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1-10-12 10:38 原文鏈接: 首個滅活疫苗接種后、mRNA抗體研究引發激烈討論

      面對咄咄逼人的Delta突變株攻擊,身臨中和抗體不斷衰減的窘境,尋找更優化的加強針接種方案成為人類必要而無奈的選擇。

      已有研究顯示,不同類型的新冠疫苗混合接種(異源混合接種)可以誘導出更高的中和抗體;而mRNA疫苗在預防COVID-19中的卓越表現,使其成為異源加強針的首選。

      科學家主要針對本國使用的疫苗進行研究,所以已有的異源強化接種,基本上都是歐美所用疫苗,即先用腺病毒載體疫苗(阿斯利康或者強生)、后用mRNA疫苗(輝瑞/BioNTech或Moderna)的混合接種。

      我們一直在尋找滅活病毒疫苗 + mRNA疫苗異源混合接種的數據,這不僅是留學生急需得到的答案,也是中國內地探索加強針方案可供借鑒的依據。

    圖片.png

      這個研究,只能靠中國自己或者隊友的研究。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及數據,正是由隊友土耳其的科學家提供。

      土耳其Yeditepe大學的學者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表了一篇對于滅活病毒疫苗及加強接種很有意義的論文,題目是“SARS-CoV-2 specific antibody responses after third CoronaVac or BNT162b2 vaccine following two-dose CoronaVac vaccine regimen”(兩劑CoronaVac疫苗接種后,以CoronaVac或BNT162b2作為第三劑接種誘導的SARS-CoV-2特異性抗體反應)。

      受試者是研究者所在大學醫院的醫護人員,其中2IVV組,包括45名受試者,僅接種兩劑科興的CoronaVac滅活病毒疫苗,接種前后均未感染COVID-19;第二劑接種后1個月時采血。3IVV組,包括18名受試者,來自2IVV組,即接種兩劑CoronaVac之后大約6個月時接種第三劑CoronaVac;第三劑接種后1個月時采血。2IVV + BNT組,包括27名受試者,來自2IVV組,即接種兩劑CoronaVac之后大約6個月時接種BNT162b2 mRNA疫苗;第三劑接種后1個月時采血。HCG組,包括23名受試者,即健康對照組,未接種疫苗、也未感染COVID-19,平均年齡31歲。

      觀察指標

      檢測受試者體內針對SARS-CoV-2棘突(S)蛋白受體結合區(RBD)的抗體(IgG-S)和針對核衣殼(N)蛋白的抗體(IgG-N)。

      主要結果

      受試者的抗體分布,如圖1所示,橫軸代表IgG-S滴度,縱軸IgG-N滴度。各組中受試者的抗體滴度用不同顏色區分,健康對照組為黑色,2IVV + BNT組為綠色,3IVV組為紅色,2IVV為藍色。

      3IVV組中,IgG-S滴度和IgG-N滴度呈顯著正相關,而2IVV + BNT組中IgG-S滴度和IgG-N滴度無相關。

      從該圖中,可以看到2IVV + BNT組的IgG-S滴度幾乎都在10,000-100,000的高分布區;而3IVV組則都在10,000以下的分布區。

      各組的具體檢測值,如表1所示,因為3IVV組和2IVV + BNT組檢測結果均為非正態分布,所以研究者用中位數(median)進行了比較。

      2IVV組IgG-S的中位數是547.7 au/ml。加強接種后,3IVV組IgG-S的中位數是947.3 au/ml,是2劑CoronaVac接種的1.73倍;2IVV + BNT組IgG-S的中位數是25,538.0 au/ml,是2劑CoronaVac接種的46.6倍。

      研究者認為,可以據此判斷兩種加強接種方案的哪一種會對預防COVID-19提供更高的保護。但是,研究者也指出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的局限性。

      議論紛紛

      這個結果一在群里分享,立即引激烈討論。

      首先,為什么只重視IgG-S抗體滴度。之所以針對S蛋白,是因為新冠病毒只有一個免疫主導表位,Spike上的RBD;S蛋白與人體的ACE2結合,才能入侵到人體細胞。

      也由此,能阻斷S蛋白與人體的結合,就是成功的疫苗;疫苗誘導的IgG-S越高,預防感染的效果也就越好。

      這也是王宇歌博士戲言:與HIV相比,新冠病毒其實是個傻病毒。

      牛津大學甚至專門總結了預防Alpha突變株所需達到的抗體水平。

      研究發現疫苗如若達到對Alpha突變株80%的保護力(VE),則必須讓接種者產生264 BAU/ml結合抗體,或506 BAU/ml Spike/RBD抗體,或26 IU/ml假病毒中和抗體,或247 NF50活病毒中和抗體。大家可以對照下土耳其的研究結果(僅供參考)。

      而BNT162b2 mRNA疫苗正是編碼S蛋白。實際上,不僅僅BNT162b2,其他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誘導的抗體也基本上都是針對S蛋白。

      而滅活病毒疫苗是通過在細胞培養物中培養SARS-CoV-2,然后對病毒進行化學滅活;同時加以佐劑以誘導更強的免疫應答。所以新冠滅活病毒疫苗的免疫反應不僅會針對棘突(S)蛋白,還會針對病毒的其他成分,如N蛋白。

      其次,用CoronaVac和BNT162b2 mRNA疫苗做第三針加強接種,誘導的抗體差別怎么這么大。

      土耳其的研究顯示,用BNT162b2加強接種,誘導的IgG-S滴度是繼續用CoronaVac加強接種的27倍。

      這一方面凸顯了異源加強接種的優勢。

      對于異源接種的研究,目前還主要集中在“先接種ChAdOx1 nCoV-19、然后用BNT162b2強化接種”上。Nature雜志于2021年7月26日從機制上做了探索,認為這種混合接種,可以誘導出更強大的體液免疫(mRNA疫苗優勢)和細胞免疫(腺病毒載體疫苗優勢);遠超任何一種同源疫苗給藥策略所能達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與BNT162b2 mRNA疫苗本身就能誘導出針對S蛋白極高的抗體有關。我們之前曾整理過不同疫苗誘導出的中和抗體水平,并與研究中檢測的康復者抗體進行比較。可以看到,BNT162b2 mRNA疫苗誘導的中和抗體水平是康復者的3.84倍,而CoronaVac則是0.19倍。

      小結:

      土耳其的研究,首次提供了滅活病毒疫苗接種后、以mRNA疫苗作為加強接種誘導的抗體水平。

      結果顯示,用BNT162b2加強接種,誘導的IgG-S滴度是繼續用CoronaVac加強接種的27倍。

      我們也會繼續關注異源混合接種的臨床保護力數據。

      科學嚴謹的數據,是決策者運籌帷幄的基礎。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