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
工 商 總局文件
質 檢 總 局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
衛監督發〔2010〕17號
關于印發《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廳(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及各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藥品監管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為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有效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規范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是通過系統和持續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監測數據及相關信息,并進行綜合分析和及時通報的活動。
第三條衛生部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本著及時性、代表性、客觀性和準確性的原則制定、實施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第四條衛生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綜合利用現有監測機構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實施加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的建設規劃,建立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會同省級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和本地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實施本地區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建設規劃,建立覆蓋各市(地)、縣(區),并逐步延伸到農村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
第二章監測計劃的制定
第五條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應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準制定與修訂和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制定。
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工作的需要,提出列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建議。建議的內容應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名稱、相關食品類別及檢測方法、經費預算等。
第六條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負責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需要,提出制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建議,于每年6月底前報送衛生部。
衛生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于每年9月底以前制定并印發下年度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
在制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時,應征求行業協會、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評估專家委員會的意見。
第七條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應遵循優先選擇原則,兼顧常規監測范圍和年度重點,將以下情況作為優先監測的內容:
(一)健康危害較大、風險程度較高以及污染水平呈上升趨勢的;
(二)易于對嬰幼兒、孕產婦、老年人、病人造成健康影響的;
(三)流通范圍廣、消費量大的;
(四)以往在國內導致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受到消費者關注的;
(五)已在國外導致健康危害并有證據表明可能在國內存在的。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應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
第八條制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同時應制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實施指南,供相關技術機構參照執行。
第九條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應規定監測的內容、任務分工、工作要求、組織保障措施和考核等內容。
第十條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應規定統一的檢測方法。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采用的評判依據應經衛生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認。
第十一條衛生部根據醫療機構報告的有關疾病信息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信息,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進行調整。
第三章監測計劃的實施
第十二條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由衛生部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確定。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具備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按照規范進行檢驗的能力,原則上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非常規的風險監測項目除外)。
第十三條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實施指南的要求,完成監測計劃規定的監測任務,按時向衛生部等下達監測任務的部門報送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保證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客觀。
第十四條衛生部指定的專門機構負責對承擔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技術機構獲得的數據進行收集和匯總分析,向衛生部提交數據匯總分析報告。衛生部應及時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通報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
第十五條衛生部會同國務院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及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制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質量控制方案并組織實施。
第十六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同級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結合本地區人口特征、主要生產和消費食物種類、預期的保護水平以及經費支持能力等,制定和實施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
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應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方案、方案調整情況報衛生部備案,并向衛生部報送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將備案情況、風險監測數據分析結果通報國務院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以及國務院商務、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
第四章附則
第十七條本規定相關術語定義如下:
食源性疾病監測:指通過醫療機構、疾病控制機構對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素的報告、調查和檢測等收集的人群食源性疾病發病信息。
食品污染:指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管理的一般規則,在食品生產、加工或流通等過程中因非故意原因進入食品的外來污染物,一般包括金屬污染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超范圍或超劑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真菌毒素以及致病微生物、寄生蟲等。
食品中有害因素:指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等環節,除了食品污染以外的其他可能途徑進入食品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存在的有害物、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以及被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夏季是黑龍江省伊春市的旅游旺季。為保障游客飲食安全,近日,伊春市市場監管局將熱門景區及周邊的酒店、特色餐館等納入重點監管范圍,全面拉開涉旅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的序幕。伊春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加......
據“市說新語”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開發的“全國食品安全內部知情人舉報系統”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聚焦激活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內部吹哨人”機制,暢通從業者及關聯人員舉報食品安全違法線索的渠道,......
6月20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強和新西蘭總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的共同見證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與新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與新西蘭初級產業部食品安全能力建設合作項目》《中華人民......
2025年5月13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發布通知,就《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散裝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第1號修改單等2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修改單(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本次征求意見的28......
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五一”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市場監管系統念好“宣、防、管、警”四字訣,以實際行動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宣”字先行,增強安全意識。充......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25年6至9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項目......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有關研究機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征集2024年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高質量發展咨政項目揭榜攻關單位的通知》(國衛辦食品函〔2024〕133號)......
近日,廣西桂林市推出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創新舉措,由市教育局、市場監管局、財政局聯合印發《桂林市校園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在廣西率先以獎勵機制激發公眾參與監督熱情,營造校園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氛圍。......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9日,國務院食安辦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詳解管理新......
2025年4月10-11日,四月的杭州,春意正濃,迎來了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CBIFS2025)。作為食品安全技術領域的年度盛會,本次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