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11-29 11:35 原文鏈接: 香港推行垃圾按量收費

      香港地小人稠,處理城市垃圾任務繁重。最近,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向立法會提交草案,建議按照垃圾重量或垃圾袋種類向市民收取費用,以期移風易俗,在社會建立“污染者自付”觀念,從源頭上減少垃圾。

    image.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預計2020年實施

      香港環境局10月底向立法會提交《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建議市民以指定垃圾袋扔垃圾并繳納相關費用。在收費實施的前3年,以每升0.11港元收費。

      草案建議,收費將采取“按垃圾袋/指定標簽”以及“按重量”兩種標準,前者適用于家居及工商廢物。新條例下,按照每升0.11港元的收費標準,若一個三口之家每天使用一個最常用的10—15升指定垃圾袋,每月需繳費33—51港元。

      指定垃圾袋有9種大小,容量在3升至100升之間。大件垃圾無法放進指定垃圾袋時,需要貼上指定標簽,每件統一收費11港元。如果大型廢物經私營廢物收集商收集,需按重量以“入閘費”形式付費,主要適用于工商業處所棄置的龐大或形狀不規則的廢物。

      特區政府于11月14日向立法會遞交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及二讀辯論。政府建議草案通過后,有1年至1年半準備期,立法后則有6個月的適應期,條例最快預計將在2020年底實施。

      大部分市民支持

      對固體垃圾收費的計劃已在香港醞釀許久。2013年,香港環境局就公布了一個十年廢物管理藍圖——“香港資源循環2013—2022”,以“惜物、減廢”為重點,建立“減費、收費、收集、處置及棄置”的綜合管理系統。

      減廢相當有必要性,因為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正讓香港不堪重負。特區政府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過去30年,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量增加逾八成,遠超同期人口增長的34%。2015年的每日人均棄置量達1.39公斤,較鄰近城市為高。

      香港把垃圾主要分成幾類,在不同填埋區進行處理。位于屯門稔灣的西堆填區的廢物接收量最大,主要處理都市和建筑廢物;位于將軍澳大赤沙的東南堆填區1994年投入使用,從2016年1月6日開始只接收建筑垃圾;位于新界打鼓嶺的東北堆填區是三個堆填區中最小的一個,除了接收都市和建筑廢物,還接收特殊廢物。

      土地有限,填埋場容量有限,垃圾卻日益增多,不是長遠之計。黃錦星表示,垃圾按量收費是通過經濟誘因,培養市民減少棄置廢物的習慣。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就征費進行公眾咨詢,結果顯示大部分市民支持該計劃。

      教育先行助落實

      世界上不少地方有垃圾收費的成功經驗。不過,香港要把這一計劃落實好,還需要周密的配套措施。

      黃錦星表示,特區政府的策略是以教育先行,提高公眾對減廢回收和收費安排的認識,并加強社區支援和外展協作。環境保護署會增設外展隊,到社區協助減廢回收,并向社區回收中心提供恒常化資金,還會推出一系列先導計劃,幫助社區加強干凈回收,如免費回收家居塑膠、免費收集工商業廚余。另外,特區政府還推出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專題網站,載列收費詳情。

      實際上,為了讓市民做好準備,特區政府自2015年起就已開始資助非牟利機構推行相關項目,在住宅、商廈及鄉村等模擬垃圾收費。負責審批撥款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表示,截至今年9月中旬,已有超80個項目獲資助,總額約7500萬港元,其中30個項目已完成,整體廢物棄置量減少約一成。

      宣傳教育是推動源頭減廢的關鍵,但要落實規則還需有硬措施。據介紹,特區政府未來會派出執法人員在廢物收集點進行檢查,并設立熱線舉報違規個案,罰則包括定額罰款,嚴重者會被監禁。

    相關文章

    從“廢”到“肥”,清源街道揭秘堆肥的奧秘

    為提升居民對廚余堆肥的了解,引導居民實踐廚余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近日,清源街道在麗園社區組織開展廚余有氧堆肥培訓活動。活動現場,公益講師為居民志愿者詳細介紹了麗園社區自去年以來進行廚余有氧......

    從“廢”到“肥”,清源街道揭秘堆肥的奧秘

    為提升居民對廚余堆肥的了解,引導居民實踐廚余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近日,清源街道在麗園社區組織開展廚余有氧堆肥培訓活動。活動現場,公益講師為居民志愿者詳細介紹了麗園社區自去年以來進行廚余有氧......

    國自然基金發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科研資助基金合作研究項目指南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NSFC)與香港研究資助局(以下簡稱研資局,RGC)關于設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協議,雙方每年聯合資助內地與香港科研人員開展合作研究。現征集2024年......

    港澳優青名單公布,澳門唯一入選者,竟然是他!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港澳)旨在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下簡稱港澳特區)科技創新發展,鼓勵愛國愛港愛澳高素質科技人才參與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2023年資助25項......

    香港科大—雄彬一號團隊:發射成功只是開始

    中新社香港9月18日電題:“發射成功只是開始”——專訪“香港科大—雄彬一號”衛星團隊“現場發射那一刻我們都在歡呼,渾然忘了當時還在下雨。”盡管“香港科大—雄彬一號”升空入軌已過去半個多月,但回憶起在酒......

    專訪香港科學家陳清泉:研究電動車還要分秒必爭

    今年初,86歲的香港科學家陳清泉榮獲“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獎,頒獎詞是“中國制造,今天車轍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領航員。”他說:“以前雖拿過很多獎,但這個獎意義非凡,讓我驚喜,感到無比光榮,......

    2025年底前我國將基本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

    24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解到,我國將力爭在今年年底前使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全覆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做好宣傳引導工作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月21日給上海市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愿者回信,對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出殷切期望。習近平在回信中說,看到來信,我想起五年前同大家交流垃圾分類工作的情景,......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

    第三代測序攤上事了!香港中文大學發起訴訟

    Take2和香港中文大學起訴PacificBiosciences,指控其侵犯了一項涉及甲基化DNA堿基調用方法的ZL。在周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中,PacBio披露了去年12月在美國特拉華州......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