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型銀屑病的病因分析
尋常型銀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 2.免疫因素 近年來多已認為銀屑病是免疫或炎癥介導的疾病。 3.感染因素 研究證實鏈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與銀屑病的發病有關,病毒感染與銀屑病發病是否相關尚未明確。 4.內分泌因素 妊娠可使皮損消失或減輕,也可使皮損加重。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對該病的影響不明顯。 5.精神因素 患者可以出現神經精神改變,且這些改變可以加重已有皮損。 6.生活習慣、藥物因素、環境因素 研究發現受潮、感染、飲酒、服藥及精神緊張是誘發銀屑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可能誘發或加重銀屑病的藥物有β1受體阻滯劑、非甾體抗炎藥、鋰鹽、抗瘧藥、四環素、鈣通道阻滯劑、二甲雙胍、干擾素α等。環境因素與發病年齡有關,且季節、氣候在銀屑病的發病和復發方面有影響。......閱讀全文
尋常型銀屑病的病因分析
尋常型銀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遺傳因素 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 2.免疫因素 近年來多已認為銀屑病是免疫或炎癥介導的疾病。 3.感染因素 研究證實鏈球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真菌感染與銀屑病的發病有關,病毒感染與銀屑病發病
什么是尋常型銀屑病?
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具有特征性皮損的慢性易于復發的炎癥性皮膚病。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后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
尋常型銀屑病臨床路徑
? 一、尋常型銀屑病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尋常型銀屑病(ICD-10:L40.001)。???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
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表現
1、皮疹特點 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后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象。白色鱗屑、發亮薄膜和
關節病型銀屑病的病因分析
1.遺傳因素 本病常有家庭聚集傾向,一級家屬患病率高達30%,單卵雙生子患病危險性為72%。國內報告有家族史者為10%~23.8%,國外報道為10%~80%。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率,但也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性聯遺傳。 2.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有人曾對銀屑病
尋常型銀屑病的肉用藥物治療介紹
1.抗腫瘤藥物 甲氨蝶呤是全身治療銀屑病的標準用藥,但治療量與中毒量很接近,開始劑量宜小。可以口服、肌內注射、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 2.維A酸類藥 單獨服用或聯合其他療法,療效較滿意。有阿維A酯、阿維A、芳香維A酸乙酯等。主要副作用為致畸胎。育齡婦女在停藥后的2年內應采取避孕措施。 3.
尋常型銀屑病的物理療法治療
1.紫外線適用于靜止期冬季型病例,禁用于夏季型患者。 2.光化學療法(PUVA)。 3.寬譜中波紫外線療法。 4.窄譜中波紫外線療法。 5.308nm單頻準分子激光療法。 6.光動力學療法。 7.沐浴療法(水療)。
關于尋常型銀屑病的外用藥物治療
1.焦油制劑 常用的有煤焦油、松餾油、糠餾油、黑豆餾油等,濃度一般為5%,使用方法為常規外涂、封包及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對慢性穩定性銀屑病、頭皮銀屑病及掌跖銀屑病效果最好。禁用于妊娠期尤其是前3個月的孕婦,也不用于伴嚴重痤瘡和毛囊炎的患者。 2.地蒽酚 又稱蒽林,是治療尋常型穩定性銀屑病最有
關于尋常狼瘡的病因分析
為皮膚結核中較常見的一種,特征損害為許多蘋果醬色結節和斑塊,不規則擴展,形成瘢痕,破壞組織,病程持續多年。基本損害為粟粒至豌豆大的狼瘡結節,紅褐色至棕褐色,呈半透明狀,觸之質軟,微隆起于皮面。 本病是發生在先前感染過結核,且已致敏者身上的尋常狼瘡。繼發性皮膚結核,對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的敏感性
關于尋常疣的病因分析
疣是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表皮良性贅生物。臨床上常見的有尋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銳濕疣等。 疣是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外傷或皮膚破損對HPV感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疣的病程與機體免疫有重要的關系。疣在相對健康人群長期不消退的機制目前尚未清楚,
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誤診為尋常性銀屑病病例分析
1 臨床資料患者女, 53 歲,已婚,湖北某縣人。全身出現紅 色斑塊、鱗屑反復發作15 年,再發半年余。15 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頸部出現粟粒大小淡紅色丘疹,上 覆少許銀白色鱗屑,后皮損逐漸增多變大,演變為大 小不等的紅色斑塊,并累及全身,曾在當地醫院診斷為“濕疹”,后于武漢市某醫院診斷為“銀屑病”,
尋常痤瘡的病因
一、內因:內分泌功能失調,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對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二、誘因:神經精神因素;飲食因素;大便、睡眠等個人行為因素;煙、酒等嗜好因素;藥物因素;化妝品及皮膚調理因素等,基本誘因如下: 1.大便干燥便秘、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致毒氣上升,毒素上泛,口舌生瘡、牙
分析銀屑病的形成病因
有關本病的病因雖然進行過許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本病的發生不是單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 1.遺傳 相當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發病史,有的家族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一般認為有家族史者約占30%。發病率在不同人種差異很大。銀屑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本
關于銀屑病的病因分析
有關本病的病因雖然進行過許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本病的發生不是單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 1.遺傳 相當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發病史,有的家族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一般認為有家族史者約占30%。發病率在不同人種差異很大。銀屑病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遺傳病。本
尋常型銀屑病病人外周血IL-36水平變化及意義(二)
人員按病人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進行 PASI評分。1.3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結果以x珚±s 表示,數據間比較采用t 檢驗;應用Spearman 等級相關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 果觀察組外周血中血清IL-36 水平為(104
尋常型銀屑病病人外周血IL-36水平變化及意義(一)
尋常型銀屑病病人外周血IL -36水平變化及意義袁夢姝,陳宏泉,趙秀峰,王苗苗,秦緒艷,于業軍(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山東 青島 266003)[摘要] 目的 了解尋常型銀屑病病人外周血中白細胞介素36(IL-36)水平及其與銀屑病關系,探討其在銀屑病發病機制中作用。方法 應用酶聯免疫吸附
一例尋常型天皰瘡病例分析
?1病史描述?患者女,22歲,因雙頰黏膜反復起皰8個月,于2010年9月15日就診于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中醫黏膜科。8個月前患者無誘因出現雙頰黏膜反復交替起皰,黃豆大小,自行破潰后糜爛、疼痛,當時發熱,體溫38℃,當地醫院靜脈注射抗生素后退燒,起皰持續1個月后自行緩解。?4個月前出現舌背裂紋、粗糙感,牙
尋常型天皰瘡伴感染病例分析
硫唑嘌呤作為臨床常用免疫抑制藥,已廣泛用于臨床,但其不良反應尤其是骨髓抑制使其應用受到限制。通過藥物基因組學,目前發現多種基因可能與其不良反應發生密切相關,如TPMT,NUDT15,ITPA等,這些報道較多集中于硫唑嘌呤治療炎癥性腸病、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患者中,尚無NUDT15基因突變相關報道。
尋常痤瘡的病因及分類
病因 一、內因:內分泌功能失調,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對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 二、誘因:神經精神因素;飲食因素;大便、睡眠等個人行為因素;煙、酒等嗜好因素;藥物因素;化妝品及皮膚調理因素等,基本誘因如下: 1.大便干燥便秘、清氣不升,濁氣不降,致毒氣上升,毒素上泛,口舌
尋常型天皰瘡的相關介紹
臨床癥狀: 本病多見于中壯年。先從口腔開始發生大皰,破后成疼痛性糜爛面。以后在頭、面軀干、、四肢發生松弛性大皰。尼氏癥陽性,破潰后形成糜爛面、滲出、流血,自覺疼痛。本病可分為4型:尋常型、增殖型、紅斑型、落葉型,病程呈慢性。因大量體內營養消耗,可導致病人死亡。組織病理為表皮內大皰、棘層松解,皰
尋常型天皰瘡的診斷檢查
1、臨床損害特征 臨床上往往僅見一紅色創面或糜爛面,若能用探針無阻力地伸入到上皮下方或鄰近的黏膜表層下方,尼氏征陽性,或揭皮試驗陽性則有助于診斷,但不要大范圍地采用揭皮試驗,以免增加患者的痛苦。患者的全身情況表現為體質下降,甚至亞病質,也有助于診斷。此外,下列方法有助于正確診斷。 2、細胞學檢
關于銀屑病關節炎的病因分析
1、遺傳因素 本病常有家庭聚集傾向,一級家屬患病率高達30%,單卵雙生子患病危險性為72%。國內報告有家族史者為10%~23.8%,國外報道為10%~80%。本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不完全外顯率,但也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性聯遺傳。 2、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有人曾對銀屑病伴有病毒
尋常型天皰瘡臨床路徑
? 一、尋常型天皰瘡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尋常型天皰瘡(ICD-10:L10.0)???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臨床技術操作規范-皮膚病與性病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
關于性連鎖遺傳尋常魚鱗病的病因分析
19世紀60年代,從臨床表現上將X-連鎖隱性遺傳魚鱗病與其他魚鱗病區別開,以后研究發現本病與類固醇硫酸酯酶異常有關。類固醇硫酸酯酶水解硫酸酯,包括硫酸膽固醇和硫酸類固醇。胎兒硫酸腎上腺素脫硫基后變成雌激素,從母親尿中排出。胎兒胎盤中類固醇硫酸酯酶缺乏可導致母親尿中雌激素減少,在一些產婦中,還可致
尋常型天皰瘡的治療方案介紹
1、支持療法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靜脈補充,全身衰竭者須少量多次輸血。 2、腎上腺皮質激素 潑尼松的起始量為120-180mg/d;或60-100mg/d,起始用量至無新的損害出現1-2周即可遞減,每次遞減5mg,1-2周減1次,低于30mg/d后減量應慎重,直到每天10-15mg為維持
關于尋常型天皰瘡的基本介紹
是天皰瘡中最常見的一型,半數以上患者先是口腔黏膜發生水皰和糜爛,而后出現皮膚損害,經久不愈。以后在外觀正常的皮膚出現黃豆至核桃大的水皰,皰液清或稍渾,皰壁薄而松弛易破,尼氏征陽性。水皰破裂顯露潮紅糜爛面,有少許滲液或結痂,創面愈合慢,自覺灼痛,愈后留色素沉著和粟丘疹。水皰可以發生于全身任何部位,
尋常型天皰瘡的癥狀體征介紹
(1)口腔:較早出現病損。常先有口干、咽干或吞吐咽時感到刺痛,1-2個或廣泛發生的大小不等的水皰,皰壁薄而透明,水皰易破、呈不規則的糜爛面;留有殘留的皰壁,并向四周退縮;苦味撕皰壁,常一并無痛性地撕去鄰近外觀正常的黏膜,并遺留下一鮮紅的創;這種現象稱為揭皮試驗陽性。苦味在糜爛面的邊緣處輕輕插入探
一例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伴尋常型銀屑病...
一例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伴尋常型銀屑病病例分析汗孔角化癥是一種少見的、源于遺傳的慢性進行性角化不全型皮膚病,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癥(DisseminatedSuperficialActinicPorokeratosis,DSAP)是其中最常見的一個亞型。而銀屑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背景下機
膿皰型銀屑病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男性,46歲,農民【主訴】全身脫屑辦發熱,腫脹3天【現病史】患者三天前出現發熱,全身腫脹,伴有皮膚大量脫屑,及胸背部,腋下等部分皮膚出現化膿癥狀,當時以為是感冒引起,在家自服“感冒藥,消炎藥”(具體不詳),3天來,患者癥狀沒有好轉,反而進一步加重,出現淺昏迷,嗜睡等癥狀,為進一步診治,來
關于紅皮病性銀屑病的簡介
紅皮病型銀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又名銀屑病性紅皮病(erythroderma psoriaticum)。本病因治療不當,特別在尋常性銀屑病急性進行期應用刺激性較強藥物或尋常性銀屑病長期大量應用皮質類固醇藥物,停藥或減量方法不當所致。此外,膿皰性銀屑病在膿皰消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