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6-03-21 15:09 原文鏈接: 【3.21唐氏綜合征日】直擊唐氏十二大誤區

      2011年聯合國大會正式將3月21日命名為“世界唐氏綜合癥日”,意在寓意唐氏患者所具有的獨特性21號染色體三體。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的有關組織就會進行交流活動,探討唐氏兒童的撫養經驗,呼吁外界以正確觀點看待唐氏綜合征患者。今年聯合國大會的活動主題是“My Friends, My Community”。

      唐氏綜合征又稱做“21-三體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嚴重出生缺陷病之一,大部分是由于母親卵子的第21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現象所造成的。患者面容特殊,兩外眼角上翹,舌頭常往外伸出,通貫手等。

      1,走進唐氏綜合征:常見十二大誤區與真相

      目前,關于唐氏綜合征仍存在許多誤解。美國國家唐氏綜合征組織(National Down Syndrome Society,ndss)對唐氏綜合征常見誤區進行匯總,并對每個誤區進行解讀。

      誤區一: 唐氏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病。

      真相:唐氏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疾病。在美國,每691名孩子中就有1名患有唐氏綜合征。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口數約90萬例。特別是染色體疾病21-三體綜合征(即唐氏綜合征),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高達1/600—1/800。

      誤區二:唐氏綜合征是遺傳性疾病,且帶有家族性。

      真相:染色體易位——唐氏綜合征中的一種類型,占所有病例的3-4%,是已知的唯一一種帶有遺傳成分的唐氏綜合征,在這些病例中,其中三分之一(所有類型的患者中1%)屬于遺傳性疾病。

      誤區三:大多數唐氏綜合征患者都由高齡父母所生。

      真相:大多數唐氏綜合征患者的母親都是35歲以下女性,然而新生兒患唐氏綜合征的概率隨母親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特別是35歲以后。

      誤區四:所有唐氏綜合征患者都有一個嚴重的認知障礙。

      真相:大多數唐氏綜合征患者都有輕度至中度的認知障礙或智力障礙,但這并不能說明一個人所擁有的優勢和才能,也有一些殘疾人做了成功事情的案例。

      誤區五:唐氏綜合征患者總是生病。

      真相:唐氏綜合征患者在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呼吸及聽力問題、甲狀腺疾病的風險較大,但隨著衛生保健及治療條件的進步,唐氏綜合征患者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誤區六:科學家了解唐氏綜合征的一切。

      真相:人們知道唐氏綜合征是染色體異常(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而導致的疾病,目前研究人員在確定21號染色體上個別基因對唐氏綜合征患者的影響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今科學家們強烈認為將來在唐氏綜合征的糾正和預防上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誤區七:特殊的教育項目是唐氏綜合征患者的唯一選擇。

      真相:在美國,唐氏綜合征患者可參加全國傳統的教學課堂,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是將其充分融入社會和教育環境中。唐氏綜合征患者有時要參加一些特殊的課堂,而在其他情況下,能參加所有的傳統教學課堂。越來越多的唐氏綜合征患者獲得高中文憑,并參加大專或大學課程。

      誤區八:唐氏綜合征患者是社區的不活躍份子。

      真相:唐氏綜合征患者是教育、社會和娛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參與了傳統的教育體系,參與社區體育、音樂及其他項目。唐氏綜合征患者是家庭和社區的重要成員,為社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誤區九:唐氏綜合征患者總是開心的。

      真相:唐氏綜合征患者和其他人一樣經歷各種感情,他們對友誼積極應答,對傷害和不體貼行為也能明顯感知。

      誤區十:唐氏綜合征成年患者和兒童患者一樣。

      真相:唐氏綜合征成年患者不應被視為兒童,他們喜歡和其他成年人一起活動,與其典型同輩有著類似的需求和感受。

      誤區十一:唐氏綜合征成年患者無法構建密切的人際關系如婚姻。

      真相:唐氏綜合征患者進行人際交往并建立朋友圈,有些甚至約會并持續發展成為婚姻。

      誤區十二:唐氏綜合征成年患者屬于失業人士。

      真相:有很多職位雇用唐氏綜合征患者——銀行、公司、酒店、醫院、療養院、辦公室和餐廳。他們在娛樂業、文職、兒童保育、體育領域和計算機行業等領域工作。和其他人一樣,他們想擁有一個能展現自我價值的工作。

      2,目前:唐氏綜合征產前篩查

      唐氏綜合征目前無法治愈,因此專家建議孕婦應重視唐氏篩查。目前標準的唐氏綜合征篩查又分為孕早期篩查、孕中期篩查和一站式聯合篩查,醫生利用三組數字來估算胎兒出現此種遺傳缺陷的風險,這三組數字分別是母親血液的特征數值、B超檢查測得的胎兒頸后透明帶厚度以及母親的年齡。這類方法被稱為組合檢測法。

      醫學上檢測唐氏患兒的方法是羊水穿刺,用長針穿透孕婦身體抽取子宮內的羊水,對孕婦的身體無可避免的造成創傷,臨床上有高達1.2%的孕婦因做羊水穿刺而流產,對孕婦來說,本無問題的胎兒卻因檢測而流產,無異于一場噩夢。

      與傳統唐氏篩查的概率化檢測相比,無創DNA檢測就類似一臺高倍“顯微鏡”。無創產前檢測利用漂浮在母親血液中的胎盤細胞來檢查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隨著這種檢測方式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以母親年齡為基礎的評估體系可能會被逐步淘汰。有數據表明無創產前檢測的檢測率為93%,而組合檢測法的檢測率為82%-87%,從精確度來說,無創產前檢測略勝一籌;而且無創產前檢測可以在懷孕第十周就進行檢測。

      在美國,這種無創產前檢測已作為組合檢測的替代品來使用,盡管它并不屬于醫保范疇。2014年3月份,我國衛計委發布了《關于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申報工作的通知》,意味著我國無創唐篩等二代測序臨床申報啟動了。

      3,未來:唐氏綜合征的治療進展

      正常人的細胞核中含有46條染色體,但唐氏綜合征患者細胞核中有47條,這種異常是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前21號染色體異常增加所致。這條額外的染色體,攜帶了超過200個蛋白的編碼基因,并傳播給身體的每個細胞,導致智力低下、心臟缺陷以及其他一些影響壽命的缺陷,同時患者也出現特定的物理特征如眼睛向上傾斜等。無處不在的自然障礙使得唐氏綜合征的治療難度無法想象。

      藥物療法

      加州大學Davis分校的研究團隊開發了唐氏綜合征的人類細胞模型,研究人員將唐氏綜合征患者的皮膚細胞轉變為干細胞(iPSC),這些細胞與患者的遺傳組成相同,而且能夠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類型。他們將這些細胞分別誘導成為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以便系統性分析星形膠質細胞中表達的因子,研究它們對神經元發育的影響。

      研究團隊用上述新模型進行了藥物篩選,他們發現抗生素minocycline能夠校正星形膠質細胞的許多異常,使這些細胞與神經元產生更多的健康互作。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于臨床試驗證明。相關結果與2014年7月20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美國知名新生兒遺傳學家Diana Bianchi于2011年開始在唐氏綜合征老鼠患者身上進行藥物測試。她發現唐氏綜合征患者有300個基因表現異常,大多數都位于21號染色體上,這意味著這種疾病相當復雜,但Bianchi認為這個發現很關鍵,唐氏綜合征胎兒基因型表現出了高水平的氧化應激性,導致細胞被破壞。

      Bianchi假設異常的生化壞境摧毀了干細胞從而影響新神經元的形成,于是一直尋找可減少氧化應激且能“營救”神經元的藥物。經過篩選,Bianchi團隊將候選藥物范圍縮小至10種化合物,其中一種是芹黃素(在植物中發現)。這兩種化合物顯示的療法并不是突破性的,但有一定的效果。無論這兩種藥物有多奇效,Bianchi并不期望它們會改變患者的外貌,且也不太可能降低心臟缺陷的發生率。

      染色體療法

      2013年,馬薩諸塞大學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家Jeanne Lawrence教授成功沉默了唐氏綜合征患者21號染色體多余的拷貝,成為此類研究的頭號人物。她通過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將一種RNA拼接到基因上,使多余染色體被沉默從而阻止250種蛋白的產生。這種方法更傾向于“染色體療法”——在子宮里運用基因工程技術。Lawrence說,“必須要思考多種途徑,一種藥物不能解決問題,但如果能沉默掉250個基因,就不需要藥物了。”

      首次產前藥物檢測試驗即將啟動

      然而,胎兒基因工程可能還很遙遠,但人類首次產前藥物檢測試驗將很快啟動。德州西南大學一組醫生團隊正籌劃啟動氟西汀的研究——給予決定生育唐氏綜合征小孩的孕婦以氟西汀藥物治療,并給予新生兒服用2年。

      這種想法來自于博洛尼亞研究人員Bartesaghi的報告,他對不同的唐氏綜合征老鼠患者服用氟西汀,并有了顯著的效果,這種抗抑郁劑增加了血清素的可用性,血清素對神經遞質發展為神經元很重要。

      美國知名新生兒遺傳學家Diana Bianchi對意大利的研究數據印象深刻,她擔心大劑量的氟西汀(試驗要求氟西汀每日量應達80毫克)對無精神障礙的女性而言不利。安全問題始終是胎兒療法遇到的困擾。她說,“如果完美的理論在臨床試驗中對母親和嬰兒造成傷害,那會相當可怕。”

      人類比小鼠復雜,唐氏綜合征的治療仍任道而重遠

      對老鼠的研究也不能準確預測人類大腦發生的事情。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研究所智力與發育障礙研究中心主席Melissa Parisi認為 Bartesaghi與 Bianchi的研究很有前途,但離治療還很遠。她說,“我們已經在老鼠體內成功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征數千次,但仍無法治愈人類,人類比老鼠要復雜得多。”

      4,我的朋友,我的社區

      世界上最年長的唐氏患者

      今天唐氏綜合征日的主題是“我的朋友,我的社區”。唐氏綜合征患者和其他人一樣,擁有獨立的思想和感情,也進行人際交往。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以及周圍的關愛,唐氏綜合征患者的壽命比以前更長。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唐氏綜合征患者年齡為76歲,他喜歡聊天,具有絕妙的幽默感,喜歡看報紙,吹口琴,喜歡笑,喜歡和人交往。在社區及家庭的關愛下,這位患者享受著每一天的生活。

    相關文章

    21號染色體內免疫相關基因或影響唐氏綜合征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21號染色體上的干擾素受體(IFNR)基因簇的三個拷貝可能和唐氏綜合征的一些性狀有關。今后仍需開......

    揭示了DSCAM/PAK1信號通路在調控唐氏綜合征皮層發育

    唐氏綜合征(Downsyndrome,DS),又稱21三體綜合征,是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出生缺陷類疾病。唐氏綜合征的發病率發生率約為1/800,是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一類遺傳疾病。60%患兒在胎內早期即流......

    研究揭示唐氏綜合征新發現

    近日,來自蒙特利爾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與唐氏綜合征有關的新機制。該研究的發現發表在《CurrentBiology》雜志上。唐氏綜合癥(SD),也稱為21三體綜合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唐氏綜合......

    研究揭示唐氏綜合征兒童白血病前期轉化為白血病的機制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種血液系統癌癥,表現為骨髓、血液以及其他組織被無限增殖的不成熟的造血細胞浸潤,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髓系白血病(MyeloidLeukemia,ML)是指粒細胞、單核細胞、......

    利用兩種大腦模型研究證明唐氏綜合征治療關鍵靶點

    根據羅格斯大學的一項研究,在唐氏綜合征胎兒出生前鎖定一個關鍵基因,將可能通過逆轉異常的胚胎大腦發育從而改善出生后的認知功能。該論文于6月6日發表在CellStemCell雜志上。利用可以轉化為大腦中其......

    利用兩種大腦模型研究證明唐氏綜合征治療關鍵靶點

    根據羅格斯大學的一項研究,唐氏綜合征胎兒出生前鎖定一個關鍵基因,將可能通過逆轉異常的胚胎大腦發育從而改善出生后的認知功能。該論文6月6日發表于CellStemCell。利用可以轉化為大腦中其它細胞的干......

    避免唐氏兒,要做哪些檢查

    準媽媽孫女士懷孕18周時做了唐氏篩查,結果顯示高風險,這個結果把她嚇壞了,孩子還能不能要?不僅是孫女士,很多孕婦及其家屬對唐氏篩查比較陌生。本期,為大家詳細解答。唐氏兒為先天愚型,是由21號常染色體異......

    你被醫生建議做無創DNA了?孕媽必看!

    近年來,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大齡孕婦的比例增加,傳統的唐氏篩查的準確性不高以及二代測序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孕媽選擇了做無創產前DNA檢測,那到底什么是無創產前DNA檢測(NIPT,Non-invasi......

    唐氏綜合征研究開辟新天地!科學家“全面分析”蛋白質

    唐氏綜合征是最常見的遺傳疾病和嚴重出生缺陷病之一。大部分是由于母親卵子的第21號染色體發生不分離現象(多了一條21號染色體)所造成的,其癥狀包括嚴重智力障礙、面容古怪、耳位低、眼距寬、頸部皮膚厚、肢體......

    神經科學所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整條染色體

    中國“青年千人計劃”獲得者楊輝研究員提出了一項新的研究。這項研究第一次證實了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可以通過基因編輯特異性消除。”他認為該方法或有助于治療唐氏綜合征。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