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脂肪肝,膳食營養要從這五方面調整
不少人在每年的例行體檢做B超時會被告知,你有脂肪肝,需要注意啦,要飲食清淡、少吃油膩。 通俗地說,脂肪肝就是肝臟中的脂肪太多啦。醫學上的定義是,當肝臟內脂肪(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分解與合成失去平衡,或儲存發生障礙就會在肝實質細胞內過量積聚。如果脂肪的總量超過常量的一倍,或組織學上肝實質脂肪浸潤超過30%~50%,就可以診斷為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多種,常見的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或酒精性肝炎。妊娠、某些藥物或營養不良也可以引起脂肪肝,這幾種情況相對比較少見。 有了脂肪肝,不要著急。需要找出脂肪肝發生的病因,并盡可能地消除病因。同時,需要在膳食營養上加以調整。 從營養的需要上,脂肪肝和其他肝病有所不同。 1、總能量 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有了脂肪肝,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并適量減少。對于體重正常、從事輕度身體活動的人,每天的能量攝入應該控制在每公斤體重30千卡,以避免加重脂肪堆積。例如,一個體重......閱讀全文
膽固醇膽固醇濃度的調節
膽固醇可反饋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并減少該酶的合成,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合成的作用,細胞內膽固醇來自體內生物合成或胞外攝取。血中膽固醇主要由低密底脂蛋白(LDL)攜帶運輸,借助細胞膜上的LDL受體介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當胞內膽固醇過高,可抑制LDL受體的補充,從而減少由血中攝取膽固醇。現知遺傳
膳食膽固醇與血液膽固醇
BMJ 2013;346:e8539薈萃分析了8篇報道,涉及308萬人、7579個心臟病案例的研究,認為雞蛋的攝入與心臟病的發生無關。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于2013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與2015年,分別取消了每天300毫克膽固醇的攝入上限。 BMJ 2018;363:
脂肪肝的介紹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
脂肪肝炎的危害
一、易發高脂血癥 脂肪肝引起高脂血癥,高脂血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在心臟,導致心肌梗死,發生在大腦,導致腦中風。其實,大多數心腦血管疾患的根源在肝臟。 二、易發免疫類癥狀 顯老、抵抗力、易患免疫類疾患脂肪肝人群肝臟解毒功能下降,免疫力差,衰老速度快,有些人40多歲看起來像60
脂肪肝忽視不得
酗酒、肥胖多為病因?專家指出,脂肪肝可分酒精性脂肪肝與高級職稱考試網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經常大量飲酒即可罹患酒精性脂肪肝。?今年“全國愛肝日”的主題是“為了愛肝,我們戒酒一天”。“很多人舉杯高呼‘干啊干’之時,卻未曾聽見身體也在求救‘肝啊肝’。”中華肝病學會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學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醫
脂肪肝的簡介
肝臟是機體脂質代謝的中心器官,肝內脂肪主要來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組織,導致脂質在肝細胞內沉積的代謝異常機制并沒有完全明確,根據現有知識,認為脂肪肝的形成與以下因素有關。 1.肥胖 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30%~50%的肥胖癥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高達61%~94%。肥胖人
怎樣預防脂肪肝?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禁酒戒煙,少吃過于油膩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攝入量,尤其要避免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2、適當運動 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視自己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
脂肪肝炎的分類
脂肪變性多發生于代謝旺盛耗氧較大的器官如肝臟、心臟和腎臟,以肝最為常見,因為肝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場所,從而誘發脂肪肝炎。 1)肝脂肪變性:肝細胞脂肪酸代謝過程的某個或多個環節,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而發生異常,可引發脂肪變性。 肉眼可見肝增大,邊緣鈍、色淡黃、較軟,切面油膩感。鏡下:重度脂肪變的肝
脂肪肝炎的防治
靈芝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作為保肝藥可用于病毒性肝炎、化學性肝損傷如酒精或藥物中毒性肝炎的治療。其免疫調節作用也有利于治療病毒性肝炎,靈芝三萜類是其保護肝臟的重要有效成分。 靈芝保肝作用的療效特點 靈芝雖無明顯的抗肝炎病毒作用,但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和保肝作用,因而可作為保肝藥和免疫調節藥用于病毒
關于重度脂肪肝癥常用降脂藥物的介紹
1、消膽胺:它為非吸收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在腸內與膽酸鈉結合而形成非溶解復合物,促進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增加膽固醇的排泄,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口服4g/d。 2、煙酸:煙酸可減少脂肪組織釋放游離脂肪酸,減少內源性甘油三酯生成,抑制VLDL的釋放,減少LDL和膽固醇合成,并可減低HDL
關于常用降脂藥物的基本介紹
1)消膽胺:為非吸收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在腸內與膽酸鈉結合而形成非溶解復合物,促進膽固醇向膽汁酸轉化,增加膽固醇的排泄,可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口服。 2)煙酸:可減少脂肪組織釋放游離脂肪酸,減少內源性甘油三酯生成,抑制VLDL的釋放,減少LDL和膽固醇合成,并可減低HDL的分解,大劑量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檢查作用
測定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對鑒別肝內外黃疸有重要意義。阻塞性黃疸比值正常,肝細胞性黃疸比值降低。增高可見于肝細胞損傷、病毒性肝炎早期、家族性卵磷酯膽固醇酰基轉移酶缺乏。
脂肪肝的診斷方法
通過病史及輔助檢查,不難診斷脂肪肝。可通過肝功能、血脂、B超、臨床癥狀等綜合判斷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如果懷疑病情發展到肝硬化階段,還應檢測“肝纖四項”等項目。 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診斷 (1)無飲酒史或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
脂肪肝的治療措施
1.一般治療 (1)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長期大量飲酒者應戒酒。營養過剩、肥胖者應嚴格控制飲食,使體重恢復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有效地控制血糖。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患者應適當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總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2)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
怎樣預防重度脂肪肝?
1.合理飲食 飲食多加注意:控制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飲食可以有效預防脂肪肝。適當減少食量,特別是減少脂肪和糖類的攝入,多食豆制品和含有B族維生素的食物。調整飲食結構,提倡高蛋白質、高維生素、低糖、低脂肪飲食。從飲食上做到有效的預防脂肪肝的發生。 2.適當運動 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視自己體質
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
輕度脂肪肝的病因
輕度脂肪肝由很多原因引起,如肥胖、飲酒、糖尿病、藥物中毒、高脂血癥或者肝炎等,也有可能因近期生活方式或飲食習慣突然改變引起。
輕度脂肪肝的診斷
1.分析病史 是診斷脂肪肝的方法之一,許多輕度脂肪肝患者無特異性癥狀。約半數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部分患者有易疲勞、食欲降低、腹脹、肝區不適或隱痛、惡心、噯氣等。患者可能有長期飲酒史或有糖尿病,肥胖、營養不良及中毒性肝損傷等病史。 2.體檢 部分患者可觸及肝腫大,并可有輕度壓痛。 3.實驗
怎樣預防輕度脂肪肝?
1、日常生活中注意維持體重、血糖、血脂、血壓在正常水平。 2、減少飲酒,多運動,減少不必要的肝臟損害,可以降低疾病發生和進展的風險。 3、積極治療自身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 4、平時注意做好個人衛生,不要進食不潔飲食,以免微生物感染累及肝臟。 5、合并有乙肝等肝臟疾病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
輕度脂肪肝的檢查
B超檢查、肝功能各項指標檢查,如轉氨酶,白蛋白,堿性磷酸酶等。膽固醇,三酰甘油增高。
怎樣預防中度脂肪肝?
1.飲食宜忌 一定要戒酒,多吃蔬菜,多吃水果。 2.控制能量攝入 對于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給不宜過高。從事輕度活動,體重在正常范圍內的脂肪肝患者每日每公斤應供給126~147KJ(30~35kcal),以防止體重增加和避免加重脂肪堆積。肥胖或超重者,每日每公斤應為84~105KJ(20~25
概述肥胖性脂肪肝的飲食要點
肥胖性脂肪肝的飲食要點是:加強飲食管理,嚴格控制總熱量攝入,減少脂肪、膽固醇和單糖、雙糖食物的攝入,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增加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保證營養均衡。 脂肪肝患者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每天應攝入80—100克。脂肪肝吃的主食不可
重度脂肪肝的基本信息介紹
各種內因和外因造成脂肪在肝臟中過量堆積,肝臟中脂肪含量超過5%,醫學上稱為脂肪肝。肝臟的脂肪中主要為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50%),也有少量膽固醇、卵磷脂。脂肪量超過5%為輕度脂肪肝,超過10%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的脂肪量甚至可達40%~50%,有些達60%以上。
中國科學家發現肝癌發病新機制
新華社華盛頓4月18日電 18日發表在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誘發肝癌的一種發病機制。文章說,已獲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的一種抗真菌藥物或有預防和治療這類肝癌的功效。 肝臟脂肪細胞堆積導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三到四成的成年人受
中度脂肪肝的基本信息介紹
各種內因和外因造成脂肪在肝臟中過量堆積,肝臟中脂肪含量超過5%,醫學上稱為脂肪肝。脂肪量超過5%為輕度脂肪肝,超過10%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肝。肝臟的脂肪中主要為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也有少量膽固醇、卵磷脂。輕度脂肪肝難以引起重視。隨著日積月累,年復一年,輕度脂肪肝會發展到中度乃至重
關于脂質代謝異常的檢查方式介紹
1.膽固醇測定 血清膽固醇增高見于脂肪肝、肝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征等。血清膽固醇減少見于肝實質性病變,如急性肝壞死、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感染、營養不良等。先天性脂蛋白酶缺陷時膽固醇異常升高。 2.三酰甘油測定 三酰甘油升高見于糖尿病
什么是膽固醇
膽固醇(Cholesterol),別稱膽甾醇,是一種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于18世紀被發現,由化學家本歇爾命名。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較高,其溶解性與脂肪類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等溶劑,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膽固醇的數據
中文別名:膽甾醇;(3β)-膽甾-5-烯-3-醇;膽甾-5-烯-3β-醇英文名稱:CholesterolCAS號:57-88-5EINECS號:200-353-2分子式:C27H46O分子量:386.6535InChI:InChI=1/C27H46O/c1-18(2)7-6-8-19(3)23-11
怎樣降低膽固醇?
1、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蛋黃等膽固醇含量極高的食物,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入(每天少于300毫克)。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70%)是肝臟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來源于食物,所以僅僅依靠減少膽固醇攝入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高膽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對降低膽固醇仍然是有幫助的。根據美國心臟病協
膽固醇合成調節
膽固醇合成的調節膽固醇合成的過程中HMGCoA還原酶為限速酶,因此,各種因素通過對該酶的影響可以達到調節膽固醇合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