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年后復查情況
初期治療結束后一年余,患者2017-10-22于我科室復診,自覺無不適癥狀。全口曲面斷層片(圖3)示:38、35及45、47根尖區圓弧形高密度影像未見明顯擴大及其他變化;23、33、44已行根管充填。CBCT(圖4)示:45、47、35、38根尖區仍清晰可見阻射影和透射影混合影像,對比發現病變范圍無明顯擴大及其他異常。
4.討論
WHO(2005)將骨結構不良分類如下:發生于下頜前部僅累及少數牙時,稱為根尖周骨結構不良(periapical osseous dysplasia);發生于頜骨后牙區的類似局限性病變稱為局灶性骨結構良(focal osseous dysplasia);另外兩型彌漫性骨結構不良常發生于雙側下頜骨,甚至累及頜骨四個象限,稱其為繁茂性(florid)骨結構不良和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質瘤(fa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國外報道中骨結構不良多發于非裔中年女性,國內對各型骨結構不良都鮮有報道。骨結構不良發病率低,初期多無自覺癥狀,通常在行常規X線檢查時偶然發現。
X線表現為以透射影為主、阻射影為主或透射/阻射混合影像,隨病變時間的推移,阻射影改變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臨床易被誤診為根尖周病變而行不必要的根管治療。有學者對13例繁茂性骨結構不良病例進行分析報道,結果發現其誤診率達到77%。骨結構不良受累牙活力正常,除家族巨大型牙骨質瘤外,多不發生頜骨膨脹。但繁茂性骨結構不良可在繼發感染后出現癥狀。組織學上認為,骨結構不良多來源于牙周膜。臨床醫生可通過放射學特點及臨床表現對本病做出診斷。
口腔錐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可以重建出牙槽骨中三個維度的圖像,顯示軸位、矢狀位和冠狀位的斷層影像,可以克服根尖片成像不足的缺點,在各個維度顯示根尖周病變的情況,減少誤診的發生。各型骨結構不良一般不需要治療,若繁茂性骨結構不良繼發感染或家族巨大型牙骨質瘤造成面部畸形,則需手術治療。因此,定期復查和隨訪對本病來說是必要的,尤其對于無癥狀者。本文報道的病例中,通過CBCT結合臨床檢查診斷了疾病,然后對患者進行定期復診觀察,以預防繼發感染、牙體牙髓及牙周病損等,最大程度的保存患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