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7-04-21 13:13 原文鏈接: FeSe單晶的高壓霍爾效應研究獲進展

      費米面拓撲結構及其與磁性的相互關聯,被認為是理解鐵基高溫超導機理的關鍵。大多數FeAs基高溫超導體的能帶結構包含位于布里淵區中心的空穴型費米面和位于布里淵區頂角的電子型費米面,因此,空穴和電子費米面之間的散射被普遍認為是鐵基超導電子配對的重要機制。但是,在FeSe基高溫超體系中,包括AxFe2-ySe2 (A=K,Cs,Rb,Tl)、(Li1-xFex)OHFeSe、單層FeSe/SrTiO3薄膜等只有電子型費米面,沒有空穴型費米面,這使得費米面嵌套機制不再適用。FeAs基和FeSe基高溫超導體系不同的費米面拓撲結構,是對統一理論框架下理解鐵基高溫超導機制很大的挑戰。

      不同于堿金屬插層或者生長單層膜等對FeSe進行電子摻雜的手段,施加物理高壓原則上沒有引入額外的電荷載流子,但是也可以實現接近40K的高溫超導電性。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極端條件物理實驗室EX6組研究員程金光與研究生孫建平、葉光洲、博士后Prashant Shahi等,與國內外多個課題組合作,采用在物理所搭建的國內第一套立方六面砧大腔體高壓低溫物性測量裝置(可同時實現15GPa靜水壓、1.5K最低溫和9T磁場),通過詳細的高壓下電阻率測試,繪制了FeSe單晶完整的溫度-壓力相圖【Nature Communications 7, 12146 (2016)】,揭示出高溫超導相恰好出現在長程磁有序消失的臨界點附近,與FeAs基高溫超導體系類似。為了進一步揭示其高溫超導的機制,高壓下的電子結構信息至關重要。然而,高壓下無法開展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測量,而量子振蕩測量也非常困難。為了克服這一難點,最近他們詳細研究了FeSe單晶高壓下的霍爾效應,首次獲得了FeSe單晶高壓下的電子結構信息。

      如圖1 所示,當P<2gpa時,費米面在四方-正交結構相變(電子向列序)溫度ts處存在明顯重構,造成低溫正常態的電輸運性質由電子型載流子主導,與常壓下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量子振蕩測量等給出的結果一致。當p>2GPa時,長程磁有序出現,此時正常態的電輸運性質變成由空穴型載流子主導(詳細數據見圖2和圖3),霍爾電阻在整個溫區都變為正值。特別是在Pc = 6GPa附近,此時長程磁有序恰好消失而且超導Tc最高,霍爾系數呈現出顯著增強,提高了超過一個數量級。由于Pc附近正常態的順磁區不會出現載流子數目的顯著降低,因此,霍爾系數的增強主要歸因于反鐵磁臨界點附近自旋漲落的增強而造成的載流子遷移率降低。在重費米子體系的反鐵磁量子臨界點附近也觀察到類似現象。這一結果表明FeSe高壓下出現的高溫超導相與反鐵磁臨界漲落具有重要聯系。

      FeSe單晶高壓下的電子相圖表明其高壓下具有空穴型主導的電荷載流子,即存在空穴型費米面,因此其費米面結構與前面提到的其它FeSe基高溫超導體系截然不同。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他們進一步證實高壓下存在電子型和空穴型費米面,因此支持費米面嵌套和電子-空穴散射機制,與FeAs基高溫超導體系非常類似。該工作對深入理解FeSe單晶的獨特性質、統一理解FeSe和FeAs基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8,147004 (2017))。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1574377)、科技部(2014CB921500)、中科院B類先導專項(XDB07020100)和前沿重點項目(QYZDB-SSW-SLH013)的支持。參與該工作的合作者包括: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博士閻加強和B. C. Sales,日本東京大學教授Y. Uwatoko和T. Shibauchi研究組,美國密蘇里大學教授D. J. Singh和清華大學教授張廣銘。

    W020170420417547470838[1].png

    圖1. FeSe單晶的溫度-壓力相圖和霍爾系數電子相圖。Ts:四方-正交結構相變(電子向列序Nematic)轉變溫度;Tm:長程磁有序轉變溫度;Tc:超導(SC)轉變溫度。

    W020170420417547484123[1].png

    圖2. FeSe單晶不同壓力、不同溫度下的霍爾電阻數據。

    W020170420417547497179[1].png

    圖3. FeSe單晶在不用壓力下的電阻率和霍爾系數隨溫度的變化關系。

    相關文章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光子的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陳明城教授等利用基于自主研發的等離子體躍遷型超導高非簡諧性光學諧振器陣列,實現了光子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并進一步在此系統中構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場以構造人工規范場,在......

    石墨烯中觀察到分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奇異電子態可實現更強大量子計算

    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通常在非常高的磁場下出現,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現在在簡單的石墨烯中觀察到了它。在5層石墨烯/六方氮化硼(hBN)莫爾超晶格中,電子(藍球)彼此強烈相互作用,并且表現得好像它們被分解......

    Bi2Se3超薄膜中上下表面態間的屏蔽庫侖耦合方面獲進展

    拓撲絕緣體由于具有受時間反演保護的拓撲表面態而展現出許多新奇特性,例如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磁摻雜時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以及在拓撲/鐵磁異質結中的非局域磁阻尼貢獻等。這種拓撲表面態通常寄宿在樣品表面約幾個納......

    激子拓撲序研究新進展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王銳、王伯根和杜靈杰等人與美國麻省大學艾姆赫斯特分校TigranSedrakyan和北京大學杜瑞瑞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電子-空穴關聯系統中的激子拓撲序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研究成果以“電......

    《自然》:首次構筑異維超結構并發現面內反常霍爾效應

    8月31日,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周家東、姚裕貴,北京大學教授吳孝松,日本大阪大學教授KazuSuenaga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劉政在《自然》上發表文章《首次構筑出異維超結構和發現面內反常霍爾效......

    我國學者發現陳數可調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喬振華教授研究組,基于單層過渡金屬氧化物發現了理論上陳數可調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成果日前發表在物理類國際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中國科大團隊在陳數可調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量子功能材料設計中心與物理系教授喬振華研究組基于單層過渡金屬氧化物發現了理論上陳數可調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7月14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

    科學家觀察到室溫三階非線性霍爾效應

    近日,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高煒博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楊聲遠課題組在II型外爾(Weyl)半金屬TaIrTe4(碲化銥鉈)中觀察到了顯著的室溫三階非線性霍爾效應,為其在新型量子材料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相......

    室溫非線性霍爾效應

    最新NatureNanotechnology:室溫非線性霍爾效應幾何相位和拓撲之間的緊密聯系使得基于霍爾效應的現象已成為現代材料和物理學的主要研究重點之一,這促使了人們對物質拓撲態的探索和許多相應實際......

    物理所等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反常霍爾效應是最基本的電子輸運性質之一。雖然反常霍爾效應早在1881年就被EdwinHall發現,但其微觀機制的建立卻經歷了一百余年的漫長歷程。本世紀初,牛謙等人的理論工作揭示了反常霍爾效應的內稟機制......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