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體兩性電解質必備的條件: 1.可溶性要好,為了保證等電聚焦過程中PH梯度的形成和蛋白樣品的遷移,載體兩性電解質必須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能。 2.紫外吸收低,不發熒光。由于制備分離時,檢測蛋白質的方法通常是測量280cm的吸光度,因此要求載體兩性電解質在280cm的吸光度盡可能低。 3.在等電點處必需有足夠的緩沖能力,以便能控制pH梯度,而不致被樣品蛋白質或其他兩性物質的緩沖能力改變pH梯度的進程。 4.在等電點必需的足夠高電導,以便使一定的電流通過,而且要求具備不同pH值的載體有相同的電導系數,使整個體系中的電導均勻,如果有局部電導過小,就會產生極大的電位降,從而其他部分電壓就會太小,以致不能保持梯度,也不能使應聚焦的成分進行電遷移,達到聚焦。 5.分子量要小,便于與被分離的高分子物質用透析或凝膠過濾法分開。 6.化學組成應不同于被分離物質,不干擾測定。 7.無毒、無生物學效應。載體兩性電解質對哺......閱讀全文
大規模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實施已改變生命科學的重心,在相當短的時期內,一些原核生物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已被測定. 1995年,流感嗜血桿菌基因組序列首次被破譯,在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近50個細菌的基因組序列已被完成. 然而,這僅僅是理解有機物功能的一個起點. 在基因組時代,許多DNA序列信
大規模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實施已改變生命科學的重心,在相當短的時期內,一些原核生物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已被測定. 1995年,流感嗜血桿菌基因組序列首次被破譯,在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近50個細菌的基因組序列已被完成. 然而,這僅僅是理解有機物功能的一個起點. 在基因組時代,許多DNA序列信息僅
實驗概要蛋白質組研究的發展以雙向電泳技術作為核心. 雙向電泳由O’Farrell’s于1975年首次建立并成功地分離約1000個E.coli蛋白,并表明蛋白質譜不是穩定的,而是隨環境而變化. 雙向電泳原理簡明,第一向進行等電聚焦,蛋白質沿pH梯度分離,至各自的等電點;隨后,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