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可控制部分植物病害發生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向、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博士澤讓東科、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劉木等人發現放牧對不同類型的植物病害會產生差異性影響。日前,其相關研究發表在《新植物學家》上,論文結合野外調查、整合分析和控制實驗三種方式,發現放牧能夠降低活體營養型病原菌所致的真菌病害,但對死體營養型病原菌所致的真菌病害并無顯著影響。 植物病原生物可以分為病原真菌、病原卵菌、病原細菌和植物病毒等。同時,根據其生活史類型則可以分為活體營養型和死體營養型兩大類。活體營養型病原菌只能在植物活的組織內完成其生活史的全過程,但死體營養型病原菌卻可以廣泛存在于枯枝落葉、土壤甚至空氣中。 西南民族大學若爾蓋高寒濕地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立的牦牛長期放牧強度實驗平臺,為探究放牧如何影響不同生活史類型病原菌所致植物病害提供了理想的研究體系。作為論文共......閱讀全文
放牧可控制部分植物病害發生
??放牧是草地最主要的利用方式。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向、西南民族大學青藏高原研究院博士澤讓東科、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劉木等人發現放牧對不同類型的植物病害會產生差異性影響。日前,其相關研究發表在《新植物學家》上,論文結合野外調查、整合分析和控制實驗三
基因告訴你牧羊犬為啥會放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900.shtm從易激動的牧羊犬到冷漠的柴犬,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所有品種,狗狗都有獨特且多樣的行為特征。通過分析200多種狗的DNA樣本,以及對近5萬名寵物主人的問卷調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烏魯木齊一公園剛建好-變放牧點環境遭破壞
游園內,成群的駱駝和羊在覓食,遠處還有放牧人。 當天,記者來到位于紅雁路的紅雁游園。在游園入口處,幾十棵樹被挖掉,留下大大小小的樹坑。順著路往里走200米有一片楊樹林,樹枝光禿禿的,“樹葉都被駱駝啃了。”姜先生說。 姜先生告訴記者,去年4月,紅雁游園剛建好時,
我國學者發現中度放牧強度植物群落具有較高的幼苗密度
放牧是最重要的草地利用方式,是影響草地群落結構和功能的最主要人為干擾方式。放牧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影響形式和過程也是復雜多樣的。放牧會導致草原生態系統中的物種組成發生顯著變化,例如植物種類的消長,生活型的分化,群落結構的分異等,最終的結果是顯著改變草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格局,進而
適度放牧可顯著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是影響草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及草地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放牧是高寒草甸最重要利用方式,長期超載放牧是引起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適度放牧可提高草地資源利用率、提升植物群落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穩定碳同位素δ13C值可用來指示植物長期水分利用效率變化。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寒草地生物地
增溫和放牧對青藏高原凋落物和糞便分解的影響的研究
在高原生態系統中關于凋落物和糞便分解在營養循環和對氣候變化和放牧的響應方面的知識一直發展緩慢。為了估計增溫和放牧對凋落物分解的相對作用及凋落物和糞便分解對溫度敏感性的響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汪詩平研究員課題組開展了兩項獨立的研究:在增溫-放牧可控實驗平臺和
研究揭示干旱和放牧共同作用下的中國旱區生態系統閾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861.shtm旱區占全球陸地面積的45%左右,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下面臨嚴峻的擴張及荒漠化風險。 干旱和放牧共同作用導致旱區土地退化(課題組供圖)近日,《自然-可
昆侖山北坡高山草地土壤N2O排放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氧化亞氮(N2O)是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之一。草地是我國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其碳/氮循環過程在全球碳/氮循環中占重要地位。放牧既為人類活動提供經濟效益,又影響著草地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放牧動物的采食、踐踏行為、排泄物等會影響草地土壤的N2O產生和排放過程。目前有關草地生態系統N2
吃掉你,保護你!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數以億計的牛羊生存在我國近60億畝的草地上,牛羊與牧草相生相依,那么放牧會對植物有何影響呢? “放牧導致草場植被受損”——這種說法屢見不鮮。然而,近日一項發表在《新植物學家》上的研究指出,適度放牧可以減少某些植物病害,從而間接保護草地。草葉上的小斑點究竟是什
小草擁有“記憶”本領-草畜上演“博弈競賽”
27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員侯向陽團隊獲悉,該團隊研究發現,在長期過度放牧影響下,草原植物所表現出的矮小化特征并不僅僅是依賴于放牧采食和土壤環境改變的一種即時性反應,而且具有一定的“記憶性”,在脫離原始環境的離體室內培養中,放牧植物的后代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矮小化特征。 植物真能
中美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會使青藏高原部分植物物種消失
但放牧可以減弱這一負面影響 一項由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開展的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上植物物種的急劇下降,但放牧可以減弱這一負面影響。?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朱麗亞·克萊在7月5日結束的2008年世界草原和草地大會上介紹說,26%至36%的植物物種在1998年至2001
揭秘食草動物如何“馴化”植被系統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劉權興團隊在《生態學快報》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食草動物-植被系統的新型理論模型,并發現該模型所具備的動力學過程受控于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原理——物理與化學中的“相分離”機制。大型食草動物喜食高適口植物的選擇攝食行為,一直是科學家理解放牧生態系統的“鑰匙”,然而這一選擇攝食
人類干擾對熱帶干旱森林的影響隨著土壤濕度降低而變大
人類采伐、放牧、干旱和火災——哪個是造成熱帶干旱森林樹種死亡的主要干擾形式?干擾的影響是否隨著樹木的大小(幼樹、幼苗和成年樹木)而變化?森林中樹木的死亡和補充是否與土壤濕度相關?這種相關性是否與樹木大小有關?干擾造成的死亡是否只限定于某些樹種?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
任繼周院士:退耕還林勿忘“退耕還草”
任繼周 “近年來,‘三農’、‘三牧’問題的聯袂登場,是草業和農業面臨的重大危機。我呼吁扭轉觀念,打破‘以糧為綱’的思維模式,發展新型草地農業。”近日,在中國草學會草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草業科學研究生論壇和《草業科學》創刊3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講臺上,任繼周再次暢談了草地農業的重
青海三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獲973計劃資助
由青海省高原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高原作物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和青海省高原放牧家畜營養與生態重點實驗室3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申報的“高原土著動物低氧適應與損傷機制的研究”、“青藏高原油菜多室和黃籽基因的研究與利用”、“青海省高原放牧牦牛肉乳營養調控與加工的基礎研
智慧草原大數據綜合監測平臺建成
近日,智慧草原大數據綜合監測平臺正式建成。該平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原遙感智能感知與防災減災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研發而成,為草原生態系統安全評價與畜牧業可持續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 目前,系統平臺主要由5大子系統組成,包括草原基礎數據管理子系統、綜合監測模型庫、行業專題應用子系統、智
若爾蓋濕地修復:生態噩夢盼蘇醒
若爾蓋濕地草原是一個被眾多名片包裹著的區域——“中國西部高原之腎”、“中國最美的濕地草原”、“中國黑頸鶴之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曾經,它靠著水草豐茂、鷗翔鶴舞聞名于世。然而,隨著濕地萎縮、湖泊干涸、草原沙化,使它漸漸失去往昔的豐腴與光澤。 為遏制若爾蓋濕地草原退化、沙化,200
昆明植物所等在高山草甸傳粉網絡研究中取得進展
草原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之一,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放牧是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過度放牧會直接影響群落中的植物組成,導致一些適口植物多度降低或消失,而另外一些本土非適口植物則增加或擴張,成為本土入侵物種(native invasive species)。通常,本土入
草原老鼠咬活羊-內蒙古草原鼠害重于往年
你聽說過老鼠咬活羊的嗎?如今,這聞所未聞令人驚悚的事就發生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由于今年內蒙古草原的鼠害重于往年,有些地方已形成老鼠和牛羊爭牧草的局面,餓急了的老鼠甚至咬活羊。據阿巴嘎旗草原的一位牧民反映,他家就有10多只羊因受到老鼠的襲擊而受傷。 其實,不僅是內
農科院智慧草原大數據綜合監測平臺建成
近日,智慧草原大數據綜合監測平臺正式建成。該平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草原遙感智能感知與防災減災團隊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研發而成,為草原生態系統安全評價與畜牧業可持續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系統平臺主要由5大子系統組成,包括草原基礎數據管理子系統、綜合監測模型庫、行業專題應用子系統、智慧牧
預防布氏桿菌肺炎的相關介紹
1、控制和消滅傳染源包括: ①采取“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等方法,外地輸入的牲畜須經血清學和細菌學檢查證實無病,方可合群放牧。 ②流產胎羔和犢牛應加生石灰后深埋。 ③患者應住院隔離直至癥狀消失,血培養陰性為止。病人的尿液應予消毒。? 2、切斷傳播途徑包括: ①加強糞水管理,防止
布氏菌肺炎的預防
1.控制和消滅傳染源 包括:①采取“屠宰病畜”“病健畜分群放牧”等方法,外地輸入的牲畜須經血清學和細菌學檢查證實無病方可合群放牧。②流產胎羔和犢牛應加生石灰后深埋。③患者應住院隔離直至癥狀消失,血培養陰性為止。病人的尿液應予消毒 2.切斷傳播途徑 包括:①加強糞水管理,防止病畜或病人的排泄物污
皮上劃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的接種對象
炭疽常發地區人群,皮毛加工與制革工人、放牧員以及其他與牲畜密切接觸者。
國務院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促進牧民增收。 會議決定,從2011年起,在內蒙古、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和云南8個主要草原牧區省(區),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一)實施禁
我國計劃本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到期后的政策
隨著兩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即將到期,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研究本輪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到期后的政策。 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從2011年開始實施,已連續實施兩輪,覆蓋13個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每年投資經費近200億元。 這是當前我國最重要的生態補償機制,是新中國以來投資規模
張新時院士:以草基農業系統改造草原畜牧業
張新時 “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重和地位,也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畜牧業發展的差距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畜牧業對產業化的貢獻和帶動極大,發達國家的畜牧業一般占農業比重的60%以上,甚至會占到70%~80%。然而,我國畜牧業僅占
科研人員揭示青藏高原上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
中新網成都9月27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27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陳槐研究員與合作者綜述了青藏高原上的碳氮循環變化及驅動機制,指出草地可持續管理、生態工程和綠色技術發展,將抑制青藏高原溫室氣體排放,有助于維持青藏高原的碳匯功能。這一科研成果于當日在國際期刊《自然綜
星毛委陵菜的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星毛委陵菜是溫帶、暖溫帶草原性的旱生、中旱生植物,廣泛分布在我國森林草原及典型草原地帶。生長在不接受地下水影響的高原、丘陵或山坡地,土壤為淡栗鈣土、栗鈣土、暗栗鈣土或黑壚土、淺黑壚土、山地栗鈣土等,質地可自壤質、沙壤質、沙質到礫石質,能忍耐較強石質化生境,說明其具有較強的耐旱性和石生性。在內蒙古
荷蘭的牛奶檢測機構有多牛
一天能檢測5萬個樣本,通過對牛奶的檢測,能知道奶牛們有沒有在草原享受足夠的陽光和青草,還能知道這頭牛是不是已經懷孕了。 這不是吹牛啦。 最近,時局眼(微信ID:Shiju-yan)被邀請到荷蘭的這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實地考察。 每個工作日可以檢測5-6萬個樣本 這家檢測機構名叫“Qli
馬藺的生長習性及分布范圍
生長習性 生于荒地、路旁、山坡草地,尤以過度放牧的鹽堿化草場上生長較多。耐鹽堿、耐踐踏,根系發達,可用于水土保持和改良鹽堿土。 分布范圍 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也產于朝鮮、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