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基于顯色原理的層析技術
e、膠體金免疫滲濾技術
技術原理:
免疫滲濾技術也采用膠體金作為示蹤物,基于抗原和抗體結合的原理,不同之處在于滲濾技術層析方向是垂直的。
試劑盒組成
操作步驟
f、分子發光原理
S0:基態;S1:第一電子激發單重態;S2:第二電子激發單重態;T1:第一電子激發三重態;T2:第二電子激發三重態。
室溫下,大多數分子處于基態的最低振動能級。處于基態的分子吸收能量后被激發為激發態,激發態不穩定,返回基態時伴隨著光子的輻射,此即為“發光”。
由激發單重態最低振動能級躍遷回基態,并伴隨光子的輻射,稱為“熒光發射”;
由激發三重態最低振動能級躍遷回基態,并伴隨著光子的輻射,稱為“磷光發光”。
g、熒光免疫層析簡介
熒光物質的要求:
熒光信號強度高,摩爾消光系數大;
Stoke位移大;
激發光譜寬,發射光譜窄;
熒光壽命長,熒光信號穩定。
h、 熒光免疫層析的改進
i、磁免疫層析技術簡介
磁性免疫層析,指的是利用超順磁性納米微球代替膠體金等常規材料構建的一種基于免疫層析的試紙條,并利用磁信號檢測儀對樣品進行定量檢測的方法。
優勢:
生物樣本中沒有磁性材料,沒有本底干擾;
磁信號可以傳過NC膜,可以檢測整個條帶的磁信號。
微流控技術與免疫層析
a、簡介
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術,指的是使用微管道(尺寸為數十到數百微米)處理或操縱微小流體(體積為納升到皮升)的系統所涉及的科學和技術,是一門涉及化學、流體物理、微電子、新材料、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新興交叉學科。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微流控可以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個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其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是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