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最后的研究論文近日發表:黑洞應當還擁有溫度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霍金的最后一篇研究論文《黑洞熵與軟毛發》(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近日由曾與之共事的物理學家們發表。這位已故英國宇宙學家終其一生都在研究物體落入黑洞之后、其攜帶的信息會有怎樣的遭遇。 這項研究試圖解決理論物理學家所說的“信息悖論”問題。研究完成后不久,霍金便于今年三月過世。這篇論文由霍金在劍橋大學與哈佛大學的同事們編寫而成,并于近日在網上發表。 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該研究的共同作者馬爾科姆·佩里(Malcolm Perry)表示,四十多年來,信息悖論問題“一直是霍金生命的重心”。 這個謎題最早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身上。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系統性地描述了引力是如何通過物質的時空彎曲效應產生的,以及行星圍繞恒星旋轉的原因。但愛因斯坦的理論還對黑洞提出了重要預言,尤其強調黑洞可以被三個特征完整定義:即質量、電荷和自轉......閱讀全文
霍金最后的研究論文近日發表:黑洞應當還擁有溫度
北京時間10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霍金的最后一篇研究論文《黑洞熵與軟毛發》(Black Hole Entropy and Soft Hair)近日由曾與之共事的物理學家們發表。這位已故英國宇宙學家終其一生都在研究物體落入黑洞之后、其攜帶的信息會有怎樣的遭遇。 這項研究試圖解決理論物理學
霍金拓展黑洞新理論:逃離黑洞的關鍵是“軟毛發”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如果有一天你不幸被困在了一個黑洞內,你該怎么辦?不用擔心,因為或許你還是有機會逃離的。 就在去年,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提出,黑洞可能并非如很多人所設想的那樣是一個“終極牢獄”,實際上數據仍然是能夠從黑洞深淵中逃離的。 現在,在一篇
霍金拓展黑洞新理論:逃離黑洞的關鍵是“軟毛發”
似乎是嫌宇宙還不夠神秘,霍金教授最近指出黑洞可能還“穿著衣服”。就在去年,這名杰出的物理學家提出,黑洞可能并非宇宙中的“終極煉獄”,信息有可能從中逃離 量子力學原理要求落入黑洞的信息必須不會被消滅,但我們此前對黑洞的認識則是,一切落入黑洞的物質和信息都將消失。這就是著名的“信息悖論”問題,它已
從黑洞中拯救量子理論:霍金的終極探索
John Preskill(左)、Kip Thorne(中)和霍金探討黑洞理論。圖片來源:CALTECH ARCHIVES 在1955年去世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已經花了幾十年去追求一種孤獨的、不切實際的探索:一種能統一引力和電磁學的萬物理論——盡管物理學家在其間已發現了新的核力量。而近日去
霍金宣稱無黑洞只有“灰洞”-被吞噬物質可釋放
霍金的“灰洞”理論認為,被吞噬的物質有可能被重新釋放出來。(資料圖片) 據英國媒體1月24日報道,英國著名科學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再次以其與黑洞有關的理論震驚物理學界。他在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承認,黑洞其實是不存在的,不過“灰洞”的確存在。 在這篇名為《黑洞的信息保存與氣象預報
宇宙注定要蒸發?霍金輻射理論或不僅限于黑洞
根據史蒂芬·霍金的著名輻射理論,隨著事件視界(黑洞最外層的邊界)對周圍量子場的破壞,黑洞會隨著時間蒸發,并以一種奇怪的輻射形式逐漸失去質量。但分析表明,事件視界對這一過程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日前,據荷蘭拉德布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時空曲率中足夠陡峭的斜率也可做同樣的事情。這表明,霍金輻射理論不僅
宇宙注定要蒸發?霍金輻射理論或不僅限于黑洞
根據史蒂芬·霍金的著名輻射理論,隨著事件視界(黑洞最外層的邊界)對周圍量子場的破壞,黑洞會隨著時間蒸發,并以一種奇怪的輻射形式逐漸失去質量。但分析表明,事件視界對這一過程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日前,據荷蘭拉德布大學天體物理學家的最新研究,時空曲率中足夠陡峭的斜率也可做同樣的事情。這表明,霍金輻射理論不僅
除了《時間簡史》,關于霍金你還應該知道這些!
圖 1 霍金的照片,攝于2006年5月。 3月14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家中逝世,享年76歲。 提到霍金,你們往往會想起他標志性的輪椅,以及那本暢銷全球的《時間簡史》。然而說起他的本職工作——物理學家,除了專業人士,恐怕很多
霍金大事記-他對人工智能的預言時刻提醒著人類!
據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讓我們回顧下霍金的一生:1968年應用先前彭羅斯研究奇點時所發展出來的數學技巧,霍金團隊獲得很多關于大爆炸的存在與物理行為的重要結果。霍金與喬治·艾利斯于1968年發現,宇宙背景輻射的存在證實宇宙的確曾經發生過大爆炸。霍金與
霍金發表新理論:人類掉進黑洞或可逃至另一宇宙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會以現場的霍金與諾貝爾獎得主吉拉德·霍夫特教授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27日 消息,綜合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衛報》等媒體相關報道,本周二,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向一群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以及媒體人士介紹了他的一項關于黑洞的最
超導量子芯片上模擬黑洞的量子效應研究獲進展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而普遍認為,黑洞是
理論物理所等在超導量子芯片上模擬黑洞的量子效應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此普遍認為黑洞是
“類比引力”大發現,超導量子芯片與霍金輻射及量子糾纏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而普遍認為,黑洞是
霍金子女聲明:深感悲痛-父親的影響將持續多年
3月14日電 據外媒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獎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報道稱,霍金家庭的發言人向媒體公布了這一消息。霍金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親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我們深感悲痛”
霍金以新理論破解“信息悖論”
經典黑洞理論認為,任何物質和輻射都不能逃離黑洞;而量子力學理論表明,落入黑洞的信息可以重新獲取,這個所謂的“信息悖論”已困擾科學界40年。現在,斯蒂芬·霍金等人提出了新解釋:落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部分被位于視界線(黑洞邊界)的粒子組成的“柔軟毛發”所“俘虜”,這些信息并沒有消失,但很難還原和破解。
“旅行者1號”再立新功
自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Vera Rubin通過旋轉曲線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以來,在過去的40年間,天文學觀測為暗物質的存在積累了豐富證據。然而,暗物質的本質仍晦暗不明,不過黑洞作為暗物質的一種選擇,盡管有可能所占比例極小,但并未完全排除。 近日,在太空游蕩了41年的“旅行者1號”無
霍金輻射在宇宙中普遍存在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2日報道,科學家普遍認為,由于某種微妙的量子效應造成了黑洞能量損失,由此它會逐漸縮小,經萬億年的能量和粒子輻射之后,最終會蒸發掉。但它在壽終時刻發生了什么事情,還不能確定。最近,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科研人員發現,宇宙中許多物體都能發出霍金輻射,霍金輻射比預想
霍金輻射或許已被科學家觀察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9日(北京時間)報道,意大利米蘭大學的科學家佛朗哥·貝喬諾及其同事組成的團隊日前宣稱,他們在實驗室中創建的“某類現象”,應該就是科學界一直未曾觀測到的“霍金輻射”。相關論文發表于即將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目前在arXiv.org網站可供參閱。 蟲洞
科學家或已觀察到霍金輻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9日(北京時間)報道,意大利米蘭大學的科學家佛朗哥·貝喬諾及其同事組成的團隊日前宣稱,他們在實驗室中創建的“某類現象”,應該就是科學界一直未曾觀測到的“霍金輻射”。相關論文發表于即將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PRL)上,目前在arXiv.org網站可供參閱。
霍金:一顆星辰隕落了!帶你看霍金與中國的故事
導語: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4日在位于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霍金,在伽利略的忌日誕生,在愛因斯坦的生日去世,他們都屬于星辰。 圖片來源于新華網 霍金的生平簡介:傳奇的生命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童年時的霍金學習成績并不突出,但喜歡設計復雜
科學家提出研究黑洞熱力學拓撲性質新方法
近日,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引力團隊教授魏少文、劉玉孝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教授Robert B. Mann合作,利用Φ映射拓撲流理論研究了熱力學參數空間中黑洞解的拓撲性質。將黑洞解本身看作一類特殊的拓撲缺陷后,構造了獨立于黑洞內稟參數的拓撲數,提出了研究黑洞熱力學拓撲性質的新方法,相關研
科學大家|紀念霍金:沒得諾貝爾獎卻是最偉大科學家
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當代科學界的傳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在這里不打算重復那些經常被傳來傳去的老生常談或者以訛傳訛,而是希望向公眾盡量清楚準確地介紹一下霍金的實際成就。 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也是最基礎的問題?? 霍金在
霍金長眠英國榮譽寶塔尖-生前錄音將向宇宙廣播
新華社倫敦6月15日電(記者顧震球 金晶)已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骨灰15日被安放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內的“科學家之角”,與科學界傳奇牛頓和達爾文毗鄰安息。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多個領域內偉大人物的安葬之地,被稱為“榮譽寶塔尖”。當天,霍金的家人、朋友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影視明星等
霍金長眠英國榮譽寶塔尖-生前錄音將向宇宙廣播
已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骨灰15日被安放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內的“科學家之角”,與科學界傳奇牛頓和達爾文毗鄰安息。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國多個領域內偉大人物的安葬之地,被稱為“榮譽寶塔尖”。當天,霍金的家人、朋友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影視明星等受邀嘉賓參加了在教堂內舉行的悼念活動。承繼著霍
學術之外的霍金:喜歡美女的老頑童-英特爾的活廣告
剛剛去世的霍金教授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廣為人知和最聲名顯赫的物理學家之一。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理論。 在學術之外的霍金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又渡過了怎樣的一生? 生于牛津逝于劍橋 霍金出生于牛津,逝世于劍
由霍金解讀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人性特質
一、由霍金想到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問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于2018年3月14日去世。霍金離世的消息引發了多方報道。不過,在傳媒鋪天蓋地的狂潮之后,霍金似乎已被互聯網時代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沒了。逝者已矣,來者可追。在此有必要梳理霍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激勵后繼者前行。霍金被認為
首張黑洞圖像,沒有回答三大問題
4月10日,整個物理學界陷入一場集體狂歡中——位于全球各地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拍攝的首張黑洞特寫照片終于面世,這張照片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證據,拉開了黑洞天文學新時代的序幕。 盡管如此,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日報道,英國埃默里大學黑洞研究專家艾琳·邦寧說,黑洞的故事遠沒有結束,狂歡之后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并非水火不容丨紀念霍金
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于2018年3月14日與世長辭,這一天恰好是愛因斯坦119周年的誕辰(中國有的地方習慣用虛歲,那么就算120周年冥誕吧)。霍金的故事激勵了幾代學子投身物理,包括我自己。網絡上出現了大量紀念霍金的文章,在提到霍金的貢獻時,大多都會把黑洞的“霍金輻射”作為霍金對物理學最重要的一項貢獻,
原初黑洞幾時有-線索或在宇宙起源中
黑洞大概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如同一個貪婪的胖子,體重巨大,吞噬任何從它附近經過的東西,包括光線。科學家認為,恒星級質量的黑洞可能形成于大質量恒星在生命終點的爆發。而小質量黑洞的碰撞并合,以及更小質量黑洞吞噬氣體塵埃,會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但你有沒有想過,當宇宙最初還是一片虛空時,最早的
科學家計劃實驗室內制造黑洞激光
北京時間10月24日消息,宇宙中還有什么是比黑洞更神秘的嗎?宇宙的鏡像——白洞是不是理想之選呢?把二者結合在一起,你或許只能得到一種獨一無二的激光的概念,蘇格蘭物理學家認為,他們最終也許能夠利用白洞和黑洞的類似版本,在實驗室里制成這種激光。 我們可以把黑洞想象成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