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科學》雜志內容精選
極地冰蓋質塊正在流失 一項匯總了數個獨立檢測方法的研究表明,除了一個冰蓋之外,所有主要的極地冰蓋區域自 1992 年以來就一直有冰塊的流失。對格陵蘭與南極冰蓋變化的估計有著極大的差異,使得人們對未來海平面變化的預測變得困難。有些研究甚至對這些冰蓋是否經歷著某種總體冰塊的流失或增加——也被稱作“質塊平衡”——存在著異議。這種差異部分是因為許多衛星勘測所涵蓋的是相對較短的時期,且不同的衛星勘測方法有著不同的優缺點。Andrew Shepherd 及其同事如今將三個獨立的基于衛星的勘察方法——即衛星測高法、干涉測量法及重力測量法——所產生的數據集結合在一起以構建一個更健全的從 1992 年至 2011 年這一時期的冰蓋質塊平衡。在對這些數據集進行再處理以確保他們是在進行“蘋果對蘋果”的比較之后——即比較它們有著共同的地理區域、時間間隔及冰塊行為模式——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不同的方法吻合得很好且這些數據集的組合增......閱讀全文
假如格陵蘭冰蓋永遠消逝-地球海平面將升高7米
今日視點 地球上現存的兩個大陸冰蓋分布在南極和格陵蘭,約占全球冰川總面積的97%,總冰量的99%。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形勢下,規模僅次于南極洲的格陵蘭冰蓋,距離寒冷的極地要遠得多,冰蓋南端幾乎與蘇格蘭東北部設德蘭群島處于同一緯度,所以更為脆弱。 近幾年來,科學家不斷發現
格陵蘭島冰川加速融化:將致海平面顯著上升
格陵蘭島冰蓋上由于冰川融化形成的水流 紅色陰影部分表示冰川消失的區域;淡藍色部分為降雪量超過平均水平時形成的冰川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1日消息,根據普林斯頓大學學者克里斯托弗?哈里希(Christopher Harig)的研究,格陵蘭島每年
格陵蘭冰蓋或讓海平面至少上升270毫米
?????冰川學家團隊在融冰季節的雪線以上的雪面上設置了一個自動氣象站。圖片來自丹麥及格陵蘭地質調查局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指出,無論在哪種氣候變暖預測情景下,格陵蘭冰蓋的整體冰損失加上降水量、冰流排放和融水徑流的增加都將使海平面至少上升274毫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
海平面上升最大貢獻者格陵蘭冰蓋隱藏巨大“水庫”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近日報道,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島通過冰層鉆孔驚訝地發現,在氣溫低于冰點環境下,竟然有液態的水從孔洞中流出,表明冰蓋下有一個常年以液態存在的巨大“水庫”,這個含水層占地面積有27000平方公里。該研究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上。 該水
全球氣候變暖,格陵蘭冰蓋海平面升逾270毫米
北京8月30日,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項氣候科學研究指出,無論在哪種氣候變暖預測情景下,格陵蘭冰蓋的整體冰損失加上降水量、冰流排放和融水徑流的增加都將使海平面至少上升274毫米。 該研究論文稱,1980年代,因冰面融化徑流和冰流量,格陵蘭冰蓋失去的冰開始多
格陵蘭最后一塊穩定冰蓋消退-海水上升威脅增加
格陵蘭冰蓋消融令人憂慮??????? 據法媒“20minutes.fr”3月16日援引法新社報道,16日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格陵蘭最后一塊穩定的冰蓋邊緣已經開始后退,這將增加格陵蘭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貢獻”。 根據一項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月刊網站公布的研究,自2003年以來,全球
格陵蘭冰蓋萬年內的命運取決于本世紀碳排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640.shtm 德國研究人員提出,1萬年內格陵蘭冰蓋的命運如何,取決于今后幾十年人類活動會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如果自工業時代以來的累計碳排放量達到1萬億噸,格陵蘭冰蓋將遭受長期的大幅度損失。相關論
美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表層融化97%
美國航天局的研究人員近日發布報告說,他們分析衛星圖像后發現,截至7月12日,格陵蘭島冰蓋表層的融化面積已達整個表層的約97%,這也是對該地區開展衛星觀測30多年來融化面積最大的一次。 研究人員說,格陵蘭島冰蓋(也稱為大陸冰川)表層每年夏季都會有約一半的面積自然融化,而這么大面積
格陵蘭冰川的消融速度是上世紀的2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220.shtm一組航拍照片顯示,由于全球變暖,格陵蘭島沿岸數百座冰川的消融速度急劇加快,在本世紀的消融速度是上世紀的2倍。相關研究11月9日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 ???格陵蘭海岸線近
格陵蘭冰蓋融化速度加快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報告了有關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速度和徑流的連續性分析,時間跨度達幾個世紀。結果顯示,格陵蘭冰蓋近年來的融化速度較過去加快了。 由于全球氣候的變暖,格陵蘭冰蓋正處于融化過程中。格陵蘭冰蓋是現代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貢獻因素。但是,目前其融化速度是否異常,仍未可知
格陵蘭冰蓋融化速度加快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報告了有關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速度和徑流的連續性分析,時間跨度達幾個世紀。結果顯示,格陵蘭冰蓋近年來的融化速度較過去加快了。 由于全球氣候的變暖,格陵蘭冰蓋正處于融化過程中。格陵蘭冰蓋是現代海平面上升的主要貢獻因素。但是,目前其融化速度是否異常,仍未可知
穩定的冰川現在以驚人的速度迅速退縮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格陵蘭島的一個曾經高度穩定的冰川現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退縮,這可能是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溫度上升的影響。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現,從2018年到2021年,格陵蘭島的Steenstrup冰川經歷了一個重大轉變。該冰川已經后退了大約5英里,厚度減少了20%,并看到它
新研究稱全球升溫1攝氏度或致海平面升2米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最新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溫室氣體可導致海平面在未來數個世紀持續上升,全球平均氣溫每升高1攝氏度,海平面可能上升超過2米。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于早期氣候數據和計算機模型得出結論,在20世紀,海平面上升大約0.2米,預計到本世紀末將上
格陵蘭冰蓋變身全球最大“水壩”
由英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格陵蘭冰蓋底部的融化速度極快,這是由大量融水從表面流入底部造成的。隨著融水的下落,能量在這一過程中被轉化為熱量,就像大型水壩通過水力發電一樣。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科學家發現,從冰蓋表面下降到冰床以下1公里甚至更低處的冰雪融水,成為
格陵蘭冰蓋變身全球最大“水壩”
由英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格陵蘭冰蓋底部的融化速度極快,這是由大量融水從表面流入底部造成的。隨著融水的下落,能量在這一過程中被轉化為熱量,就像大型水壩通過水力發電一樣。相關論文近日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科學家發現,從冰蓋表面下降到冰床以下1公里甚至更低處的冰雪融水,成為目前全球
研究報告稱格陵蘭島冰蓋消失幾乎無法避免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格陵蘭島冰蓋完全融化幾乎無法避免。該報告主要作者之一、丹麥氣候學家延斯·克里斯滕森說,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程度超過研究者的想象。 克里斯滕森日前對此間媒體說,依據丹麥氣象局提供的數據和模型,從理論上說,未來30年,格陵蘭島每
北格陵蘭遺留冰蓋普遍減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031.shtm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北格陵蘭島冰架正在快速消退,總體積自1978年至今已減少30%以上。這些冰架一直被認為很穩定,但2000年代以來已有3個完全崩塌。作者指出,在剩下的5個冰架中,會
格陵蘭冰蓋抵御氣候變化能力超預期
據英國廣播公司1月26日報道,格陵蘭冰蓋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可能超過研究人員的估計。英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些冰川在夏季移動的速度比寒冷季節更加緩慢。 報道稱,10年前,研究人員發現格陵蘭島的一些冰川比以前移動得更快。冰融化的時候,冰川下聚集了更多的水,對冰川移動起到潤滑作用
OTT助力量化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速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面對全球變暖的現狀,我們更加需要了解有關極地冰蓋的知識。格陵蘭冰蓋是僅次于南極冰蓋的地球上第二大冰蓋,對海平面上升有很大影響。事實上,如果整個格陵蘭冰蓋融化,可能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7米。?為了解這片動態冰蓋的復雜性,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GEUS)運用了先進的監測方法和技術,對該區域的融化現象進
美衛星監測顯示全球5年融化2萬億噸冰川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宇(NASA)公布的最新衛星檢測數據顯示,從2003年至今的5年時間里,由于受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北極格陵蘭島、南極洲以及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共有約2萬億噸冰川融化。更加糟糕的是,這一融化趨勢截至目前沒有任何變緩的跡象。 5年融化2萬億
全球海平面2150年或上升1.4米
一項新研究通過氣候建模模擬預測,在未來高排放場景下,至2150年,南極和格陵蘭冰蓋預計會使全球海平面升高約1.4米。如果全球氣溫上升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8°C,預計將出現不可逆的南極海冰損失并急劇加速海平面上升。作者表示,這些發現或比此前氣候模型提供了對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更準確估計。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
德研究發現地幔熱流影響格陵蘭冰川融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2日(北京時間)報道,由德國地學研究中心(GFZ)領導的國際研究倡議IceGeoHeat小組報告,格陵蘭冰原正在從下面融化,而這是由地球內部從地幔到巖石圈的熱量流動造成的。研究人員指出,在把冰原作為氣候研究的一部分建立模型時,不能忽視這一影響。相關論文發表于《自然—地質科學
寫在IPCC最新科學報告出爐之前
在一些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 不過數千年后,這才有可能發生。人類還有時間去適應,而這意味著人類會一步步將土地交給海浪。 2007年,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引起了一場風暴,他們發表了對隨著全球變暖,海洋將以多快速度膨脹的最佳評估結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
重新評估冰川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Nature論文
根據本周《自然》發表的一項研究Global glacier mass chang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sea-level rise from 1961 to 2016,冰川促使全球海平面在1961年-2016年之間平均上升了約27毫米。考慮到統計不確定性,這
5月17日《科學》雜志內容精選
一種瓢蟲寄生蟲是另一種瓢蟲終結者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當談及通過競爭來擊敗其他的瓢蟲時,一種特別成功的瓢蟲應感謝在其循環系統中生活著的寄生蟲。入侵物種會在進入新的棲息地并得到安頓之后繁衍。科學家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有些物種會變成如此成功的入侵物種,而其他的物種——有些甚至是那些成功入侵物種的近
南極洲“末日冰川”關鍵冰架或在5年內坍塌
13日,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的科學家警告說,南極洲西部最大的冰川之一——思韋茨冰川正在融化,支撐其的關鍵冰架可能會在三到五年內崩塌,這將導致2100年前海平面上升,構成世界上最大的威脅。 思韋茨冰川是地球上最寬的冰川,跨度約120公里,它被稱為“末日冰川”,因為它的崩塌可能會導致南極洲冰川的崩塌。
中外專家聯袂鉆透格陵蘭NEEM冰芯
由丹麥、美國、中國、日本等14國科學家共同承擔的格陵蘭北部NEEM冰芯鉆取項目,已于7月27日鉆透格陵蘭北部NEEM冰芯冰蓋,在2537.36米深處到達基巖。 據悉,NEEM冰芯主要瞄準距今11.5萬~13萬年的末次間冰期——Eemian階段開展氣候變化記錄的反演研究。早期研究初步表
格陵蘭睡鯊長壽之謎揭示
據2日至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實驗生物學學會年會報告,研究表明,穩定的肌肉代謝活動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物種——格陵蘭睡鯊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發現有助于保護這種脆弱物種免受氣候變化影響,甚至有助于人類心血管健康研究。 格陵蘭睡鯊是現存最長壽的脊椎動物,預期壽命至少為270歲,最長
格陵蘭冰蓋驚現巨型病毒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小為20到200納米,而細菌則為2到3微米。換句話說,普通病毒大小約為細菌的千分之一。但巨
格陵蘭睡鯊長壽之謎揭示
研究人員從格陵蘭睡鯊身上采集肌肉組織。圖片來源:伊萬·坎普利森/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2日至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實驗生物學學會年會報告,研究表明,穩定的肌肉代謝活動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物種——格陵蘭睡鯊長壽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發現有助于保護這種脆弱物種免受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