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患者機體衍生的神經元開發并檢測了一種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其能通過減緩有害基因突變的效應來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治療。
圖片來源:Wikipedia
某些針對遺傳性障礙的實驗性療法能靶向作用突變的蛋白或酶類,但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手段,其代替了修復破損的酶類,研究人員放大了健康酶類的功能,從而對人類大腦細胞和小鼠模型進行研究,成功減緩了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癥狀。研究者指出,野生型葡糖腦苷脂酶(GCase)的激活或許能作為多種帕金森疾病形式的潛在治療靶點。
帕金森疾病是第二大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其主要會影響大腦黑質區域的神經元的功能,這些神經元主要負責產生多巴胺,一種用來通過大腦傳遞信號的化學信使,同時這些神經元還能傳遞計劃和控制機體運動的相關信息。僅GBA1的突變能代表帕金森疾病最常見的遺傳風險因子,GBA1能編碼一種對神經元功能非常重要的名為葡糖腦苷脂酶(GCase)的特殊酶類。帕金森疾病相關的突變能促進GBA1失活,并產生畸形的GCase酶類,從而引發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中毒性蛋白質的積累。
隨著神經元的死亡,患者會出現顫抖和行動遲緩等癥狀,由于一些療法能夠改善患者的癥狀,但目前并無阻斷治療疾病的療法。研究者指出,針對GBA1相關帕金森疾病的藥物開發重點關注穩定突變GCase的功能,并限制其有害效應,然而這些療法僅在一小部分帕金森疾病患者中能夠發揮作用;相反,激活野生型GCase可能與多種表現出野生型GCase活性降低的帕金森疾病形式有關。
當前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系列新型的化學激活子,其能穩定并放大正常GCase的活性,這些能與GCase結合的小分子激活劑能夠改善帕金森疾病相關的細胞功能異常;更重要的是,其還能在多種帕金森疾病中發揮作用。研究者Krainc說道,本文研究指出了在遺傳和特發性帕金森疾病中調節野生型GCase活性和蛋白水平的潛力,同時也強調了個體化或精準性神經性疾病療法開發的重要性。
2017年研究者Krainc及其同事在Science雜志上刊文指出,帕金森疾病的某些關鍵病理學特征僅在人類神經元中能觀察到,并不能在小鼠模型中能觀察到;這就強調了患者衍生的神經元在帕金森疾病藥物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價值。研究人員希望能對人類神經元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檢測來開發能有效靶向作用帕金森疾病患者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候選藥物制劑。
原始出處:
Lena F. Burbulla, Sohee Jeon, Jianbin Zheng, et al. A modulator of wild-type glucocerebrosidase improves pathogenic phenotypes in dopaminergic neuronal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9).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一段時間以來,類似本科生已發表14篇SCI論文等荒誕事件頻繁進入公眾視野,暴露出學術界存在一定程度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問題。學術浮躁之風背離科學精神,危害學術生態,必須狠剎!學術研究是復雜細致的腦力勞......
“一稿多投”一直被認為是不端的行為,但這個“規矩”是在紙質時代信息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制定的,近年來有關取消這一觀念的聲音已振聾發聵!實際上,兩個國際頂級出版社已經開始行動。截止目前,已經有來自Cell出......
被診斷為帕金森疾病的男性要多于女性,其背后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但性別差異仍然是研究人員越來越感興趣研究的領域。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PJParkinson'sDisease上題為“......
病理性的α突觸核蛋白在諸如帕金森疾病(PD)等α突觸核蛋白病的發病機制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題為“EnhancedmTO......
一把帶劃痕的可疑鋼尺,或成為識別4篇不同署名、不同期刊的論文中研究數據疑似同一來源——由一家“隱身”外部實驗室或第三方機構“出品”——的關鍵證據。該鋼尺引發的質疑和調查,已導致4篇論文中的3篇被撤回,......
墨爾本大學的LauraMackay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不同類型免疫細胞的不同機制,并發現通過精確地針對這些機制,他們可以選擇性地消除“有問題的細胞”,重塑皮膚的免疫格局。我們的皮膚上布滿了專門......
11月29至30日,第十八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開幕式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第八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遴選計劃入選論文,以及“優秀科普期刊”......
“95后天才少年”曹原最近有了新動向。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學校官網顯示,27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將于2024年7月起正式擔任該校電子工程與......
2018年以來,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北京市基金)以重點研究專題項目形式,高強度支持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及相關交叉學科,旨在“突出學科交叉,支持前沿探索,聚焦卡脖子問題,服務北京發展”。據介......
8月25日,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在廣州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總報告《充分發揮廣州核心引擎作用全面提升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