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易燃,遇高熱、明火及強氧化劑易引起燃燒。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滅火劑: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閱讀全文
關于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易燃,遇高熱、明火及強氧化劑易引起燃燒。在火場高溫下,能發生聚合放熱,使容器破裂。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
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甲基乙烯基甲酮的基本介紹
甲基乙烯基甲酮,又名3-丁烯-2-酮、丁烯酮,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4H6O,有劇毒。 化學式:C4H6O 分子量:70.09 CAS號:78-94-4 EINECS號:201-160-6
關于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泄漏應急處理介紹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立即進行隔離,小泄漏時隔離300m,大泄漏時隔離4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類似物質吸收,也可以用
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接觸控制介紹
工程控制:生產過程密閉,全面通風。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檢測毒物。
甲基乙烯基甲酮的運輸信息
包裝方法:小開口鋼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
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操作處置與儲存介紹
1、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
關于硝酸甲酯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 受熱、接觸明火、或受到摩擦、震動、撞擊時可發生爆炸。燃燒時, 不需要外部氧氣。能自發分解, 發生燃燒爆炸。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由于火場中可能發生容器爆破的情況,消防人員須在有防爆掩蔽處操
簡述甲基乙烯基甲酮的理化性質
密度:0.864g/cm3 熔點:-7℃ 沸點:80℃ 閃點:-7℃(CC) 折射率:1.411(20℃) 飽和蒸汽壓:11kPa(25℃) 引燃溫度:491℃ 爆炸上限(V/V):15.6% 爆炸下限(V/V):2.1% 外觀:無色液體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醇類等有機溶劑,
簡述甲基乙烯基甲酮的毒理學數據
1、急性毒性:大鼠口徑LD50:23100 μg/kg;大鼠吸入LC50:7 mg/m3/4H;大鼠腹腔LD50:15 mg/kg;小鼠口徑LD50:23300 μg/kg;小鼠吸入LC50:8mg/m3/2H;小鼠腹腔LD50:76 mg/kg;豬口徑LD50:15 mg/kg;豬腹腔LD50
二甲基硫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硫化物煙氣。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與水、水蒸氣、酸類反應產生有毒和易燃氣體。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滅火方法:盡可能
關于硫酸二甲酯的消防措施介紹
預防火災和爆炸措施:禁止明火。環境溫度高于83℃使用密閉系統,并通風。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容器突然發出異常聲音或出現異常現象,應立即撤離。 滅火劑:霧狀水、二氧化碳、泡沫、砂
關于磺胺二甲嘧啶鈉的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介紹
一、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請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如有不適感,就醫。 眼晴接觸: 分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立即就醫。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醫。 對保護施救者的忠告:將患者轉移到安全的場所。咨
關于鄰苯二甲酰亞胺的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介紹
1、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關于氯仿的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介紹
一、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
關于丙酮的消防措施的介紹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
關于芐胺的消防措施介紹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用水噴射逸出液體,使
關于氯霉素的消防措施介紹
1、滅火介質:用水霧,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滅火。 2、源于此物質或混合物的特別的危害: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氫氣體 3 給消防員的建議:如必要的話,戴自給式呼吸器去救火。 4、.泄露應急處理 (1)作業人員防護措施、防護裝備和應急處置程序 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避免粉塵生成。
關于氰化鎳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與鎂發生劇烈反應。與氯酸鹽或亞硝酸鈉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酸或露置空氣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遇高熱分解釋出高毒煙氣。 有害燃燒產物:氮氧化物、氰化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然后根據著火原因
關于氰化銅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與鎂發生劇烈反應。與氯酸鹽或亞硝酸鈉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酸或露置空氣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遇高熱分解釋出高毒煙氣。 有害燃燒產物:氮氧化物、氰化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時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然后根據著火原因
關于異丁醇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受熱分解放出有毒氣體。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火方法:用水噴射逸出液體,使其稀釋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霧狀水保護消防人員。 滅火劑:抗溶性泡沫、
關于元素鎂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易燃,燃燒時產生強烈的白光并放出高熱。遇水或潮氣猛烈反應放出氫氣,大量放熱,引起燃燒或爆炸。遇氯、溴、碘、硫、磷、砷、和氧化劑劇烈反應,有燃燒、爆炸危險。粉體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當達到一定濃度時, 遇火星會發生爆炸。 有害燃燒產物:氧化鎂。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
關于無水乙醚的消防措施介紹
無水乙醚的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在空氣中久置后能生成有爆炸性的過氧化物。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滅
關于醋酸酐的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介紹
一、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處治。 食入:誤服入口立即就醫處治。 二、消防措施?
關于砷化氫的消防措施的介紹
有害燃燒產物:氧化砷。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載過濾式防毒面具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
關于氯化氰的消防措施介紹
危險特性:化學反應活性較高,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受熱分解或接觸水、水蒸氣會發生劇烈反應,釋出劇毒和腐蝕性的煙霧。 有害燃燒產物:氯化氫、氰化氫、氮氧化物。 滅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 滅火劑
關于氟化鋰的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的介紹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酸
關于乙酸酐的急救措施和消防措施介紹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處治。 食入:誤服入口立即就醫處治。 消防措施 有害燃
關于二苯乙烯的消防措施介紹
滅火劑:用水霧、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避免使用直流水滅火,直流水可能導致可燃性液體的飛濺,使火勢擴散。 滅火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消防人員須佩戴攜氣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發出聲音,必須馬上撤離。隔離
關于硬脂酸鉛的消防措施介紹
滅火劑:用水霧、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滅火劑滅火。避免使用直流水滅火,直流水可能導致可燃性液體的飛濺,使火勢擴散。 滅火注意事項及防護措施:消防人員須佩戴攜氣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發出聲音,必須馬上撤離。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