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目標導向課題“災害遙感應急監測與災情信息快速提取技術”的專家驗收會。驗收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組的驗收報告,觀看了成果演示,經過質詢和討論,一致同意該課題通過驗收。 自然災害遙感應急響應是當今的一個熱點問題,盡管國內外有關災害監測和損失評估的技術取得較快發展,但尚未形成流程化、系統化的遙感應急響應技術鏈條,應急響應的時效性也亟待加強,因此,開展災害遙感應急監測與災情信息快速提取技術研究,對提升災害應急響應能力和減災救災水平,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 由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宇視藍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武漢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承擔的863計劃“災害遙感應急監測與災情信息快速提取技術”課題,是面向國家對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的信息需求,綜合利用多平臺(航天、航空)、多源(光學......閱讀全文
總結過去 繼往開來 全面推進“十二五”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吳曉青副部長在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2011年2月22日)同志們: 春節剛過,我們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2011年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總
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 核安全事關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事關環境安全,事關公眾利益。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確定的方針政策,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多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日本福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應急管理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了。在此次通知中,規定了應急管理部的級別、主要職責以及人員配置等,同時新增火災防治管理司和消防救援局,規定自2018年7月30日起施行,現附全文如下:應急管理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
今年5月,太湖藍藻暴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應環保部應急監測申請,緊急調度在軌衛星,利用高分四號衛星,連續多日監測不同時間段太湖藍藻水華變化情況,同時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進行精細觀測,為太湖水質監測和管理提供技術依據。 近年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太湖藍藻的生成變化進行實時監測
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 前言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 為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糧食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從根本上解決糧食流通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決守
6月30日,甘肅省環保廳正式印發《甘肅省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預案》明確,各地環境監測站出現飲用水源地異常監測數據后,在核實數 據的同時1小時內上報當地環保局和上一級環境監測站;將飲用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并對應三級應急響應。 出現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防止環境污染,改善環境質量,規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國家環保部制定并批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予發布。 標準名稱、編號
行政法規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1號) 為了規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活動,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本
2010年9月14日,由中國衛生部、東盟秘書處聯合主辦,四川省衛生廳承辦的“中國—東盟自然災害衛生應急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本次會議旨在增進中國與東盟成員國衛生應急管理人員之間的相互聯系,促進相互了解、相互借鑒,進一步完善自身應急機制和體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何旅章、衛生部國際合作
消防官兵在進行應急演練 春節臨近,多地均開展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 自然災害、人群踩踏、飛機空難……這些讓人悲痛的事件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一次次災難也在提醒人們,在盡可能完善預防、預警措施的同時,做好應急、未雨綢繆是個必備方案。 快速、有效的應急舉措,需要強有力的應急能力作為后盾。而這種
環境突發事件近年來頻頻發生,應急處置是各地環保部門面臨的重要任務。如何提高環境應急能力,確保轄區環境安全?筆者認為,要從以下3方面入手: 對環境突發事件要有充分認識 環境事件通常可分為5類:一是由安全生產事故引發,如大連海洋石油污染;二是由交通事故引發,如運輸危險化學品車輛在河邊翻車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近日,我國南方部分地區普降大到暴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國家減災委、民政部對浙江等8省(區)啟動了國家Ⅲ級救災應急響應,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也對洪澇災害嚴重
近日,科技部和各官方機構網站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等4個重點專項2020年度視頻評審專家名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35個重點專項進入視頻答辯階段,其中25個項目發布了視頻評審專家名單。 以下為“合成生物學”、“重點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化”、“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戰略
根據國科管系統和各專業機構官網公開數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020年項目中,引力波探測、綠色生物制造、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定向)、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4個重點專項處于征求意見階段,41個重點專項發布了申報指南。 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場地土壤污
近日,“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檢查專家組在北京對北京師范大學牽頭實施的“重特大災害空天地一體化協同監測應急響應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項目開展了中期檢查。“地球觀測與導航”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專家、專項管理辦公室成員、項目負責人及項目參研單位的研究骨干7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檢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疫情監測 地震發生后的最初階段以人員搶救和傷員救治為主,此后,災區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工作即應全面展開。為了及時發現災區和災民中發生的傳染病暴發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苗頭,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應及時啟動災后應急疾病監測機制。 一、在災區前線救災防病指揮部或指揮中心設立疾病監測組,負責應急疾病監測方
我國洪澇災害頻發,洪澇災害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隨著經濟社會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暴雨呈現增多增強的趨勢,城市洪澇災害及其影響日益加重。為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重點專項2017年指南中安排了“城市洪澇監測預警預報與應急響
“兩院”院士大會于6月23日召開 分別修改《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工程院章程》 中國兩年一度的“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會,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 “兩院”6月22日聯合舉行媒體吹風會稱,中科院、中國工程院將分別有536位院士和6位
7月29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2020年度第二批定向項目答辯評審工作安排和專家名單。根據國科管系統和各專業機構官網公開數據,動源君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2020年項目中,引力波探測、綠色生物制造、生物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定向)、國家質量基礎的
記者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央、省相關要求,加快推進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并于7月底印發。實施細則提出,將堅持明晰事權、落實責任,健全制度、統籌規劃,科學監測、創新驅動,信息共享、測管協同的原則,以改善本市生態環境
記者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央、省相關要求,加快推進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德陽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并于7月底印發。實施細則提出,將堅持明晰事權、落實責任,健全制度、統籌規劃,科學監測、創新驅動,信息共享、測管協同的原則,以改善本市生態環境
記者31日從環境保護部獲悉,一批國家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將于2011年1月1日開始施行。 為促進我國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2011年1月1日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將開始施行。條例規定,未取得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擅自從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活動的,將可能受到責令停業、關
七、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搶抓生物技術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超前部署和創新引領,以生物技術創新帶動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我國從生物技術大國到生物技術強國的轉變。重點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術、新型生物醫藥、綠色生物制造技術、先進生物醫用材料、生物資源利用
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年10月8日 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適應人民群眾不斷增
11月21日,“快舟二號”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入軌。該衛星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制,主要用于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繼2013年“快舟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此次發射成功將為“快舟”的后續發展鋪筑道路。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制,采用了國
10.城鎮化與城市發展。 發展思路:我國已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期,但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面臨宏觀規劃失衡、生態負荷超載、城市功能紊亂、人居環境惡化等四大突出問題。依靠科技創新突破制約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的瓶頸技術,是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居住適宜的新型城鎮,促進城鎮化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重大項目: (1)大功率風電機組研制與示范。 研制2~3兆瓦風電機組,組建近海試驗風電場,形成海上風電技術。攻克2兆瓦以下風電機組產業化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形成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檢測認證體系。 (2)800/1000kv特高壓輸變電技術與裝備 攻克1000kV交流特高壓
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為服務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提供基礎保障。 在整合資源、完善網絡方面,四川省將構建包括全省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集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于2015年3月19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審議通過,以環境保護部令第34號印發公布,自2015年6月5日起施行。 《辦法》將進一步明確環保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中的職責定位,從風險控制、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4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