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霧霾最嚴重的京津冀三地自身產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大量的觀測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氣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積累加上外地傳輸導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左右。京津冀區域國土面積雖然只占全國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國的8%,煤炭消費占全國的9.2%,單位面積SO2、NOx、煙粉塵排放量分別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在冬季采暖期間,京津冀主要城市的SO2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NOx和PM10增加......閱讀全文
近日,我國一些地區特別是北方發生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多地出現“爆表”情況,引起輿論高度關注。針對社會公眾對于重污染天氣存在的一些誤讀和疑問,本報專門邀請八位權威專家做出解讀。 內蒙古、陜西、山西是主要污染源? 誤讀一:京津冀的霧霾,主要是由內蒙古、陜西、山西這3個省區為主要污染源造成的,而
中國環境記協將其更名為霧霾警示塔 法制網北京11月20日訊 記者郄建榮 環保部直屬機構中國環境記協今天發布了霧霾塔階段性檢測結果:霧霾塔對其周圍空氣中的PM2.5有一定的凈化作用但效果不穩定且作用范圍十分有限。中國環境記協秘書長劉國正表示,從一開始他們就一直強調霧霾塔的作用并非是指望它治理和消除霧
恐怕連喬奇姆拉爾松也沒想到,他們的一篇常規論文會在中國引起軒然大波。11月25日,當本網記者聯系到拉爾松時,他回復道:最近采訪我的中國媒體實在太多了,我真切地希望能有一家具有影響力的媒體幫忙澄清我們的觀點。 2016年11月,包括拉爾松在內的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4位學者在《M
瑞典研究人員在日前的一篇論文中提到,從北京一次霧霾天的14份空氣樣本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國內有媒體在報道中就此推論出呼吸這樣的空氣會導致藥物失去作用的結論。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有人甚至擔心呼吸這樣的空氣會被感染致病。那么,真會如此嗎?本報帶你一起探究真相。 疑問:空氣中的耐藥基因
專家表示消霾關鍵仍靠控制污染源 回放: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航宇公司董事長馬永勝透露說,由中航工業研制的新型柔翼無人機即將在機場、港口進行首輪消霧試驗。該柔翼無人機最高可搭載700公斤消霧催化劑,在5公里范圍內進行消霧作業。 對此,不少媒體將其評價為“可有效消除霧霾
國際期刊《微生物》發表瑞典哥德堡大學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中心主任拉森團隊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北京空氣中的微生物群落含有的已知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種類,在被研究城市中最多,平均有64.4種。令人震驚的是,在北京的空氣中發現了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基因。 針對這一研究,近日網上流傳消息稱,這意味著人類對
●12月18日,我國中東部持續大面積重污染天氣,日均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共53個。多地空氣質量指數小時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氣象條件持續,污染物擴散條件極端不利,重污染天氣影響范圍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趨勢。22日,隨著冷空氣南下,污染情況有望
煽動和刺激受眾心理的新聞生產方式是飲鴆止渴 11月23日某研究機構在其微信認證賬號上發表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被熱轉。11月24日,上海某網絡媒體刊發新聞《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藥菌,“人類最后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25日被大量媒體轉載、評論。 記者發現,在媒體互相轉載轉
煽動和刺激受眾心理的新聞生產方式是飲鴆止渴11月23日某研究機構在其微信認證賬號上發表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被熱轉。11月24日,上海某網絡媒體刊發新聞《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藥菌,人類最后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25日被大量媒體轉載、評論。記者發現,在媒體互相轉載轉引過程中,出現了
染是一個全國人民都嫉惡如仇的壞事物,但這不等于我們在網絡上轉發、評論就可以突破事實的底線。青紅皂白還是要搞清楚的 近日,一條新聞讓提心吊膽的準媽媽們更坐不住了。原因是一條新聞出現在了的她們的手機上,標題赫然寫著:PM2.5顆粒致孕婦流產率達70%!然而,經記者與論文作者溝通證實,這又是一起
前段時間,某知名媒體邀請專家對熱傳的防霾辦法辨真偽,其中認為川貝枇杷膏僅可緩解咳、痰、喘等癥狀,并無預防PM2.5引發呼吸道疾病的作用,該文引起廣泛關注。 枇杷膏不能治咳喘?
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 吸煙者,冠心病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3.5倍;因禁煙不積極,中國曾“榮獲”“臟煙灰缸獎”…… 關于煙草,這里有幾個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兒。我們一起看一看。 關于吸煙 30%的癌癥死亡病例與煙草有關 河南省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研究員陸建邦介紹,上世紀70年
近日,一項國際研究團隊對我國霧霾的研究在網絡上被一些網友質疑。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目前的霧霾成分與英國倫敦1952年的“奪命霧霾”成分不同,而這些網友認為,這樣的研究結果是預設的,不可信。 細看這則700多字的報道,科學家只是比較了霧霾成分的酸堿度和顆粒大小的比較:倫敦“奪命霧霾”顆粒是強酸性
去年10月,一則“炒菜也能導致霧霾”的新聞引發爭議。有人吐槽,難道以后炒菜也要分單雙號不成? 吐槽雖有些許調侃,但卻揭示出一種狀態,在深受霧霾之苦的當下,人們急于想知道,霧霾的污染來源究竟是什么? 同時,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環保部門也已經認識到,必須追本溯
近兩年,霧霾已成為我國首要的環境問題之一。為保障公民的環境知情權,也為了更有效地治理霧霾,環境保護部要求省會城市于2013年、環保重點城市于2014年開始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并進行排名。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對空氣質量數據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加之環境問題與地方政績和形象掛鉤,這些都給提供
無論這個紀錄片是要干什么,但最起碼的要求是事實和數據要真實正確。數據的誤差固然不可避免,但是如果是故意的造假,那么就一定要問一下,為什么要故意造假? 恰恰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網友指出了這個紀錄片中大量數據是通過故意的誤讀甚至直接篡改,誘導讀者得出錯誤的結論。 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一篇文
基因檢測能“解碼生命”嗎 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采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于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
"天啊,我竟然花了那么多冤枉錢!"當看到一篇題為《服用維生素片對健康無益》的報道時,33歲的蘇玫驚呼道。10多年來,她堅持服用各種維生素片,除了每天一粒多種維生素片,還要加一粒鈣片。這些大多是她托朋友從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地購買的。 "總覺得自己身體缺點維生素,所以每天補一點,才會心安。有
10月26日至2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連續兩次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有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禁止環保“一刀切”,堅決避免以生態環境為借口緊急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下一步,將采取措施深入推進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出臺更加詳盡的文件,針對相關環保領域和監管措施,逐一提出要求,既查不作為又查
花上幾百元,收到一個基因試劑盒,采集一點唾液或血液,再寄回基因檢測公司進行檢測。過一段時間,你就能得到一份關于自己基因的分析報告,其中包括患病風險、祖源信息、天賦技能、情緒社交……最近,這類基因檢測在網上很火爆,不少網絡紅人都有推薦。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更加關心和注重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