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基因何時丟失的?
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巨大秘密,是細胞內線粒體擁有自己的遺傳基因。為了解釋這個秘密,有一個關于線粒體的起源的假說,就是內共生學說,認為線粒體來源于細菌,即一種原始細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通過演變,形成了線粒體。該學說認為,線粒體祖先原線粒體是一種可進行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的革蘭氏陰性菌,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與宿主間形成共生關系。在共生關系中,對共生體和宿主都有好處,原線粒體可從宿主處獲得更多的營養,而宿主可借用原線粒體具有的氧化分解功能獲得更多的能量。這個學說比較有道理,但是也有許多疑問沒有解決,至今仍然是生物學領域比較重要的科學問題。 線粒體產生的過程發生在數十億年前,在長期不斷進化過程中,線粒體自身的基因組逐漸萎縮,專門承擔儲存基因的細胞核逐漸代替線粒體的大部分基因功能,或者可以理解為一些線粒體基因逐漸轉移到細胞核內。但盡管如此,一直到今天高等細胞內線粒體內仍然保留一小部分基因,例如人類線粒體內有37個基因......閱讀全文
線粒體基因
線粒體基因:mtDNA,線狀、環狀,能單獨復制,同時受核基因控制。哺乳動物:無內含子,有重疊基因突變率高。
線粒體基因的定義
線粒體基因:mtDNA,線狀、環狀,能單獨復制,同時受核基因控制。哺乳動物:無內含子,有重疊基因突變率高。
《PLoS生物學》:乳齒象線粒體基因組測定完成
這的確有些不可思議。德國科學家利用一顆遠古牙齒化石,成功確定了乳齒象完整的線粒體基因組,這也是迄今為止科學家得到的最古老的線粒體基因組。該研究成果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于象類分化的理解。相關論文發表在的7月24日的《PLoS生物學》上。?2800萬年前出現的乳齒象是現代大象的近親,它們大約有3米高,有和猛
線粒體基因的合成原理
線粒體基因組能夠單獨進行復制、轉錄及合成蛋白質,但這并不意味著線粒體基因組的遺傳完全不受核基因的控制。線粒體自身結構和生命活動都需要核基因的參與并受其控制,說明真核細胞內盡管存在兩個遺傳系統,一個在細胞核內,一個在細胞質內,各自合成一些蛋白質和基因產物,造成了細胞核和細胞質對遺傳的相互作用;但是,核
線粒體基因何時丟失的?
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巨大秘密,是細胞內線粒體擁有自己的遺傳基因。為了解釋這個秘密,有一個關于線粒體的起源的假說,就是內共生學說,認為線粒體來源于細菌,即一種原始細菌被真核生物吞噬后,在長期的共生過程中,通過演變,形成了線粒體。該學說認為,線粒體祖先原線粒體是一種可進行三羧酸循環和電子傳遞的革蘭氏陰性
成都生物所揭示林蛙雜交和線粒體基因滲透的機制
線粒體基因在不同物種間的滲透在自然界很普遍,然而關于該過程的機制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傅金鐘研究小組齊銀博士以高原林蛙和中國林蛙的線粒體基因滲透為模型,研究了被廣泛認為可能引起線粒體基因滲透的兩個假說——雜交和偏性擴散。該項研究采用線粒體cyt-b基因檢測了兩種林蛙的線粒體滲透模
線粒體基因組的概念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的一種細胞器,有它自己的基因組,這些基因組統稱為線粒體基因組。線粒體內的DNA,可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轉錄,與復制,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線粒體基因組的簡介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的一種細胞器,有它自己的基因組,編碼細胞器的一些蛋白質。除了少數低等真核生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是線狀DNA分子外(如纖毛原生動物Tetrahymena pyniform和Paramecium aurelia以及綠藻Clam ydoomonas rein—hardtia 等),一般都是一個
線粒體基因組的簡介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的一種細胞器,有它自己的基因組,編碼細胞器的一些蛋白質。除了少數低等真核生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是線狀DNA分子外(如纖毛原生動物Tetrahymena pyniform和Paramecium aurelia以及綠藻Clam ydoomonas rein—hardtia 等),一般都是
線粒體基因組的原理
線粒體基因組能夠單獨進行復制、轉錄及合成蛋白質,但這并不意味著線粒體基因組的遺傳完全不受核基因的控制。線粒體自身結構和生命活動都需要核基因的參與并受其控制,說明真核細胞內盡管存在兩個遺傳系統,一個在細胞核內,一個在細胞質內,各自合成一些蛋白質和基因產物,造成了細胞核和細胞質對遺傳的相互作用;但是
線粒體基因組的簡介
線粒體是真核細胞的一種細胞器,有它自己的基因組,編碼細胞器的一些蛋白質。除了少數低等真核生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是線狀DNA分子外(如纖毛原生動物Tetrahymena pyniform和Paramecium aurelia以及綠藻Clam ydoomonas rein—hardtia 等),一般都是
測定線粒體基因表達怎么做
親緣鑒定是否可以用線粒體?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線粒體,其次你要了解線粒體是怎么遺傳的,應該初中就會講。那么結論是線粒體用于母系。。。就是外孫女-媽媽-外婆-外婆的媽媽。只要來自同一個母親就可以用。但是線粒體的檢測目前沒有一個標準,就是所選取的檢測區域存在者爭議,所以可以做為一個參考。
線粒體基因組的原理簡介
線粒體基因組能夠單獨進行復制、轉錄及合成蛋白質,但這并不意味著線粒體基因組的遺傳完全不受核基因的控制。線粒體自身結構和生命活動都需要核基因的參與并受其控制,說明真核細胞內盡管存在兩個遺傳系統,一個在細胞核內,一個在細胞質內,各自合成一些蛋白質和基因產物,造成了細胞核和細胞質對遺傳的相互作用;但是
線粒體腦肌病的基因遺傳
遺傳型中包括核DNA(nDNA)缺陷和線粒體DNA(mt DNA)缺陷: (1) nDNA缺陷:底物傳遞障礙,即肉毒堿原發或繼發缺失,脂質沉積病;底物利用障礙,如脂肪酸和丙酮酸代謝異常;三羧酸循環障礙,如延胡索酸酶缺乏、二氫脂脫氫酶缺乏、琥珀酸脫氫酶缺乏以及烏頭酸酶聯合缺陷等;氧化磷酸化偶聯障礙
成都生物所揭示線粒體基因在分子鐘運用中的局限性
通過分子鐘估算分歧時間是進化生物學研究中的常用手段。在實際運用中,分子標記的替換飽和常因得不到充分的模型擬合而誤導結果。鑒于線粒體基因組的高演化速率,其在分子鐘運用中的局限性已為眾多研究者所警覺。但由于不同生物類群的演化時間跨度、可用化石標定、線粒體基因組演化速率各異,該分子標記的
關于生物線粒體的基本信息介紹
線粒體同內質網一樣,除原核細胞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外,其他所有細期線粒體(mitochodri)。一個細胞中線粒體的數目、形狀和大小常因細胞和生理狀況等不同而有較大的差別,如某種海藻中只有一個線粒體,玉米根品中有100~3000 個,而海膽卵母細胞中線粒體多達30 萬個;在光學顯微鎮粒體呈線狀
基因治療線粒體肌病的簡介
基因治療策略包括降低突變型mtDNA/野生型mtDNA的比例、使用錯位表達及異質表達、輸入其他同源性基因以及利用限制性內切酶修復突變型mtDNA等。如用人胞質體(含正常線粒體無細胞核的細胞)對缺陷細胞(含缺陷mtRNA,呼吸鏈功能減退的細胞)進行基因補救治療,能成功地使缺陷細胞呼吸鏈功能恢復正常
線粒體核糖體的基因與表達
線粒體核糖體各組分由分別屬于細胞核與細胞質的兩個基因組編碼,所以線粒體核糖體需要兩個基因組共同表達來形成。哺乳動物細胞核中編碼線粒體核糖體各組分的基因比其編碼80S核糖體的基因以更快的速度進化著。 [10-11] 線粒體核糖體中的所有核糖體蛋白質皆由核基因編碼,并由80S核糖體合成。 [12]
線粒體基因組的基本性質
與核基因組相比,線粒體基因組有如下性質:所有的基因都位于一個單一的環狀DNA分子上。遺傳物質不為核膜所包被。DNA不為蛋白質所壓縮。基因組沒有包含那么多非編碼區域(調控區域或“內含子”)。一些密碼子與通用密碼子不同。相反,與一些紫色非硫細菌相似。一些堿基為兩個不同基因的一部分(重疊基因):某堿基作為
線粒體基因組的DNA相關介紹
與細胞核DNA相比,mtDNA作為生物體種系發生的“分子鐘”(molecular clock)有其自身的優點:①突變率高,是核DNA的10倍左右,因此即使是在近期內趨異的物種之間也會很快地積累大量的核苷酸置換,可以進行比較分析;②因為精子的細胞質極少,子代的mtDNA基本上都是來自卵細胞,所以m
線粒體基因組的大小解釋
已知的是哺乳動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最小,果蠅和蛙的稍大,酵母的更大,而植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最大。人、小鼠和牛的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已經測定,都是16.5 kb左右。每個細胞里有成千上萬份線粒體基因組DNA拷貝。果蠅和蛙的細胞里有多少個線粒體以及每個線粒體有多少份DNA拷貝,還沒有準確的數字。估計線粒體DNA
線粒體基因組的疾病關系簡介
人線粒體DNA(mtDNA),共包含37個基因,這37個基因中有22個編碼轉移核糖核酸(tRNA)、2個編碼核糖體核糖核酸(12S和16S rRNA),13個編碼多肽。 對于可疑線粒體病的患者來說,理想的遺傳學診斷方法是發現導致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缺陷的相關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可能在mtDNA上
國家基因庫研發線粒體基因組重要新應用
繼啟動萬種動物線粒體基因組計劃(MT10K, https://www.mt10k.org)之后,深圳國家基因庫成功研發出一套應用線粒體基因組監測生物多樣性的宏線粒體基因組重測序方法(mitochondrial metagenomics,以下簡稱“全線粒體混合多樣性分析法”)。此方法高效、準確且可
PNAS:為什么線粒體保留自身基因組
這聽起來像科幻小說,認為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由一個具有基因組的微小細胞器所占據,我們與其存在共 生關系。但是在現實中,真核生物的生命依賴于線粒體,它以三磷酸腺苷的形式給細胞提供能量(ATP)。幾 千年來,線粒體的基因組是在最小基因含量的選擇下進化的,但是研究者們一直無法確定“為什么有些線粒體基
線粒體或能改變機體的代謝和基因表達!
大約15億年前,微小的訪客來到細胞中生活,隨后這些細胞進化成為植物和動物生命(包括人類),這些訪客就是線粒體,其是一種小型的細胞器,能夠產生細胞生存所需要的大約90%的化學能量,從進化學的角度來講,人類、動物和植物實際上是兩種有機體的完美結合。線粒體擁有自身的DNA,人類細胞的線粒體有13個基因
關于線粒體基因組的大小的介紹
已知的是哺乳動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最小,果蠅和蛙的稍大,酵母的更大,而植物的線粒體基因組最大。人、小鼠和牛的線粒體基因組全序列已經測定,都是16.5 kb左右。每個細胞里有成千上萬份線粒體基因組DNA拷貝。果蠅和蛙的細胞里有多少個線粒體以及每個線粒體有多少份DNA拷貝,還沒有準確的數字。估計線粒體D
英國議會批準“三親線粒體”基因療法
當地時間2月3日,英國下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允許英國研究人員繼續開展一種可以防止某些類型遺傳疾病的新生育療法。這種被稱為線粒體DNA替代療法的技術,能讓線粒體基因中攜帶致病突變的女性產下基因上相關但沒有線粒體疾病的孩子。 該項舉措一直頗具爭議,尤其是因為它會改變胚胎DNA,而且這種方式
線粒體基質的線粒體結構
線粒體基質 線粒體基質是線粒體中由線粒體內膜包裹的內部空間,其中含有參與三羧酸循環、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應的酶等眾多蛋白質,所以較細胞質基質黏稠。蘋果酸脫氫酶是線粒體基質的標志酶。線粒體基質中一般還含有線粒體自身的DNA(即線粒體DNA)、RNA和核糖體(即線粒體核糖體)。 線粒體
線粒體生物醫學國際研討會成功召開
2011年04月08日-10日,北京華威中儀科技有限公司攜手美國SEAHORSE公司參加了在西安交通大學召開的線粒體生物醫學國際研討會暨中國線粒體2011學術會議。出席本次會議的生命科學界從事線粒體生物醫學及相關研究的學者和研究生達200余人,其中更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其誰,美國南
關于線粒體腦肌病的基因治療介紹
基因治療策略包括降低突變型mtDNA/野生型mtDNA的比例、使用錯位表達及異質表達、輸入其他同源性基因以及利用限制性內切酶修復突變型mtDNA等。如用人胞質體(含正常線粒體無細胞核的細胞)對缺陷細胞(含缺陷mtRNA,呼吸鏈功能減退的細胞)進行基因補救治療,能成功地使缺陷細胞呼吸鏈功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