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8-24 10:37 原文鏈接: CRTD療效未必優于CRTP

      選擇心臟再同步除顫器(CRT-D)還是單獨心臟再同步起搏(CRT-P)一直是個令醫生糾結的問題,而且至今沒有相關的隨機臨床試驗。Jean-Yves Le Heuzey(喬治?蓬皮杜醫院,法國笛卡爾大學)表示,充血性心衰患者發生心源性猝死的風險很高,在過去的10年中CRT與ICD 已經顯著改善了此類患者的預后。鑒于相關隨機對照試驗證據不足,現行指南并沒有就選擇CRT-P或CRT-D給出明確建議,這使得世界各地治療裝置植入率產生了較大差異,例如CRT-D在美國的植入率高達90%,而在歐洲則明顯較低。

       



        那么CRT-D的使用率這么高是否合理呢?ICD相關不恰當電擊與感染的確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存活期,而研究CRT-D與CRT-P優劣的隨機對照試驗必將是一項大型高成本研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CeRtiTuDe研究評估了真實世界中CRT-P vs. CRT-D患者的特征并分析了CRT-P患者植入除顫器后的獲益增加程度。該多中心前瞻性隨訪研究納入了1705例CRT治療(CRT-P 535例;CRT-D 1170例)患者,隨訪2年后校正全因死亡原因。

        與CRT-D組患者相比,CRT-P組患者年齡較高(75.9 vs 65.6歲,p<0.0001),多為女性(30.5% vs. 19.2%,p<0.0001),多伴有癥狀(NYHA III/IV級比例,88 vs 80%,p=0.002),而且冠心病較少(40.7 vs 49.3%,p=0.003),QRS波較寬(161±29 vs 155±26 ms,p=0.002),但房顫及合并癥較多(并發癥≥2比例,16.9 vs 12.9 %,p=0.04)。

       



        圖  CRT-P(紅色)組與CRT-D(藍色)組臨床特征隨訪2年時,270例患者死亡(年死亡率77.9‰),CRT-P組粗死亡率為CRT-D組的2倍(RR=1.96,95% CI=1.51——2.66)。全因死亡分析顯示,CRT-P組死亡率過高與非心源性猝死(心衰與非心血管事件)增加有關。

        研究者總結道,臨床實踐中選擇CRT-P治療的患者無法從除顫器治療獲益,因此醫生應減少CRT-D的使用,以減少治療成本及相關并發癥。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