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改變
1、肉眼所見:腫瘤多發生于骨干部,從骨干中央向干骺端蔓延,自骨肉向外破壞,腫瘤呈結節狀,質地柔軟,無包膜。切面呈灰白色,部分區域因出血或壞死而呈暗紅色或棕色。腫瘤壞死后,可形成假囊腫,內充滿液化的壞死物質。腫瘤破壞骨皮質后,可侵入軟組織,在骨膜及其周圍形成“洋蔥皮”樣成層的骨膜增生,此為X線典型表現的基礎。
2、鏡下變化:瘤細胞呈圓形或多角形,形態相當一致,胞漿很少,染色淺,胞膜不清楚。細胞核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比較一致,顆粒細,分布均勻,核分裂相多見。瘤組織內細胞豐富,細胞排列成巢狀,偶見20個左右瘤細胞呈環形排列,形成“假菊形團”結構。瘤組織常有大片壞死。在腫瘤周圍可有新骨形成,為反應性新生骨,而不是腫瘤本身成分。
臨床表現
1、疼痛是最常見的臨床癥狀。大約有2/3的患者可有間歇性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初發時不嚴重,但迅速變為持續性疼痛;根據部位的不同,局部疼痛將隨腫瘤的擴散蔓延。如發生于骨盆部位,疼痛可沿下肢放射,影響髖關節活動;若發生于長骨臨近關節,則出現跛行、關節僵硬,還伴有關節積液。本腫瘤很少合并有病理骨折,位于脊柱。可產生下肢的放射痛、無力和麻木感。
2、腫塊:隨疼痛的加劇而出現局部腫塊,腫塊生長迅速,表面可呈紅、腫、熱、痛的炎癥表現,壓痛顯著,表面可有靜脈怒張,有時腫塊在軟組織內生長極塊,2~3個月內即可逐人頭大。發生于髂骨的腫瘤,腫塊可伸入盆腔內,可在下腹部或肛診時觸及腫塊。
3、全身癥狀:患者往往伴有全身癥狀,如體溫升高達38~40℃,周身不適,乏力,食欲下降及貧血等。
另外,腫瘤所在部位不同,還可引起其他癥狀,如位于股骨下端的病變,可影響膝關節功能,并引起關節反復積液;位于肋骨的病變可引起胸腔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