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細胞都包含有癌癥相關的基因,但是它們卻永遠不會變成腫瘤,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近期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熒光報告基因解析了為何細胞會被激活進入類似干細胞的基因表達模式,這種新型可視化技術為了解癌癥的起源提供了新工具。
發表期刊: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29日的Science雜志上。
簡介與評論:
文章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的Charles Kaufman表示,“癌癥的一個未解之謎就在于體內的一些細胞為什么已經出現了癌癥中可見的突變,但是其行為卻完全不像是癌細胞。我們發現癌癥的最開始是在一個促癌基因被激活,或者一個抑癌基因丟失之后發生的,這其中包含有單個細胞退回到干細胞狀態這樣一個變化過程。”
研究人員聚集于一種脊椎動物基因:crestin,這種基因正常情況下只在神經祖細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中表達,神經祖細胞會在胚胎發生過程中分化成多個其它類型細胞,不過crestin也會在黑色素瘤腫瘤細胞中表達,因此可以作為癌癥發生的一個明顯標記物。
研究人員將一個crestin熒光報告基因注入到攜帶黑色素瘤基因突變的透明斑馬魚中,從而能觀測到癌變前細胞激活基因表達類干細胞模式的那一瞬間。
“每次我們都會在斑馬魚上看到一個綠色的點,”文章的另外一位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的Leonard Zon說,“當我們跟蹤這些點時,就會發現它們都會變成腫瘤。”
“這是這一研究領域的一大重要進展,”美國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所長Ze’ev Ronai表示,“研究人員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這一路徑是正確的。”
目前研究組成員正嘗試了解這一路徑中基因表達的調控開關,同時Dana-Farber癌癥研究所的Kornelia Polyak 也表示這將有助于研發黑色素瘤靶向藥物。
她說,“到底是什么刺激令百萬細胞中的那個細胞發生了癌變呢?是什么促發了它,又為什么發生率如此低呢?這是如何發生的呢?”
基本原理:
大多數良性痣中都攜帶一種稱為BRAFV600E的突變,但很少會轉變成黑色素瘤。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攜帶人體BRAFV600E突變的斑馬魚黑色素瘤模型,這種突變是由黑色素瘤特異性mitfa啟動子驅動的。由于斑馬魚中缺少抑癌基因p53,因此會在數個月時間里生長出黑色素瘤來。
斑馬魚的crestin基因會在胚胎發育時期由神經祖細胞表達,而且會在黑色素瘤腫瘤中再次特異性表達,從而使這種斑馬魚模型成為了追蹤黑色素瘤起源發生的最理想模型之一。
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對活體斑馬魚進行實時成像,追蹤黑色素瘤的發生,他們研發了一種crestin:EGFP報告基因,在crestin基因開啟時,單個細胞會發出綠色熒光,這樣就能激活干細胞基因表達,這種特殊的程序按道理是在胚胎發育后就關閉了,但是在黑色素瘤細胞中會重啟開啟。
研究人員發現在斑馬魚胚胎發育期間,crestin等被激活基因都是以同樣的方式被打開的,也就是說當癌基因被激活或抑癌基因缺失時,正常組織會開始準備轉變成癌組織,但只有當組織中的某個細胞退回到胚胎發育階段,開始基因表達,才會癌變。
結論:
這項研究采用了特殊的斑馬魚黑色素瘤模型,以及體內NCP報告基因,深入解析了癌細胞從最開始的整個過程,表明了NCP狀態重現在黑色素瘤開始階段的重要作用。因此癌癥發生除了需要促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遺傳突變之外,也需要祖細胞狀態重現,而且后者也許是一種腫瘤形成的限速步驟。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DNA元件在斑馬魚和人類黑色素瘤中是類似的,因此可以利用這些工具了解黑色素瘤靶向作用,研發新型癌癥靶向藥物。
技術與方法:
Tol2Kit
這是著名科學家錢其斌2007年開發的一種重要方法。這解決了斑馬魚轉基因研究領域存在的如何快速有效地構建出轉基因載體,以及如何有效地增進轉基因的繼代遺傳率兩大難題。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Gateway基因重組技術, 可以在一次的反應之中將基因啟動子、轉基因與3’ polyA signal串接起來。此外, 在轉基因載體的兩端由于又加上了來自稻田魚的Tol2 轉位子反向重復序列, 當與Tol2 轉位子mRNA共同注射時, 可以大大地增進轉基因的繼代遺傳率。
Bowtie:
Bowtie是一個超級快速的,較為節省內存的短序列拼接至模板基因組的工具。它在拼接35堿基長度的序列時,可以達到每小時2.5億次的拼接速度。 Bowtie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拼接工具,它不同于Blast等。它適合的工作是將小序列比對至大基因組上去。它最長能讀取1024個堿基的片段。
編譯|杜珊妮王兆昱在通常情況下,若要繪制包含生物體所有細胞類型的圖譜,需要大規模的跨國合作和龐大的預算經費。然而,事情也有例外。據《自然》網站近日報道,3名研究人員主導,僅在1年內就以很低的成本,干成......
北京協和醫院基本外科王維斌教授團隊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中科院一區,IF=12.658)發表綜述,總結了胰腺癌干細胞近期的......
肺臟是人類重要的呼吸器官。肺泡上皮是肺臟的重要功能區域。肺泡一旦受損,需要“新生”上皮細胞才能修復。因此,在肺臟疾病中尋找新生肺泡上皮細胞的來源是亟需解決的問題。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
科學家繪制出迄今最詳細人類血液干細胞圖譜。圖片來源:辛辛那提兒童醫院美國科學家借助博弈論和機器學習技術,繪制出迄今最詳細人類血液干細胞圖譜。借助該圖譜,研究團隊已經鑒定出80多個不同的造血......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癌癥研究中心和中國上海科技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利用人類干細胞培育出膠質母細胞瘤樣類器官(glioblastoma-likeorganoids,GLO),它是研究......
當地時間2024年2月16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IovanceBiotherapeutics(IOVA.US)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加速批準Lifileucel(商品名:AMTAGVI......
間充質干細胞(MSCs,mesenchymalstemcells)能作為克羅恩病的新型療法,然而,其作用機制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尤其是在疾病相關的慢性炎癥模型中。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pjReg......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牽頭,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申報的“粵港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聯合實驗室”獲批。實驗室依托廣州健康院廣東省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建設,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創新生物醫學......
本研究探討了PDPN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證實PDPN通過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進黑色素瘤的生長和轉移。黑色素瘤是一種皮膚癌,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細胞的突變和隨后不受控制的增殖引起的。雖然黑色......
基于全球未來生物醫藥產業布局及我國的重點研究方向,結合當前至2035年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西湖大學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探索性提出我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需重點關注和大力支持的十大領域(排序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