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醫藥創新研發,搭建產業供需平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5月14日,由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ABO)、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和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生物醫藥領域中心聯合主辦的“醫藥創新研發生態圈論壇——暨2021年ABO聯盟第一期圓桌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北京市科委、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石藥集團等單位的專家作了精彩的報告,石藥集團、振東制藥、毅新博創、海金格醫藥、國科融智、方元互聯等企業的高管參與了圓桌對話,本次會議共計70余人參加。
會議現場
北京市科委的張瑤給我們帶來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和創新券介紹”主題報告。首先介紹了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的背景是為了解決北京地區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率不高,企業創新需求卻無法共享的問題,目前已擁有809家開放實驗室,包括107個細分產業的關鍵技術服務平臺,涵蓋了十大高精尖產業領域。為貫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首都創新券作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的精準對接服務,主要是滿足小微企業和大學生創業團隊充分利用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等。張瑤進一步介紹了創新券資助范圍及形式、企業申請創新券的流程和方法,并對創新券的使用和實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疫情后擴大了資助范圍,包括民營企業。目前各區級也啟動了創新配套政策。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張瑤
石藥集團藥理研究所所長蔣春華博士帶來“石藥集團研發戰略”的主題報告,主要介紹了石藥集團的研發戰略、布局、思路。石藥集團在保持原有仿制藥市場的情況下,開發小分子創新藥。闡述了研發創新藥面臨的問題挑戰性,包括來自生物藥的挑戰,雖然企業研發晚了幾年,但石藥集團的現金流很好,利于研發投入及后期的臨床實驗。蔣春華進一步闡述了集團的用人理念,集團扎根石家莊,在北京和上海都建立了研發中心。
石藥集團藥理研究所所長 蔣春華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高級咨詢師鄒榮為大家分享了“大數據解析我國現階段研發趨勢機遇及挑戰”。過去的兩三年,我國醫藥行業供給快速增加,勇于嘗試多層次多維度的創新,創新藥的初步顯現出強進的發展勢頭,創造了大量國產創新藥的估值需求,此外,生物藥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通過大數據對醫藥產業進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幫助生物制藥行業對產品估值。醫藥工業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和:創新能力存在差距、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然存在,藥物供應依然存在短板,產品在國際上競爭力較弱、有競爭力的制劑依然不足。目前國內企業產品的策略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多點布局、持續創新,主要包括:原始創新、空白治療領域、低成本創新(例如:給藥途徑的創新) ,深度挖掘,尋找機遇(仿制、引進、跨界和大健康)。但目前存在的創新靶點集中,扎堆現象比較嚴重,企業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做調整。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高級咨詢師 鄒榮
北京國科融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菊博士帶來了“生物源性納米晶體磁珠及其應用”的主題報告,在生物醫學領域,磁珠是重要的固相載體和核心原料,磁分離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和靶向藥物等領域。國科融智通過合成生物學的方法制備納米磁珠粒徑均一、穩定性好,是單一高純度的無機晶體,其表面有單位膜。磁珠抗體復合物,結合效率高,磁珠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狀態。目前應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富集。2020年疫情爆發,該技術也應用于新冠病毒在食品污染的富集。 在這些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公司已申請了70項ZL國家ZL。
北京國科融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金菊
方元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振杰博士帶來了“構建數字化研發物資供應體系,助力創新研發騰飛”的主題報告“,主要介紹了建立研發物質供應體系(商城)的意義和價值,可以給客戶帶來很大的便利:價格便宜、采購方便、財賬對接、科研物質到貨快。根據大數據,精準備貨需求。完善的體系為服務企業或科研單位用戶提供支撐圍繞核心數據庫,培育客戶粘性,創造增值服務。
方元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振杰
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股份公司副總裁 汪巨峰主持
圓桌對話嘉賓
石藥集團藥理研究所所長蔣春華,北京海金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齊學兵,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胡長欣,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慶偉,方元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振杰,北京國科融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菊參與了圓桌對話環節。蔣春華首先就創新藥的發展、制藥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何克服“卡脖子”進行了探討。齊學兵闡述了中藥企業在美國做臨床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前景,認為只有關注FDA的關注重點,才能實現中藥走向世界。此外,國內質譜企業的面臨的困難和瓶頸也是這次討論的主題,馬慶偉認為質譜包括通用質譜和專用質譜,其中專用質譜是我國質譜突圍的點。對于如何實現產業數據化或數據產業化,王振杰認為價值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目前試劑耗材卡脖子問題嚴重,但嚴重周期不長,這些中國完全可以做好,做好民族品牌很重要。同時,王振杰認為客戶的數據安全性,滿足特殊客戶的安全需求。對于主持人提出的“內卷化”的問題,在醫藥領域可以解釋為研發投入看起來很高,但實際上并沒得到相應的結果,對此胡長欣認為,決策的問題和研發過程的控制的問題,具體的后果取決于企業文化。
發布日期: 2024年8月13日 |更新日期: 2024年8月13日作者:JohnChasseFrost&Sullivan最近發布的一份報......
2月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度藥品審評報告”。當前新一輪技術變革加快發展,圍繞新機制、新靶點藥物的基礎研究和轉化應用不斷取得新突破,以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小核酸藥物等為代表的新一代療法......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智慧醫療有了更多想象空間。去年年中,位于蘇州的一家年輕生物醫藥科技企業——英矽智能宣布,全球首款AI藥物完成Ⅱ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而在今年4月18日,恒瑞醫藥發布的2023......
近年來,國家對整個制藥工業的關注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從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到制藥工藝安全的評估等等方面,都有了越來越多的監管要求。而作為制藥企業而言,研發的投入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更多高精尖的測試技術......
作為制藥公司研發或質檢人員的您,是否面臨以下困擾:您是否想獲得樣品的多晶型轉變信息?您是否需要測定藥物的純度或者熔融行為?您想知道水分是如何改變您最終產品的性能嗎?您需要測定您的化合物的分解行為嗎?如......
作為制藥公司研發或質檢人員的您,是否面臨以下困擾:您是否想獲得樣品的多晶型轉變信息?您是否需要測定藥物的純度或者熔融行為?您想知道水分是如何改變您最終產品的性能嗎?您需要測定您的化合物的分解行為嗎?如......
如何實現并確保制藥合規新版制藥合規指南討論了幫助制藥實驗室實現合規的策略和解決方案。對于法規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入理解和有效方法對制藥廠商必不可少。我們的“無縫實驗室合規”指南展示了制藥實驗室如何能從我......
通過掌握滴定理論與實踐豐富您的知識。本手冊介紹常規滴定和卡爾費休滴定的理論與實踐。對滴定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識進行了簡述。常規滴定中,不同種類的化學反應、指示原理和滴定類型也進行了解釋,并將手工滴定和電......
制藥稱重對于符合制藥法規要求和較終產品質量產生很大影響。這份白皮書對志在符合制藥法規的公司可期待的結果進行了解釋。制藥業是全球以正當理由監管較嚴格的行業之一。消費者期待產品安全有效,為了使制造商保持合......
在制藥行業中,需要謹慎設計、操作和控制純水的生產和監測設備。我們的制藥用水指南涵蓋了包括 水純化技術和系統功能、關鍵測量值、全球藥典法規要求及較新技術等關鍵主題,以便為您的設計、操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