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4-05-28 16:58 原文鏈接: 8個小技巧“用好”大語言模型

    用大語言模型,還需要技巧?在人們的印象中,這是個極其簡單的操作:只需輸入一個問題,立刻就能得到回答。

    但實際上,如何有效地與這些人工智能模型互動,發揮出它們的最大潛力,卻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話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心理學系特任研究員林志成關注到這一話題,并在他最近的評論文章中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指導,希望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用好”這些先進的人工智能工具,生成更精準的回答。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了林志成。“從本質上來看,大語言模型是一個數學模型,缺乏對語義的理解。它只能‘預測下一個文字’出現的概率,而不能生成‘真理’。”林志成建議在輸入指令時,可以使用分解復雜任務、增加相關語境、角色扮演、提供具體示例等8個小技巧。

    分解復雜任務

    由于缺乏對語義的理解,因此想要大語言模型自己“舉一反三”,是很難的。但是,它有海量的數據、珍貴的“記憶”,可以從中提取信息。這套記憶來源于訓練數據——長期記憶,還有人們日常給予的指令——短期記憶。

    因此,用好大語言模型,林志成給出的第一個小技巧是拆分復雜任務。

    例如,不要直接給出“將文本翻譯成中文”這樣寬泛的指令,可以考慮把它拆解成兩步:首先按字面意思翻譯,保持含義不變;然后意譯,讓文本符合中文的語言習慣。

    類似地,與其讓它直接寫出一篇1000字的論文,不如嘗試把任務分解成子任務,用具體的指令分別生成概述、結論和中心論點。

    林志成說,“清晰、逐步的指令,會降低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可以生成更為準確的答案。”

    添加相關語境

    大語言模型比人類的“短期記憶”多太多了。因此,想要讓它提供精準且符合問題語境的回復,在輸入時提供相關的語境就很重要。這是第二個小技巧。

    林志成說,一個限定語境的問題應當包含具體內容,將問題放在具體的細節中,這樣才能引導大語言模型產生更為準確、相關的理解力,生成更有洞察力、更精細的回復。

    例如,讓大語言模型起草一份求職簡歷,事先要把企業發布的具體職位需求、個人基本情況等內容一并提供給它,如此一來,輸出的簡歷則更具有針對性。

    明確的指令

    當你走進一間咖啡館,想要點一杯喜歡的飲料,應該不會說:“請來杯咖啡。”而是會說,“來杯摩卡或者拿鐵。”

    同樣地,你也不要期待大語言模型能讀懂你的心。

    林志成指出,要想降低模型預測時的不確定性,就要給出明確的指令。這是第三個小技巧。

    例如,你讓大語言模型修改文章,不要說“潤色這篇文章”,而要具體到修改成什么風格、文章的目標受眾是誰……

    林志成說,一段更具體的指令甚至可以是“像個頂級期刊的頂級編輯那樣,潤色這篇文章,讓它更為清晰流暢。”

    讓它提供多種選項

    大語言模型還擁有巨大的“長期記憶”,超強的生產能力。你可以讓它提供多種版本的選項,而不僅僅是一個版本內容。

    “很多時候,人們潛意識里認為,大語言模型給出的就是最優答案。但就文本寫作而言,它并不是一個簡單量化的東西,它具備很多主觀色彩。因此很難判斷大語言模型第一次給出的就是最優答案。”林志成說,此時,可以讓大語言模型提供多種選項,再鑒賞出符合個人需求的答案。這是第四個小技巧。

    此外,林志成建議,除了要求大語言模型提供多種選項外,還可以考慮重復用同樣的指令多次生成回復。

    設定角色

    大語言模型特有的“長期記憶”還意味著它能夠模擬各種角色,提供專業的反饋或者獨特的視角解讀。

    例如,模仿典型讀者,提供寫作上的反饋;扮演一名寫作教練,幫助修訂文稿;甚至可以扮演一只擅長人類生理學的西藏牦牛,以其獨特的視角解釋高海拔對心肺功能的影響。這是第五個小技巧。

    林志成說,“讓大語言模型扮演不同角色,不僅能獲得更多有針對性和符合語境的回復,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獲得更多樂趣。”

    提供具體例子

    大語言模型擅長小樣本學習。林志成說,“一個特別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具體的例子豐富想法。就像你去理發店,對理發師描述想要的發型,最好的方法是拿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是第六個小技巧。

    例如,不要模糊地說“以這些數據制圖”,而是提供一個例子,如“為這些數據畫個條形圖,類似附件論文中的圖”。另一個例子是,當你讓大語言模型根據文稿生成摘要時,可以提供幾個你打算投稿的期刊中的摘要樣例。語言模型可以參考這些例子來生成符合期刊風格的摘要。

    “這些具體的例子就像路線圖一樣,指導大語言模型朝著與你期望一致的方向生成內容。”林志成說。

    聲明想要的輸出格式

    林志成說,大語言模型經常“廢話太多”。例如,讓它修改一篇文章,它可能會把修改的細節一并反饋,但其實你只需要最后的成稿。

    此時,可以要求大語言模型僅輸出修改后的內容。類似地,可以指定回復的格式,包括列表格式、閱讀水平和語氣等。用列表格式和通俗的語氣能夠提升回復的可讀性;限制回復的長度可以使內容更加簡潔;設定閱讀水平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這是第七個小技巧。

    例如,與其讓其“總結關鍵發現”,不如聲明回復格式:“用列表形式總結關鍵發現,并使用高中生能夠理解的語言”。

    實驗、實驗、再實驗

    “需要指出的是,如何使指令更有效,并沒有確切的答案。有時,稍微調整一下,可能就會產生顯著甚至意外的驚喜。”林志成說,實驗、實驗、再實驗,是最好的辦法。這也是第八個小技巧。

    例如,在一系列推理問題中,在指令中簡單加入“一步一步思考”就可以讓大語言模型表現地更好。

    更有意思的是,大語言模型還可以回應“情緒性的信息” 。假如你要讓它修改一篇未經同行審議的論文,可以在指令中加入一些短語:“深呼吸一下,這事對我的職業生涯很重要。”

    林志成說,這些例子證明大語言模型對指令非常敏感。但并非所有嘗試都會成功,但每次嘗試都會有新的收獲,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增加樂趣。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4-01847-2


     


    相關文章

    電影《749局》科影融合特別場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0/531421.shtm10月11日,科幻電影《749局》科影融合特別場在京舉行。電影主創團隊與科技領域相......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揭牌成立

    10月11日,甘肅省迎來了職業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大學正式揭牌成立。這一歷史性時刻標志著歷經六十八載發展的甘肅省唯一一所林業類高等院校,正式邁入了本科教育的新階段,開啟了新的征......

    守護“水塔”,在“世界屋脊”上打一場攻堅戰

    ”標志性科考活動獲系列重大突破 “第二次青藏科考標志性科考活動守護水塔‘一原兩湖三江’科考主體任務已經基本完成,這次科考從天到地、從冰到水取得了全方位的進展。”第二次青藏科考隊隊長、中國科學......

    關于確定2024年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名單的通知

    關于確定2024年國家環境健康管理試點名單的通知北京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浙江省、江西省、山東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陜西省、青海省生態環境廳......

    首個菊科多組學數據平臺AMIR發布

    10月8日,華中農業大學果蔬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藥用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團隊梅之南教授和楊慶勇教授課題組,發布了首個專門面向菊科植物的多組學數據庫平臺——AsteraceaeMulti......

    南郵“金牌教練”:清醒狀態下“時時在線”

    實驗桌上堆放著精密儀器和焊接工具,電腦上是正在運行的電路圖,一頁頁寫滿了數據、畫滿了圖樣的紙張在桌面鋪開,各式或大或小的電子元件前,南京郵電大學工程實驗教學部創新中心副主任郝學元正在埋首研制電工電子實......

    中國計量大學主持制定的兩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近日,記者從中國計量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蜜蜂與蜂產品學研究團隊主持的兩項推薦性國家標準《GB/T44349-2024 蜂花粉總多酚的檢測福林酚試劑比色法》和《GB/T44350-202......

    多級賦碼追溯柔性包裝生產線研制與應用通過鑒定

    10月10日,由廣東省機械行業協會組織并主持召開的“面向軟性物料的多級賦碼追溯柔性包裝生產線研制與應用”項目科技成果鑒定會議在廣東佛山舉行。經專家鑒定,該項目成果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記者獲悉......

    我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純合基因編輯橡膠苗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組培與轉基因團隊在全球率先獲得了橡膠樹CRISPR/Cas9純合基因編輯橡膠苗。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經濟作物和產品》(IndustrialCropsandProd......

    研究發現抗香蕉枯萎病和真菌毒素的活性物質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香(大)蕉栽培生理生態研究組從森林鏈霉菌2-6中分離獲得抗枯萎病菌(FocTR4)的活性物質FluvirucinB6,解析了該抗真菌物質的抑菌作用位點及抑菌機......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