺酸萘普替尼片是國
BPI-2023?生物醫藥創新系列最新議程
——【倒計時1周】BPI 2023終版議程來襲,共探創新小分子/小核酸/AI+制藥破局之路!? ? ? ?2023年8月15-16日,將在上海舉辦的BPI 2023生物醫藥創新系列——新型化學藥與小核酸藥物論壇,與60+創新藥先鋒領軍人物及500+從業專家一起,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利用AI/大數據等技
以創新推動中醫藥傳承與發展
由省部共建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位于天津中醫藥大學,是我國中醫藥領域第一個坐落于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儲備6萬多份中藥組分,是世界最大的中藥組分庫。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記者看到,一瓶瓶粉末狀的中藥組分被保存在恒溫恒濕柜中。“中藥組分,就是從傳統中藥中提取出有效的成分群,可在細
長沙建設創新型生物醫藥示范基地
日前,湖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部門召開全省醫療器械監管與發展座談會,就該省醫療器械產業監管和發展等重大問題“問計”企業,與會代表紛紛建言:應借鑒國際先進模式,把長沙建成創新型生物醫藥示范基地。 近年來,湖南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較快,生產企業總數達到400多家,經營企業近6000家,但行業“散、
生物醫藥成果轉化率僅5%-醫藥創新成果轉化有待加強
“一邊是科學家創新成果找不到轉化出路,另一邊是企業家找不到好的項目。”在近日舉行的首屆全球華人科學家創新轉化30人高峰論壇上,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國CST亞太總經理董增軍表示,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忽視市場實際和創新原則,跟隨性研究比重大;二是院企合作不足,未形成資
劉云: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成長的政策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和教育事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成為科技人力資源大國。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要科學技術指標》統計,2007年,中國研發(R&D)全時人員達173.6萬人/年,已超過同期的美國和歐盟,成為公認的研發大國。 但是,我國每萬名勞動力中從事R&D活動的研發人員數,與主要發達國家和
閆傲霜代表:加快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近年來,我國生物醫藥領域進展喜人,從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疫苗研發等,充分反映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技創新的積累,展現了創新型企業的科技實力。 但在深入調研后,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傲霜發現,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也面臨原始創新不足、某些方面存在“卡脖子”
8月“亞洲生物醫藥創新月“火熱來襲,助力產業創新合作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醫療行業因此收到了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中國近年來的藥政改革,也讓中國的藥企能夠更多參與全球同步的新藥開發,促進并幫助中國創新藥企業走向全球。目前國內生物醫藥正處于欣欣向榮的時代,生物醫藥產業也是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創新是保持競爭力的有利途徑。為推進
北京2018創新人才名單公示-邊寶麗、馬慶偉等57人入選
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推薦工作經過面向社會征集、專家評審,產生擬推薦人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0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3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27名,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3個。其中,北京華科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邊寶麗與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慶偉入選科技創新創業人才。 現將2
“海能技術浙江中醫藥大學液相色譜合作實驗室”揭牌
5月21日,“液相色譜新技術應用研討會”于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文校區舉行。來自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水稻研究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寧波大學等眾多科研院所的液相色譜技術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技術前沿,分享實踐成果。“海能技術-浙江中醫藥大學液相色譜合作實
中國醫藥正轉型為全球創新源頭-2024年度醫藥行業創新趨勢回顧
2024年11月,美國知名風投公司Atlas Venture發布了年度醫藥行業回顧視頻,聚焦行業創新趨勢。他們梳理出2024年度醫藥領域的50個代表性創新趨勢詞匯,并精選其中6個最具代表性的趨勢,包括:肥胖(Obesity)、中國(China)、免疫學(Immunology)、人工智能/機器學習(A
“80后”博士,晉升正廳!
5月1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消息,省政府2022年4月29日決定,任命趙孝為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試用期一年)。 上述官方任命意味著,公示期過后第二天,趙孝已出任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一職。陜西省政務大數據服務中心成立于2021年7月,為省政府直屬正廳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由
超級抗原神七太空育種獲新突破
隨著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我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已處于世界一流地位。5月15日,超級抗原神七太空育種成果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包括劉昌孝院士在內的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發布會。 此次搭載神七成功進行太空育種的4個超級抗原生物菌種是經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多位院士聯合推薦,經中國微生
林國強:挖掘手性藥物價值
9月2日,第十屆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暨改革開放40年醫藥行業發展成就展繼續火熱進行。一場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天津藥物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昌孝,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四位
20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九大學部)評審專家名單(匯總)
化學科學部2022年度化學科學部項目評審會專家組名單(匯總) 化學科學部組織評審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暨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劉燕華:創新方法研究與應用進入加速期
“創新方法研究與應用工作經過前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進入加速發展時期,在師資不足、歷史欠賬較多的情況下,解決了一批自主創新中的實際問題,取得很多有益經驗,并將創新方法理念傳播到越來越多的高校、院所和企業,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9月29日,在南京舉行的我國首次創新方法試點工作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促進醫藥創新與發展
??????? 為推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衛生部科教司于2010年4月28日在北京組織舉辦了“醫藥創新知識產權戰略專題講座”。講座邀請了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武曉明副司長和條法司楊紅菊處長、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馮劍波教授和北京戈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程偉律師四位專家分別
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產業區啟動
記者7月25日從天津濱海高新區獲悉,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產業區近日在濱海高新區正式啟動,入駐的7個項目涉及動物保健品、醫療器械、醫藥服務、醫療服務等多個生物醫藥領域,總投資額26.3億元,預計總產出超過70億元。 2005年7月,科技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天津
創新政策將力推中醫藥騰飛
鳥兒能飛靠的是翅膀,花兒能紅靠的是陽光。對我國的中醫藥來說,什么才是推動他騰飛的力量? 云南白藥、東阿阿膠、同仁堂……縱觀國內一批批著名中藥企業的發展成長,他們的崛起無不與創新息息相關。 推進自主創新是中醫藥發展的靈魂 在今年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出了“制定和實施扶持中醫
生物醫藥別讓創新等成“黃花菜”
多數歐美發達國家都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機遇。 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遞交了關于《深化衛生科技體制改革將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業培育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高地》的提案,其中建議將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列為國家新興高端制造業的
多名專家討論:為什么我國醫藥創新乏力?
“中國的監管體制缺乏根本性的ZL鏈接機制、ZL期損失補償機制、治療方法保護機制以及有效的監管數據保護機制。沒有這些監管上的保護機制,中國生物醫藥創新領域的投資將會繼續落后于美國、歐洲、日本與韓國。” 近日在京發布的2016年《中美知識產權學者對話紀要》(以下簡稱《對話紀要》)提出了上述觀點。中
上海生物醫藥創新領域成果顯著
國家上海新藥安全評價中心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安評中心獲得歐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GLP資格認證、“臨床樣本庫”的啟動建設、研發型中小微企業科技投融資平臺的建立,標志著本市創新研發公共服務平臺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創新研發體系不斷得到完善。上海在生物醫藥創新領域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