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團隊實現世界最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
5月1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報道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二維的隨機行走量子計算。同時這也是國內首個自主實現的光量子計算芯片。這項研究進展對于推進模擬量子計算機研究、實現“量子霸權”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關于通用量子計算機的新聞屢見于報端,IBM、谷歌、英特爾等公司爭相宣告實現了更高的量子比特數紀錄。但是業界共識是即使做出幾十甚至更多量子比特數,如果沒有做到全互連、精度不夠并且無法進行糾錯,通用量子計算仍然無法實現。與之相比,模擬量子計算可以直接構建量子系統,不需要像通用量子計算那樣依賴復雜量子糾錯。一旦能夠制備和控制的量子物理系統達到全新尺度,將可直接用于探索新物理和在特定問題上推進遠......閱讀全文
科學家開發出光量子計算芯片
中國科研人員參與的國際團隊8月20日在英國《自然—光子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硅光子集成技術開發出一款通用光量子計算芯片。其能用于執行不同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從而在推動光量子計算機大規模實用化上邁出重要一步。 光量子計算機使用光子來編碼量子比特,通過對光子的量子操控及測量實現量子計算,有
超大規模集成光量子計算芯片研制成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37.shtm 本報北京4月14日電(記者晉浩天)北京大學王劍威研究員、龔旗煌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經過6年聯合攻關,研制了基于超大規模集成硅基光子學的圖論“光量子計算芯片”——“博雅一號”,發展出
我國制備出最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
美國《科學》雜志子刊《科學—進展》日前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報道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二維的隨機行走量子計算。同時這也是國內首個光量子計算芯片。這一成果對于推進模擬量子計算機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關于通用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家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
中國研究人員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芯片,并成功進行了一種重要的模擬量子計算演示。 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上的研究顯示,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通過“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制備出節點數達49×49的光量子計算芯片。論文通訊作者金賢敏對新華社記者說,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光量子計算芯片。 研
上交大團隊實現世界最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
5月1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報道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
我國科學家在“連續變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領域實現新突破
20日,記者從山西大學獲悉,山西大學蘇曉龍教授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王劍威教授與龔旗煌教授課題組,成功實現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連續變量糾纏簇態的確定性制備、調控和實驗驗證,為連續變量量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蘇曉龍介紹,簇態作為一種特殊的量子糾纏態,能
光量子計算模擬時間大幅縮短,加速十億倍
近日,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量子研究團隊聲稱,已經大大縮短模擬光量子計算機的時間,比以往方法加速約10億倍。相關成果發表于《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量子計算機有望在一些問題上實現指數級加速,從藥物發現到電池新材料等領域都具有潛在的應用。而目前“量子霸權”備受關注,即量子計
二維空間量子行走首次實現:有助實現“量子霸權”
據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報道,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于近日實現了大規模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二維的隨機行走量子計算。最新進展對于推進模擬量子計算的發展、實現“量子霸權”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關于通用量子計算機的新聞屢見于報端,IBM、谷歌、英特爾等公司爭相宣布實現了
一枚“玻璃片”為量子計算提速
5月15日,金賢敏教授展示制備的芯片。 一個個肉眼看不見的單光子穿過透明的“玻璃片”,幾秒之后,顯示屏幕上呈現出單光子的二維量子行走演化結果。 一個量子計算過程完成,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枚“玻璃片”。在燈光下,從某個角度看去,這枚完全透明的“玻璃片”上隱約閃現幾道光譜。原來一平方毫米的“玻璃
超導量子芯片上模擬黑洞的量子效應研究獲進展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而普遍認為,黑洞是
西安光機所量子光學集成芯片研究獲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B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大規模光子集成芯片”支持下,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國外多家科研機構合作,利用西光研制的光子芯片,基于微諧振腔中多個高純度頻率模式相干疊加的獨特方案,解決了片上高維糾纏雙光子態制備與控制的國際難題,證實了利用10級糾纏雙光子態實現超100維的片上量子系統
1925萬元,武漢大學計劃采購光量子芯片加工平臺
近日,武漢大學發布《武漢大學光量子芯片加工平臺采購項目》,預計花費1925萬元采購光量子芯片加工平臺,詳情信息如下: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THCZB-2022-2430項目名稱:武漢大學光量子芯片加工平臺采購項目預算金額:1925.0000000 萬元(人民幣)最高限價(如有):1925.000
首個電流激發光源的光量子電路問世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官網9月27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科學家帶領波蘭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解決了光子電路運用于光量子計算機的一大限制條件,首次成功將一個完整的量子光學結構集成到芯片上。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志上的這一最新成果將幫助光量子計算機早日用于數據加密、大數據超快計算
首個電流激發光源的光量子電路問世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官網27日發布公告稱,該校科學家帶領波蘭和俄羅斯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解決了光子電路運用于光量子計算機的一大限制條件,首次成功將一個完整的量子光學結構集成到芯片上。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志上的這一最新成果將幫助光量子計算機早日用于數據加密、大數據超快計算及高
加速量子計算,英特爾推出低溫芯片(一)
前言:量子計算機有望解決傳統計算機無法處理的問題,因為量子位可以同時以多種狀態存在,借助這一量子物理學現象,量子位能夠同時進行大量計算,從而大大加快了解決復雜問題的速度。傳統計算機VS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的區別之一在于算力,前者能夠解決傳統計算機難以處理的大量運算。例如,面對同樣一項龐雜
加速量子計算,英特爾推出低溫芯片(二)
應對量子計算機的難點雖然大多數量子芯片和計算機需要放置在絕對零位才能正常運行,但Horse Ridge芯片的工作溫度大約為4開氏度,這比絕對零度略高。由于這些粒子中的每一個都是單獨控制的,因此布線將量子計算系統的規模擴展到數百或數千個量子比特的能力達到了顯著的性能水平。Horse Ridge SoC
國產超500比特量子計算芯片“驍鴻”發布
4月25日,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發布一款50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驍鴻”,刷新國內超導量子比特數量的紀錄。50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驍鴻”。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供圖測控系統和量子計算芯片是量子計算機的核心硬件。其中,測控系統需要和量子計算芯片交互,實現信號的精
最小等離激元體系量子器件研制成功
近日,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濤教授、祝世寧院士研究組報告研制出迄今為止尺寸最小(14×14μm2)的光量子控制—非門,該成果近期發表在《自然—通訊》。 據悉,該量子邏輯門也是國際上首個基于等離激元體系的具有光量子信息處理功能的量子器件,能進行二比特量子操作,可作為光量子集成芯片
硅芯片上可集成最小量子光探測器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擴展量子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將世界上最小的量子光探測器集成到硅芯片上。相關研究發表在17日出版的《科學進步》雜志上。規模化制造高性能電子和光子學硬件是實現下一代先進信息技術的基礎。然而,如果沒有真正可擴展的量子技術硬件制造工藝,量子技術帶來的益處將無法得到完全呈現
理論物理所等在超導量子芯片上模擬黑洞的量子效應
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類特殊天體。20世紀70年代初,霍金、貝肯斯坦等的研究表明黑洞具有熱力學性質:黑洞具有正比于其視界面積的熵;黑洞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向外輻射粒子,其輻射溫度正比于其表面引力;黑洞的質量、熵和溫度等滿足熱力學第一定律。黑洞的熱力學揭示了引力的量子效應。因此普遍認為黑洞是
AI模擬芯片能效達傳統芯片14倍
《自然》23日發表的研究報道了一種能效為傳統數字計算機芯片14倍的人工智能(AI)模擬芯片。這一由IBM研究實驗室開發的芯片在語音識別上的效率超過了通用處理器。該技術或能突破當前AI開發中因算力性能不足和效率不高而遇到的瓶頸。隨著AI技術的崛起,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也隨之上升。在語音識別領域,軟件升級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快速到達量子加速算法
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提出首個基于光子集成芯片的物理系統可擴展的專用光量子計算方案,首次在實驗中實現了“快速到達”問題的量子加速算法。研究人員在飛秒激光直寫制備的三維光量子集成芯片中成功構建了大規模六方黏合樹并演示了量子快速到達算法內核,相比經典情形展示了平方級加速。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光
光致發光和熒光量子效率計算
原理所謂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簡稱PL),是指物體依賴外界光源 進行照射,從而獲得能量,產生激發導致發光的現象。也指物質吸收光子(或電磁波)后重新輻射出光子(或電磁波)的過程。光致發光過程包括熒光發光和磷光發光。從量子力學理論上,這一過程可以描述為物質吸收光子躍遷到
全球首例量子糾纏渦旋光發射芯片研發成功
北京大學王劍威和龔旗煌團隊與浙江大學戴道鋅等研究人員合作,成功實現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渦旋光量子糾纏源,研發出全球首例量子糾纏渦旋光發射芯片,為高維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片上離子與原子操控等領域開辟了新的應用途徑。相關研究成果日前以《集成渦旋光量子糾纏源》為題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
集成數千原子量子比特的半導體芯片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6月20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MITRE公司展示了一個可擴展的模塊化硬件平臺,該平臺將數千個互連的量子比特集成到定制的電路上。這種量子片上系統(QSoC)架構能精確調諧和控制密集的量子比特陣列。多個芯片可通過光網絡連接起來,從而創建一個大規模的量子通信網絡。研究論文發表在
集成數千原子量子比特的半導體芯片問世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MITRE公司展示了一個可擴展的模塊化硬件平臺,該平臺將數千個互連的量子比特集成到定制的電路上。這種量子片上系統(QSoC)架構能精確調諧和控制密集的量子比特陣列。多個芯片可通過光網絡連接起來,從而創建一個大規模的量子通信網絡。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志上。 由金剛石色
科學家利用超導量子芯片模擬多種陳絕緣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97.shtm量子霍爾效應是凝聚態物理學中的基本現象,人們發展了拓撲能帶理論來研究此類拓撲物態,發現量子霍爾系統的能帶結構是和系統的邊界態密切相關的,即存在體相與邊緣的對應,并利用陳數來區分不同的拓
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單光子阻塞新原理揭示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鄒長鈴研究組,提出了在單個光學模式中利用極弱的光學非線性實現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學芯片上實現的實驗可行性。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單光子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是在室溫下實現可擴展光量子信息處理的核
集成光量子器件中單光子阻塞新原理揭示
記者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鄒長鈴研究組,提出了在單個光學模式中利用極弱的光學非線性實現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學芯片上實現的實驗可行性。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單光子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是在室溫下實現可擴展光量子信息處理的
新一代550計算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計算機發布
4月18日,新一代550計算量子比特的相干光量子計算機—“天工量子大腦550W”及開物SDK等核心研究成果在京發布。由玻色量子研發的“天工量子大腦550W”在國內首次實現550節點全連接可編程的Max-Cut問題相干光量子計算求解,能在數個毫秒級時間內在龐大的解空間中進行并行搜索,求出優化解,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