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06-12 15:53 原文鏈接: 骨髓鐵粒幼紅細胞染色

    【參考值】

      經鐵粒染色后,骨髓中鐵粒被染色成蘭色顆粒,分細胞外鐵和細胞內鐵(鐵粒幼紅細胞)兩 種。

      細胞外鐵  多見于骨髓涂片尾部,分級如下:

      (-)無鐵顆粒。

      (+)有少數鐵顆粒,或偶見少數鐵小珠。

      (++)有較多鐵顆粒和小珠。

      (+++)有很多鐵顆粒,小珠和少數鐵小塊。

      (++++)有極多鐵顆粒、小珠、并有較多鐵小塊,常密集成堆。

      正常人細胞外鐵僅可見+~++。

      細胞內鐵  主要見于中幼及晚幼紅細胞,因此亦稱鐵粒幼紅細胞。根據其漿內含鐵顆粒的多少,可分四型:

      Ⅰ型  僅含1個顆粒。

      Ⅱ型  含2~5個鐵粒。

      Ⅲ 含5~9個鐵粒。

      Ⅳ 含10個鐵粒以上。

      正常人的鐵粒幼紅細胞為10%~35%,且以Ⅰ型為主,少數為Ⅱ型,所見顆粒較細而淺染,一般位于細胞外側。

      環形鐵幼粒紅細胞指胞漿內含鐵粒6粒以上,且應環核分布,成基本環形的幼紅細胞。正常人不應見此細胞。

      【臨床意義】

      通過細胞外鐵及鐵粒細胞的檢查,可以了解體內鐵的貯存及利用情況。

      缺鐵性貧血的細胞外鐵一般明顯降低,甚至消失。鐵粒幼紅細胞低于10%以下,且以I型為主。嚴重者,鐵粒幼紅細胞可不見。這種患乾經鐵劑治療后,可逐漸恢復鐵粒幼紅細胞,因此可做為指導鐵劑治療的較靈敏的指標。

      非缺鐵性貧血,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溶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慢性感染、腎病所致的繼發性貧血。其細胞外鐵可正常,亦可呈不同程度增高,如再障可見較多+++~++++的細胞外鐵。鐵粒幼紅細胞多正常或超出正常范圍。可見Ⅰ-Ⅲ型鐵粒幼紅細胞。

      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以Ⅱ型鐵粒幼紅細胞為主,Ⅲ型明顯增多,可見Ⅳ型鐵粒幼紅細胞。出現數量不等的環形鐵幼粒細胞為其診斷的重要依據。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