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5抗體陽性皮肌炎是一種罕發但致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病,該亞型以MDA5抗體為血清學標志,主要報道集中于東亞地區,一般在中老年階段(52-56歲)發病,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這一亞型的患者往往肌肉受累不明顯,但具有典型的皮損、伴有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病,病情發展快、預后不良。由于肺部病癥發展速度很快,患者六個月生存率只有50%左右,往往死于間質性肺病(ILD)導致的呼吸衰竭。據仁濟醫院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志威醫生介紹,目前醫學界對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而采用激素聯合傳統免疫抑制劑的主流治療方案往往療效并不理想,無法明顯改善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合并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炎患者的生存率。
2019年夏季,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南院葉霜教授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影響因子70.67)上發表了一篇短文,短文報道了Janus激酶(JAK)抑制劑托法替布藥物能夠被用于黑素瘤分化基因5(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治療。該藥物原是應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抑制藥物,在臨床研究中發現能夠被用于MDA5陽性皮肌炎治療并能夠顯著改善早期患者的生存。這一研究發現為MDA5陽性皮肌炎這一罕見危重病癥的治療提供了一種啟發性的新治療方案。
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是一種罕發但致死率極高的自身免疫病,該亞型以MDA5抗體為血清學標志,主要報道集中于東亞地區,一般在中老年階段(52-56歲)發病,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這一亞型的患者往往肌肉受累不明顯,但具有典型的皮損、伴有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病,病情發展快、預后不良。由于肺部病癥發展速度很快,患者六個月生存率只有50%左右,往往死于間質性肺病(ILD)導致的呼吸衰竭。據仁濟醫院風濕科主治醫師陳志威醫生介紹,目前醫學界對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而采用激素聯合傳統免疫抑制劑的主流治療方案往往療效并不理想,無法明顯改善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合并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炎患者的生存率
由于傳統治療方案效果不佳,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了其他影響較大、較為成熟的免疫抑制藥物,最后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原用于風濕關節炎的托法替布藥物上。托法替布藥物是一種針對JAK激酶的抑制劑,能通過抑制JAK1和JAK3信號通路,進而抑制其下游的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達到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細胞因子相關炎癥性疾病的目的,因此,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患者就是潛在的受益人群。此次臨床試驗納入的患者以早期、輕度病患為主,這些患者的間質性肺炎發病時間少于三個月,肺功能受損但并不嚴重。經過臨床對照試驗,研究團隊發現托法替布藥物對于早期、輕度患者的療效顯著,十八例接受托法替布治療的患者在六個月內的存活率為100%,相對于歷史對照組的78%存活率有著明顯提升。研究結果顯示,托法替布藥物能夠顯著改善早期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間質性肺炎患者生存,治療前景良好。此外,日本研究團隊發現,托法替布藥物與其他抑制劑的聯合應用對進展期患者、重癥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不過,在針對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廣泛臨床應用上,托法替布藥物還面臨著諸多挑戰。由于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的罕發性與快速致死性,藥物的臨床試驗推進相對困難,再加上藥物作用的具體機制的不明晰,托法替布藥物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得作為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的超適應癥藥物使用,“寫進說明書”尚遙遙無期。此外,當前的試驗僅是在早期、輕度患者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對于進展期、重癥患者的治療作用尚無定論,還需大量的臨床試驗進行論證。同時,作為皮肌炎領域的“新藥”,應當單獨使用還是與其他藥物組合應用、組合應用時如何搭配等問題也是亟待臨床論證的。
談及團隊未來的方向時,陳志威醫生談到,當前的皮肌炎治療缺乏一套明確有效的評估系統,如何給皮肌炎患者分層?針對不同階段的患者應該各自應用什么藥物組合?應當如何設計不同患者的治療方案?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仁濟醫院南院風濕科正在根據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進行危險度分層,并針對不同亞組進行個體化治療,以期提高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的總體生存率。
此外陳志威醫生還認為,皮肌炎宣傳的貧弱、群眾及基層醫生對疾病認識的不足,造成了許多患者無法在發病早期得到及時診斷、接受治療。在皮肌炎早期,患者出現特征性皮疹往往會在皮膚科進行初步的檢查與用藥,而忽略了間質性肺炎的評估與治療。當患者出現明顯咳嗽、氣急、呼吸困難時,病情往往已經進入快速進展期,治療難度顯著上升。“事實上,MDA5抗體陽性皮肌炎的特征性皮疹還是很有特點的”,陳志威醫生表示,但是由于老百姓乃至基層醫生常缺乏對于皮肌炎的認識,患者的治療便容易遭到耽誤,“因此我們在做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做科普、做宣教,讓老百姓還有基層醫生能夠意識到這種疾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