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所聘任金玉奇等3位研究員為首席研究員
6月16日,大連化物所舉行首席研究員聘任儀式。所長張濤宣讀了聘任金玉奇、韓克利、徐杰等3位研究員為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的聘任文件并頒發了聘書,包信和院士主持儀式。 “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計劃從2014年開始實施,旨在進一步凝聚我所高層次科技人才,加強對科技領軍人才的激勵和保障,構筑創新人才高地,促進重大創新性成果產出。大連化物所現有首席研究員17人。......閱讀全文
大化所聘任金玉奇等3位研究員為首席研究員
6月16日,大連化物所舉行首席研究員聘任儀式。所長張濤宣讀了聘任金玉奇、韓克利、徐杰等3位研究員為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的聘任文件并頒發了聘書,包信和院士主持儀式。 “大連化物所首席研究員”計劃從2014年開始實施,旨在進一步凝聚我所高層次科技人才,加強對科技領軍人才的激勵和保障,構筑創新人才高
中科院大化所14人入選中科院特聘研究員計劃
日前,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入選者名單。經報名申請、研究所專家評議推薦、中國科學院審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員最終入選,其中,韓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員入選特聘核心骨干,曹義鳴、陳吉平、陳萍、程謨杰、傅強、潘秀蓮、邵志剛、王曉東、楊
中科院大化所14人入選中科院特聘研究員計劃
日前,中國科學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計劃入選者名單。經報名申請、研究所專家評議推薦、中國科學院審定,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員最終入選,其中,韓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員入選特聘核心骨干,曹義鳴、陳吉平、陳萍、程謨杰、傅強、潘秀蓮、邵志剛、王曉東、楊啟
首席研究員涉嫌偽造數據,論文已被正式撤稿
編譯 | 卜金婷日本國立衛生科學研究所(NIHS)首席研究員Hiroshi Asakura卷入了數據造假風波。近日,Asakura發表于2021年的一篇研究論文,被日本政府的官方期刊Food Safety正式撤稿。NIHS的調查報告揭露了Asakura在進行ISO/IEC 17025認證檢測時偽造和
浙大首席研究員JBC揭示重要細胞信號調控機制
來自浙江大學和Baylor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鋅指蛋白451(ZNF451)作為Smad3/4的轉錄輔阻遏物負向調控了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信號通路。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12月9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
大化所揭示甲醛光化學解離過程
甲醛是一種無色易溶的微刺激性氣體,作為一種空氣中最常見的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具有長期性、潛伏性、隱蔽性的特點。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經紊亂、妊娠綜合征,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甚至引起鼻咽癌。另外,高濃度甲醛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肝臟等都有毒害。甲醛的降解主要通過光解
大化所84個項目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8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了2011年度項目評審結果。2011年度項目集中申請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受理項目143820項,經專家評審后資助31458項,資助率21.8%。 中科院大化所申請224項,獲資助84項,資助率37.5%,創中科院大化所基金項目資助率歷史新高。
大化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張濤院士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證明了單原子催化劑可以具有與均相催化劑相當的催化活性。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以Hot Paper(TOP 10%)形式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推薦為后封面文章(DOI:
施正榮受聘廣州能源所特聘首席科學家
?聘書頒發現場。廣州能源所 供圖10月5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舉行儀式聘請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上海電力大學教授施正榮為該所特聘首席科學家。廣州能源所所長呂建成向施正榮頒發了廣州能源所特聘首席科學家聘書。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勇、廣州能源所副所長黃宏宇見證聘任。據了解,
昆明植物所召開全所研究員會議
為了認真落實和貫徹中國科學院黨組確定的“創新2020”實施方案,確保完成知識創新工程跨越發展的目標任務,12月20日下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了全所研究員會議,并就《昆明植物所“創新2020”研究系統組織管理實施方案》進行討論和征求意見。本次會議有22位研究員和部分青年科研
動物所陳佺研究員訪問上海藥物所
11月3日,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佺研究員應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員邀請來所進行學術訪問,以Mitochondria as targets for drug discovery 為主題,為所內研究者做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陳佺主要從事線粒體生物學和腫瘤
半導體所譚平恒研究員訪問蘇州納米所
7月9日上午,應中國科學院納米器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邀請,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譚平恒研究員到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進行交流訪問,并作了題為Ultra-low-frequency Raman Modes in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terials 的報告。報告
中科院大化所:為了“純”與“真”的堅守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一年,也是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要求的實際行動,也是實現改革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中國科學報》記者近日兵分數路,深入到中科院各基層院所,實地采訪并真切感受了這些單位在
中科院大化所:甲烷室溫直接催化轉化實現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鄧德會研究員和包信和院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二維催化材料和納米限域催化的基礎上,發現石墨烯限域的單原子鐵中心可以在室溫條件下(25℃)直接將甲烷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化學》。 甲烷是天然氣、頁巖氣、
大化所開發新型穆斯堡爾譜測量裝置
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術平臺穆斯堡爾譜研究組(DNL2005)王軍虎研究員團隊在前期原位電化學穆斯堡爾譜測試裝置基礎上,與我所儲能技術研究部(DNL17)李先鋒研究員、鄭瓊副研究員團隊,法國蒙彼利埃大學Moulay Tahar Sougrati博士合作,開發了原位離子電池57Fe和1
水保所研究員馬永清做客昆明植物所EPB講壇
7月14日,應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黎勝紅研究員和李愛榮研究員的邀請,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研究所教授、中科院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生態試驗站站長馬永清到昆明植物所開展訪問交流,并做客該所EPB學術講壇,作了題為“利用玉米根際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生物防除列當雜草
寧波材料所黃慶研究員做客固體所“核材料論壇”
5月31日,中科院寧波材料所黃慶研究員做客固體所“核材料論壇”,作了題為“先進核能關鍵結構材料的研發”的報告,并與固體所科技人員和青年學生進行了深層次交流。報告會由劉長松研究員主持。 黃慶研究員在報告中闡述了MAX相結構陶瓷材料。它是具有六方晶格結構的納米層狀三元化合物,
金屬所蘇黨生研究員來理化所進行學術訪問
應中科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和“理化青年論壇”邀請,中科院金屬所蘇黨生研究員于10月25日來理化所交流訪問,并作了題為Nanocarbon as Catalyst for Sustainable Catalysis的學術報告。 報告中,蘇黨生研究員介紹了其研究組利用碳
等離子體所研究員講堂開課
為深化科教合作,加強對青年人才的培養,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推出“研究員講習制度”,以研究員講堂為授課平臺。3月1日下午,研究員講堂正式開始授課,等離子體所黨委書記張曉東帶來第一講“L-H 轉換條件分析研究及對H 模及其控制的理解”,吸引了百余名職工、學生到場學習。 張曉東根
微軟首席研究員威爾遜:3D打印中的編解碼嵌入技術
今年在加州阿納海姆(Anaheim)召開的SIGGRAPH計算機圖形和交互設備會議上,微軟首席研究員安迪·威爾遜(Andy Wilson)和他的合作者卡爾·威利斯(Karl Willis,曾于2012年在微軟研究院實習——譯注)提交了一篇論文,他們在論文中提出了一項在數字化制造過程中把信息嵌入到物體
大化所楊學明院士等在《科學》發表研究評述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學明院士、張東輝研究員以及中國科學院杰出訪問學者Timothy Minton教授應邀為美國《科學》雜志撰寫了題為“重新思考高能化學反應”的研究評述(Perspective)。6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了此篇文章。
大化所CO2催化轉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我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創新特區研究組(DNL19T3)孫劍和葛慶杰研究團隊在CO2催化轉化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設計一種多助劑共存的鐵基催化劑,實現了CO2加氫高選擇性制取線性a-烯烴。該工作發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團新刊《通訊-化學》(Communications Chem
大化所高分散銥催化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高分散銥催化劑催化活性研究 高分散貴金屬催化劑在化工過程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通過制備方法的調控實現貴金屬的高分散一直是該領域挑戰性課題之一。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研究員和王曉東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長期致力于高分散金屬催化劑的研究與開發,近期在高分散銥(Ir)催
中科院大化所合成新型發光材料拒絕“鉛污染”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最近合成新型發光材料——非鉛雙鈣鈦礦納米晶,采用毒性較低的鉍元素來取代重金屬鉛。這一新材料應用在發光二極管(LED)、太陽能電池上,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并避免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造成的危害。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熱點文章發表在近期《德國應用化學》上。 含鉛鈣鈦礦納米晶
中科院大化所丁云杰:我喜歡這份工作
丁云杰 1985年畢業于杭州大學化學系;1991年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1~1995年在浙江大學化學系工作;1995~1998年在美國Texas A&M 大學化工系從事博士后工作;1999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碳一化學與精細化工催化組組長、研究員和博
半導體所常凱研究員來固體所進行學術交流
10月23日,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常凱研究員應邀訪問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并作了題為“自旋軌道耦合系統的奇妙物性”的學術報告。 報告首先介紹了拓撲邊緣態的起源,納米尺度結構中的邊緣態和性質,他重點介紹了在量子點中體系會出現類似回音壁形式的邊緣態,以及電子在石墨烯材料制成的P
北大化工學院研究員馬丁入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
近日,收到英國皇家化學會來信通知,我院馬丁研究員入選為2016年度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成立于1841年,是國際上最有影響的
中科院大化所“深海利劍”可探測全球99%海域
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近日赴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執行科技任務時曾攜帶深海利劍。13日,記者采訪了利劍的制造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 利劍的正式名稱為7千米級紫外激光拉曼光譜儀。該光譜儀是國際上首次進行深海探測的紫外激光拉曼光譜儀,也創造了拉曼光譜儀最高深海探測記錄(7449米)。
中科院大化所“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
4月11日,“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通過了由大連市發展改革委與大連化物所共同組織的方案論證會,這標志著“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立項。論證會上,專家組認為大連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方案合理可行,開展預研十分必要,一致同意通過該項目方案論證,建議立項。 此次論證的預研項目是“大連先進光源”的前期預
中科院大化所科研亮點頻現-創新與突破并舉
近日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由該所提供技術支撐、大連融科儲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承建的5 兆瓦/10兆瓦時全球最大規模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自并網后平穩運行近1年來,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系統對于實現儲能電池技術產業化、推進可再生能源的普及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專注于能源領域研究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