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
1.典型預激綜合征
(1)P-R間期<0.12秒,P波正常;
(2)QRS時間>0.11秒;
(3)QRS波群起始部分變粗鈍,稱為預激波或δ波;
(4)繼發性ST-TT改變。臨床上又分為兩型:A型預激:預激波和QRS波群在V1導聯向上,其旁道位于左側房室瓣環周圍。B型預激:預激波和QRS波群的主波V1導聯向下,在左胸導聯V5向上,其旁道位于右側房室瓣環的周圍。
2.變異型預激
(1)LGL型綜合征P-R間期≤0.11秒;QRS波群時間正常;沒有δ波。
(2)Mahaim型預激P-R間期≥0.12秒;QRS綜合波起始波有δ波,但δ波小;QRS時間≥0.12秒,但增寬輕微。
除上述心電圖特征外,心電向量圖可作為診斷依據,其特征是各個面上QRS環起始部分運行緩慢成一直線,持續可達0.08秒,以后突然轉向并以正常速度繼續運行。QRS環運行時間可超過0.12秒。希氏束電圖和體表或心內膜標測有助于鑒別各項頂激和進行旁路的定位,在確診旁道是否參與心動過速折返環方面起重要作用。
治療
預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療。并發室上性心動過速時,治療同一般室上性心動過速。并發房顫或房撲時,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環障礙者,宜盡快采用同步直流電復律。利多卡因、普魯卡因胺、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減慢旁路的傳導,可使心室率減慢或使房顫和房撲轉復為竇性心律。洋地黃加速旁路傳導,維拉帕米和普萘洛爾減慢房室結內傳導,都可能使心室率明顯增快,甚至發展成室顫,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動過速或房顫、房撲發作頻繁,宜應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藥物長期口服預防發作。
近年來由于經皮導管射頻消融技術的迅速發展,預激綜合征可以首先考慮采用這種微創的治療手段,絕大多數患者可以治愈,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