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谷超豪孫家棟獲最高獎 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溫家寶講話 李長春習近平出席 李克強主持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將頒發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檢閱。各大獎項的歸屬,也成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人民大會堂里華燈綻放,鮮花吐艷,氣氛莊重而熱烈。獎勵大會開始前,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會見了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代表。 上午10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胡錦濤首先向獲得2009......閱讀全文
孫家棟院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院士,是黨和國家在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培養出來的優秀科學家,是國家航天科技領軍人才的杰出代表。 去年“七一”前夕,喜迎黨的百年華誕的日子里,佩戴上黨中央頒發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這是孫家棟作為一名黨員的榮耀時刻。 “東方紅
知情者憶谷超豪地下黨生涯:谷超豪=民主+科學
1月11日上午,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知名數學家谷超豪獲得殊榮。谷超豪194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當年有關知情者,了解到谷超豪不但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在多年前曾為中共地下黨員,曾經出死入生參加學運迎接解放。 谷超豪為浙江溫州人,在中學時代即已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谷超豪孫家棟獲最高獎 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溫家寶講話 李長春習近平出席 李克強主持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
孫家棟:紅燒肉促成的人生
2021年7月31日,92歲的孫家棟坐著輪椅,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儀式。全場參會人員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向這位“兩彈一星”元勛、“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事業重要奠基人致敬。 面對接連上前問候的航天“后輩”,孫家棟雙掌合十,不斷還禮,一如既往地謙遜、親和。
五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小行星命名
2012年6月4日下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吳征鎰、王忠誠、孫家棟、師昌緒和王振義小行星命名儀式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等出席命名儀式。萬鋼和詹文龍分別向孫家棟、師昌緒本人和吳征鎰、王忠誠、王振義的代表頒發了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
谷超豪:永遠走在創新路上
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先生,6月24日凌晨離開了他熱愛一生的數學研究事業和教育事業。陪伴谷先生最后一段時日的弟子——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洪家興教授說:“我記憶中最后一次和谷先生的交流,是在今年2月份,上海數學中心被批準進入籌建階段。我們特地趕到醫院告訴他這個消息。因為身
孫家棟、陸元九……他們的名字閃耀星空
孫家棟:一輩子與衛星打交道的航天“大總師”孫家棟,這個名字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他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云氣象衛星”到“北斗導航衛星”,背后都有他主持負責的身影;翻開他的人生履歷,就如同閱讀一部新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航天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
谷超豪:從祖國建設的需要出發
“數學最使人興奮之處,就在于可以用它來解說或解答各門學科中的重要問題,同時又不斷吸收其他學科的成就,擴大和充實自己的研究,為國家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谷超豪 幾十年間,在當今核心數學前沿最活躍的三個分支——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谷超豪取得了舉世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新華網北京1月12日電 題:創新發展 不辱使命——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是對我們科技工作者的極大激勵和鼓舞!” “溫家寶總理的報告振奮人心,建設創新型國家時不我
衛星之父孫家棟:見證中國航天全過程
孫家棟資料圖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新網1月11日電 今日上午,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榮獲此項殊榮。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三巨頭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他的傳奇人生與中國航天發展中
2010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今天將召開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平臺上,我國連續重獎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樹的專家學者和科研項目。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葉篤正、吳孟超、李振聲、閔恩澤、吳征鎰、王忠誠、徐光憲、孫家棟、谷超豪,10年來共有16位科學家獲國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肖杰 攝)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
孫家棟:豁出命去愛航天事業-不計得失大忠誠
“您是我當年十分欣賞的一位年輕人……自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首戰告捷起,到繞月探測工程的圓滿成功,您幾十年來為中國航天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我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80華誕之際,孫家棟收到當時健在的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賀信。 孫家棟親歷、見證、參與組織領導了中
生日快樂!93歲孫家棟見證中國航天史
“國家需要,我就去做。”從導彈到衛星,從“北斗”到“嫦娥”,孫家棟院士用一生踐行著這一誓言,他見證了中國航天發展史。而在生活中,孫院士也有著自己的浪漫,即使自身腰腿不好,也會堅持推著老伴逛一會公園。今天,是孫家棟院士的93歲生日,祝孫院士生日快樂!
89歲孫家棟現場觀“風云”:工程總師應到一線
1997年6月10日,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二號首發成功。21年后的2018年,6月5日,風云二號最后一顆星——風云二號H星成功發射。 ▲ 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風云二號H衛星 已經89歲高齡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風云二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來到西昌
孫家棟: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在日前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已近九旬高齡、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術顧問的孫家棟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從1958年留學歸國,孫家棟先后參與了中國第一顆導彈的研制工作,領導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研制工作。60多年來,所有中國航天發展的關鍵事件,他都是參與者、親歷者。 孫
谷超豪的數學人生:一生嘗盡深奧與抽象
中新網1月11日電 綜合報道,今日上午,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知名數學家谷超豪獲得殊榮。谷超豪院士從事數學研究活動已60余年,從微分幾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從偏微分方程到數學物理,谷超豪的一生嘗盡了數學的深奧和抽象。 谷超豪,1926年生,浙江溫州人。1948
黃旭華、曾慶存兩位院士榮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大氣科學家曾慶存,共同榮獲本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人獎金800萬元人民幣。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核潛艇專家黃旭華。孫自法 攝 黃旭華院士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所名譽所
孫家棟:嫦娥二號衛星將探測月球車著陸點
中國“兩彈一星”功勛、2009年度中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院士,8月31日在上海表示,中國“嫦娥二號”探月衛星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射,其將為中國下一步探月計劃中月球車的著陸點情況進行探測。 同時,孫家棟指出,中國有關團隊正在研究載人登月工程,因為載人登月既有簡單的方式,也有復雜
2013年度國家科技獎今日揭曉-包含五大獎項
今天(1月10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大會將揭曉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評選結果。 代表我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今年將授予哪位科學家?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含五大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
我國五大國家科學技術獎--細數歷屆最高科技獎獲獎者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中國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2000年設立,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評選極其嚴格。獲獎者必須在當
中科院院士孫家棟、潘建偉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2月8日,“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中國科學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當選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 87歲的孫家棟是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432人次!2023年度化學所師生榮獲各類教育獎項
2023年度國家、中國科學院、國科大及所級各類教育相關獎項的評選結果已陸續公布,化學所導師、研究生共432人次獲評各類獎勵及榮譽稱號,具體如下:? 一、導師獲獎情況?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白春禮???陳傳峰???文??銳????于??萍?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王德先???向俊鋒?國科大魏橋國科校長
國家科技三大獎高校獲164項-占授獎總數64.8%
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11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的數據,國家三大獎通用項目全國高校共獲得164項,占授獎總數的64.8%。 2009年度國家最高獎獲得者為復旦大學的谷超豪院士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孫家棟院士。 在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中,
陳嘉庚科學獎和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京揭曉,共有6個項目獲獎,6名青年科學家獲2018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同日,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頒發,鋼鐵冶金專家、戰略科學家徐匡迪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29位工程科技領域科學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其中包含3位香港科學家和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已有31位獲獎者-你都認識嗎?
中國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8日在北京揭曉并頒獎,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共同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根據最新發布的《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規定“國家三大獎”每年授獎總數不超過300項。國家科學技術
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揭曉-上市公司占比超20%
國家科技部7日正式公布了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初評通過的5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以及15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與去年相比,本年度有眾多上市公司入圍榜單,占比超過20%。 六項目入圍發明獎 據悉,中科電氣的冶金特種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
2025年度華夏醫學科技獎初審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2025年度華夏醫學科技獎初審評審專家名單公布(按姓氏筆畫排序)卜軍,馬辛,王偉,王若雨,王卓強,王建安,王洪峰,王曉紅,王培昌,王喜軍,王輝山,區景松,尤紅,牛亦農,左秀麗,葉國東,田捷,田梅,史偉云,叢斌,馮世慶,呂兆豐,呂毅,朱衛國,朱志軍,任進,劉寶戈,劉慧榮,米勇,湯乃軍,湯紹濤,孫大強,
南京獲國家科技獎項目中產學研合作超七成
開展產學研聯合創新是當前科技活動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今天公布的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江蘇地區共有55個通用項目獲獎,由我省單位主持完成的有23項,其中產學研合作完成的17項,占了七成多。南京的情況也很類似,在28個獲獎的通用項目中,完成人一欄中越來越多同時出現高校和企業和名字,產學研合
2018年度“求是獎”揭曉
9月15日,由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辦的2018年度“求是獎”在合肥揭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江雷獲得“求是杰出科學家獎”。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等出席頒獎典禮。 獲得2018年度“求是杰出科學家獎”的江雷師法自然,建立了超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