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突破性成果:首次證實南極冰層之下也有生命
科學家們首次發現,西南極冰蓋半英里之下也存在著生命,而且這些生命組成了活躍的生態系統。這一重大成果發表在八月二十一日的Nature雜志上。 南極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發現最晚的大陸,覆蓋著厚度極高的冰層。研究顯示,在龐大的南極冰蓋之下,生命以微生物的形式存在。這些微生物大多是單細胞的古生菌,可以將銨和甲烷轉變為生長所需的能量。領導這項研究的是著名極地科學家,蒙大拿州立大學的John Priscu教授,他也是美國WISSARD計劃(Whillans Ice Stream Subglacial Access Research Drilling)的首席科學家。 “我們明確證實,南極洲的冰層下并不是一塊沉寂的土地,”Priscu說。 這篇文章是首個直接證據,證明南極冰蓋下的冰川環境存在著生物。“南極冰蓋之下不僅存在生命,而且還有活躍的生態系統,人們已經對此猜測了幾十年,” 文章第一作者Brent Christner說。 ......閱讀全文
南極冰下巖漿沸騰
Marie Byrd板塊位于南極洲的一個荒涼區域,深埋在南極西部的冰蓋之下。雖然地球表面可能會被凍結,但地表下卻是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已經戳破了冰原,并在冰原上形成一個火山鏈。目前的研究已經表明:熔巖仍然在激發地下深處的地層活動。 雖然只有最大的火山噴發可以融化覆蓋在其
南極冰架融化新原因確定
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相鄰的冰架在造成下游其他冰架不穩定方面發揮了作用。這項由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領導的研究還發現,思韋茨冰架旁邊的一個小型海洋環流(一種循環洋流系統)會影響其下方流動的冰川融水量。當該環流較弱時,更多溫水可進入冰架下方的區域,導致其融化。該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南極“冰立方”探測到超高能中微子
據英國4月10日報道,“冰立方”最新探測到了超高能中微子,其或許源于宇宙最暴烈的事件。 過去一個世紀,宇宙射線(其實是一種高能粒子)的起源一直是困擾物理學家們的幾大謎團之一。據信,諸如超新星、黑洞或伽馬射線的爆發都可能產生宇宙射線,但其起源卻很難探測到。于是科學家“曲線救國”,轉而追尋中微
南極洲冰下有個水世界
?研究小組在南極洲西部的惠蘭斯冰流上的營地。圖片來源:Kerry Key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南極洲的冰面下可能埋藏著地下水,但直到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這一想法。 近日,在發表于《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給南極洲做了一個“巨
南極洲冰下有個水世界
?研究小組在南極洲西部的惠蘭斯冰流上的營地。圖片來源:Kerry Key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懷疑南極洲的冰面下可能埋藏著地下水,但直到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實這一想法。 近日,在發表于《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給南極洲做了一個“巨
“冰立方”在南極俘獲大量新型高能中微子
在發現有史以來能量最高的2個中微子后,科學家利用深埋在南極點冰下的巨型粒子探測器,發現了另外26種新型高能中微子存在的跡象。這些新發現的中微子的能量要比之前發現的兩個中微子的能量小一些,但似乎比宇宙射線撞擊大氣層——這也是地球中微子的主要來源——所形成的中微子的能量大一些。因此,這意味著,這些粒
南極一冰架斷裂可能危及科研設備
新西蘭國家水事和大氣研究所11日表示,南極特拉諾瓦海岸地區近日形成的兩座巨大冰山,可能危及數國安放在附近海域的重要科研設備。 該研究所在一份聲明中說,衛星圖像顯示,在距離新西蘭南極科考站斯科特站285公里的南極特拉諾瓦海岸地區,南森冰架近日發生斷裂,導致附近海域出現兩座冰山。 新西蘭國家水事
研究揭示南極長時間序列固定冰圖
南極固定冰與冰山(李新情供圖) 南極中山站固定冰Landsat-8衛星影像(影像獲取時間為2015年10月7日,李新情供圖) 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極地遙感團隊與國內外科研人員合作,基于高分辨率SAR影像首次獲取了環南極時間序列固定冰數據集,揭示了南極固定冰的時空分布、變化特征及其與冰
研究稱大地震能夠引發南極冰震
科學家們發現,大地震在引發陸地震動的時候也會引發南極洲的冰震,其中就包括2011年的日本地震和2010年的智利馬烏萊地震。冰震指的是冰川和冰層的振動,從微小的嘎吱聲到等同于7級地震的突發性滑動,震動的信號通過冰層傳遞。 研究人員圍繞著一個地震儀辛苦的工作著,裝在橙色盒子中的地震
我國有望在南極實施冰架鉆探計劃
在零下25℃冰池,龐大的冰架熱水鉆機系統鉆頭垂直地自上而下鉆透9米人工冰。4月5日,國家863計劃海洋技術領域“冰架熱水鉆關鍵技術與系統開發”項目團隊在吉林大學對熱水鉆機聯調聯試。項目負責人、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院生說,在國內經過充分調試檢驗后,系統具備了在南極埃默里冰架開展現場作業的能力。
科學家在南極冰下湖泊首次發現生命
800米冰下隱藏著一個微生物生態系統冰川學家John Priscu剛剛結束48小時的曲折旅行,從南極洲回到美國西海岸。即使現在,他還在跟難以忍受的時差作斗爭。但是,疲勞并沒有掩蓋住Priscu的興奮之情。 數周高強度南極洲野外工作后,Priscu研究小組成為首個在冰雪大陸湖泊深處發
南極一冰架崩解,面積接近美國洛杉磯市
冰架是大陸冰蓋向海洋延伸的漂浮冰原,可以減緩冰河和冰川入海,從而抑制海平面上升。全球氣候變化給極地的冰架帶來了不穩定因素。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衛星觀測數據顯示3月15日左右,南極康格冰架發生了完全崩解,其面積約為1200平方千米,與美國洛杉磯市大小相當。康格冰架崩解后形成了冰山C
氣候變化對南極無冰區影響首次量化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生態學論文,首次報告了關于21世紀氣候變化對南極無冰區影響的量化評估結果。 無冰區僅占南極洲面積的1%,但卻是南極全部陸地生物多樣性的所在。一直以來,無冰區基本被研究人員忽略了,因此,對氣候變化對于南極物種、生態系統及其未來保護的影響,人們存在著較大的認知空白。
粒子探測器“冰立方”:藏在南極的中微子“捕手”
位于美國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Amundsen-Scott?South?Pole?Station)的冰立方天文臺在朝霞中迎接破曉,這里是科學家們處理冰下傳感器數據的地方。①科學家正在標示一架粒子探測傳感器,它是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上的部分裝置,該天文臺于2010年12月份在南極建造完工。②冰立方建設小
南極冰盾下發現火山活動-若噴發影響全球(圖)
南極 據俄羅斯RT電視臺網站11月18日報道,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在南極大陸西部厚厚冰盾覆蓋下依舊存在火山活動。這些巖漿運動甚至可能是火山噴發的先兆。 在南極大陸表面有許多火山,其中最活躍和最著名的就是埃里伯斯火山(Mount Erebus)。許多科學家一直懷
中國南極科考隊昆侖隊成功抵達冰穹A地區
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昆侖隊16名隊員2日成功穿越南極內陸冰蓋“大鍋底”,進入冰蓋最高處的冰穹A地區。 當地時間早上8時(北京時間上午11時),昆侖隊5輛雪地車從距離中山站990公里處的營地出發,不久即來到總體地形像一口鍋一樣的長距離大起伏路段,科考隊員們稱其為“大鍋底”。 這段路程起伏
南極威德爾海發現6000萬個活躍冰魚巢穴
德國不來梅港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的Autun Purser與合作者在一項研究中表示,他們在南極洲南部的威德爾海發現了大片魚類繁殖地。他們估計這片區域覆蓋了至少240平方公里,包括大約6000萬個活躍的冰魚巢穴。這代表著超過6萬噸的魚類生物量。相關研究1月14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
南極威德爾海發現6000萬個活躍冰魚巢穴
德國不來梅港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的Autun Purser與合作者在一項研究中表示,他們在南極洲南部的威德爾海發現了大片魚類繁殖地。他們估計這片區域覆蓋了至少240平方公里,包括大約6000萬個活躍的冰魚巢穴。這代表著超過6萬噸的魚類生物量。相關研究1月14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 ? “
國際最新研究:大氣極端條件令南極冰架更脆弱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指出,2000年至2020年間,圍繞南極半島拉森冰架的冰山崩解事件(會形成新的冰山),有60%由極端大氣條件引發。這項研究認為,在未來變暖預估下,同樣的過程或將使拉森C冰架面臨崩潰風險。? ? 該論文稱,南極的
國際最新研究:大氣極端條件令南極冰架更脆弱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專業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研究論文指出,2000年至2020年間,圍繞南極半島拉森冰架的冰山崩解事件(會形成新的冰山),有60%由極端大氣條件引發。這項研究認為,在未來變暖預估下,同樣的過程或將使拉森C冰架面臨崩潰風險。? ? 該論文稱,南極的
最新研究發現南極冰架融水量遠高于先前預測
一項國際研究新近發現,在南極夏季溫度最高的1月,南極洲冰架上57%的融水以雪泥形式存在,但通常情況下,區域氣候變化模型并沒有把這部分融水量計算在內。這意味著,南極冰架的融水量遠高于以往的預測。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的文章說,他們通過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分
最新研究發現南極冰架融水量遠高于先前預測
一項國際研究新近發現,在南極夏季溫度最高的1月,南極洲冰架上57%的融水以雪泥形式存在,但通常情況下,區域氣候變化模型并沒有把這部分融水量計算在內。這意味著,南極冰架的融水量遠高于以往的預測。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的文章說,他們通過訓練機器學習模型,分
2013最火科學領域?南極冰下世界探索最靠譜
美國《科學》雜志認為,2013年有6大科學領域值得關注,分別為:單細胞測序、“普朗克”探測微波背景輻射、人類連接組計劃、探索南極冰下世界、癌癥免疫療法和基礎植物研究。 單細胞測序:細胞是生物學的基本單位,研究人員正努力嘗試將它們進行單個分離、研究和比較。目前生物學研究
南極羅斯冰架開始凍結-科學家也無法解釋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專家最新研究稱,南極洲羅斯冰架底部并不像之前預期的那樣融化,并且科學家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羅斯冰架位于南極洲南部海域,是全球最大的漂浮冰架之一,科學家沿著南極洲西部海岸鉆探,發現羅斯冰架正處于逐漸凍結之中。這項最新發現可能解釋為什么羅斯冰架被認為比南極洲其它漂浮冰架更加
南極洲自1992年以來已失去3萬億噸冰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同時發表數篇論文的合集,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南極洲的過去、現在和可能的未來。其中一項氣候科學分析報告稱,南極冰蓋在1992年至2017年間損失了大約3萬億噸冰,相當于海平面平均上升約8毫米,而南極洲冰蓋正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指標。 南極冰蓋被認為是全球氣候環境變化最好的記錄載體
氣候變暖-融水增多預警!南極冰架穩定性遭到威脅
一個英美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實地勘測了南極洲麥克默多冰架,對其因表面融水湖的水流進出所造成的彎曲度分析后認為,正是融水湖的充水和排水導致了漂浮著的南極冰架彎曲,并可能威脅到其穩定性。論文刊發在13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 南極冰架彎曲現象之前已通過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模擬。實地測量數據分析顯示,南極
南極地區一冰架崩解-面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地區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面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南極地區東部、約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于15日前后崩解。英國南極考察處海洋地球物理學家羅布·拉特說,氣候變暖增加了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國、意大利合建的康
南極融冰減緩深海洋流-或引發多個連鎖反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38.shtm 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 據英國《衛報》29日報道,一項發表于《自然》雜志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保持今天的水平,到2050年,海洋最深處的洋流可能會減慢40%。
南極地區一冰架崩解-面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受氣溫異常升高影響,南極地區一座冰架日前崩解,面積與美國城市洛杉磯相仿。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5日報道,南極地區東部、約1200平方公里的康格冰架于15日前后崩解。英國南極考察處海洋地球物理學家羅布·拉特說,氣候變暖增加了冰架崩解的可能性。法國、意大利合建的康
南極“冰立方”探測到來自銀河系平面的中微子
國際天體物理學合作項目“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的研究人員29日在《科學》雜志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挖掘“冰立方”的觀測數據,探測到了來自銀河系平面的中微子信號。 中微子是一種不帶電的基本粒子,在宇宙中大量存在,但極少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難以探測。地球上絕大多數中微子由太陽與地球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