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23-10-18 23:01 原文鏈接: “青椒”指南:教學與科研如何兼得

      最近,總遇到青年教師反映不知道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苦惱。這是當下高校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對于那些新體制下的青年教師,盡管各學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終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驚艷的科研創新成果,又要有說得過去的教學業績,二者缺一不可。

      這些青年教師中,多數是畢業時間不長的博士,對于科研都是躊躇滿志,有想法、有沖勁;但對于教學,絕大多數青年教師卻心里打鼓。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沒有足夠時間準備課程,二是因為信心不足——作講座和講課的差別很大,需要付出的精力也完全不在一個量級。要講好一門課更是不知道要脫掉幾層皮。

      但是,不講課又不行,那怎么辦呢?筆者個人建議可以分兩步走。

      第一步:探索科研創新,穩定軍心

      一般而言,學校都會給予青年教師一定的啟動經費。青年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一有利條件,把自己要開展的科研項目盡快做起來。在這一過程中,兩個注意事項(或者說誤區)需要特別引起青年教師的注意。

      第一個注意事項是不要亂用啟動經費買貴重的儀器設備。因為青年教師的啟動經費一般并不算太多,務必要花在刀刃上,而對于他們來說,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盡可能找到足夠優秀的人,不管是學生,還是科研助理、博士后,都務必盡快到位。

      相比之下,購置實驗室的設備反倒不必太著急,除非必須要買的。凡能夠通過外協合作或者租賃解決的,就一定要以經濟、快捷的方式解決,千萬不要輕易拿啟動經費去買。

      同時,在正式實施和做出成果之前,你設想的科研方向僅僅是設想,最重要的是快速驗證可行性。只有驗證了可行性,才能決定是否“靠譜”、是否值得進一步投入,所以重資產投入在一開始往往是浪費的。科研創新本身是個摸索的過程,最初的設想往往并不一定成立,在探索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鉆石礦”,這時再加大投入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第二個注意事項是不要急于發論文。縱觀探索新科研方向的過程,基本需要一兩年才能有比較清晰的眉目,所以新入職的青年教師,特別是處于“預聘-長聘”序列中的青年教師,不要太著急發論文。或者說,在盡快把此前未發的論文發表后,就不要再投入更多精力了,因為剛入職發表的論文基本為此前博士后工作的延續,對于青年教師的職業評價并無太大幫助,甚至會起副作用,頗有些“雞肋”的感覺。

      因此,與其在此投入太多精力,不如盡快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因為只有自己帶學生開始做新方向的新成果,才會成為青年教師職業生涯的新標簽,那時的論文發表才會有意義。盡管這會讓簡歷看起來不那么連續和完美,卻是值得的。

      在新的科研方向上的進展和收獲會極大提振“青椒”的信心、穩定軍心而不亂。此時,青年教師就可以進入第二步了。

      第二步:積極參與教學,提高能力

      青年教師千萬不要懷疑“教學相長”的正確性。一名青年教師要想真正成為優秀的青年教授,就必須經歷教學實踐。但這一過程不宜來得太快,因為太早開展教學往往需要耗費很多精力,以至于自身沒有足夠精力投入到科研探索中。“兩個都要”的效果一定不如先搞定一個,再搞定另外一個。

      所以,青年教師一般入職一兩年后開始進行教學是比較合適的。此處也有兩個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是青年教師的教學從研究生課程開始更為適合,這是因為最新的科研離研究生最近。開一門與自身研究方向比較接近的研究生課程是極好的鍛煉機會,對自己的能力也是極大的提高。這些能力包括但不局限于寫作、口才、表達能力和知識的系統性,以及最前沿技術的學習等。

      此外,青年教師最大的收益還來自和五花八門的學生每周至少一次的頭腦風暴,這會極大激勵青年教師的進步。此外,可能還會有驚喜,比如吸引優秀學生以及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二是不要貪多和急于求成。與科研相比,教學是一個更加磨人的過程,因為科研多數是“對事”,而教學則是“對人”。所以青年教師在教學上一定不要過度自信,帶研究生也是一個道理。有人看到老教授帶領一個大的團隊便覺得“人多力量大”,但其實有些只是表象——不會管理學生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擴張。先帶好幾名學生逐漸摸索經驗。上課也是一樣,先把一門課上好、上穩定,或者說先把研究生課上下來后,再看是否有能力上本科生課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急于求成往往適得其反。

      當青年教師能把教學和科研的工作都基本支撐下來時,也就變得成熟了。這個過程是漫長且折磨人的,不過同時也是很幸福的,因為當你看到自己從無到有的課題組開始有產出、課堂上原本低著頭的學生開始抬頭跟你有互動,那種職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其他事情不能代替的,因為你知道自己已經可以“傳道、授業、解惑”了。

      這大概就是青年教師在折磨和平衡中不斷成長,最終實現蛻變的過程吧。


    相關文章

    關于開展2025年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備案年度檢查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加強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備案的事中事后監管,按照國防科工局統一部署,我辦現組織開展2025年武器裝備......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根: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隱患要除

    “現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高校要引起重視,想辦法去破解。”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出,高校教學工作事關......

    全國政協委員蔡榮根:高校“重科研、輕教學”隱患要除

    “現在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了,高校要引起重視,想辦法去破解。”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出,高校教學工作事關......

    全國政協委員呂愛輝:加大畜牧科研投入健全產學研聯合育種機制

    編者按:2025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為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增強代表委員與網民之間的聯系,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新華網推出“我請代表委員捎句話”建言征集活動,邀請......

    重點關注!安徽發布關于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申報通知

    關于做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2025年度中新(加坡)、中泰(國)和中南(非)青年科研人員交流計劃項目申報的通知各市科技局,有關高校院所、企業:現將《科技部國際合作司關于發......

    關于開展2025年湖南省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通知

    湖南省近日發布通知,決定開展2025年科研設施和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此次考核旨在貫徹落實國家和湖南省相關政策精神,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服務科技創新和......

    最高195萬廣東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公示

    關于2025年青年優秀科研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專項資金安排方案的公示為增強我省高校博士生和博士學位青年教師的國際化水平,提升交流合作水平,加快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結合高校實際,我廳研究制定了2025年省財......

    科研按下“快進鍵”,AI成為實驗室里“超級助手”

    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掀起了驚濤駭浪。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滲透到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2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召開了“人工智能賦......

    未來兩年,人工智能將成為科研關鍵工具

    2月4日,全球出版商Wiley對70多個國家近5000名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未來兩年內,在準備論文、撰寫資助申請和同行評議等過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將被廣泛接受。該調查詢問了研究人員目前如何使......

    從為我所有到為我所用,大型科研儀器走向開放共享

    葉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維生素。由于不能自身合成,人們主要通過飲食攝入葉酸。有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精準調控作物葉酸代謝通路,是農業前沿科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2024年9月,我國科研團隊在上述問題上取得突......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