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們而言,果蠅看起來似乎是相當無害的。但在它們自己的小世界里,雄性果蠅是激進的斗士,它們會用頭撞擊以及推擠彼此。然而有一樣東西可以讓它們平靜下來:那就是雌性果蠅的觸摸。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揭示,接觸雌性果蠅的信息素可以激活雄性果蠅大腦中的神經元,使得雄性果蠅相互之間的攻擊性降低。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11月17日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著名的詹裕農(Yuh-Nung Jan) 葉公杼(Lily Yeh Jan)夫妻,他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離子通道和神經發育等方面,不僅他們的工作得到了許多人的肯定,并且從他們實驗室中也走出了多位華人科學家,其中包括獲得Science雜志“青年科學家獎”的時松海,哥倫比亞大學楊建,麻省理工學院的沈華智和北京大學饒毅等等。
雄性與雄性之間的種內攻擊受到環境、經歷和內在狀態的調控,其對于性選擇至關重要,然而直到現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其潛在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為了了解調控這種天生行為的基本神經信號通路,研究人員對果蠅進行了行為分析,調查了性體驗和攻擊性之間的關系。
研究人員讓飼養的雄性果蠅與雌性果蠅有不同程度的接觸。他們發現整天與雌性待在一起,包括有機會進行交配的的雄性果蠅相比于缺乏此類接觸的雄性果蠅更加的溫順。
研究人員本以為性交可能是奧秘所在。但他們隨后發現只有性行為還不能達到這一效應。平和的關鍵在于長時間與雌性果蠅的身體接觸,使得雌性果蠅的信息素能夠沾染到雄性果蠅身上。這些化合物激活了雄性果蠅大腦中大約20個神經元,抑制了大腦的攻擊性神經回路,使得雄性果蠅變得不再那么好斗。
有關人類的攻擊性行為,這項研究沒有提及太多。但由于我們與果蠅共享一些基因,且我們的神經回路具有相似性。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易怒的果蠅很有可能在某天為我們提供一些線索,揭示人類勃然大怒的原因。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康復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本馳應邀在《認知科學趨勢》(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發表Spotlight短文,介紹了基于顯著干擾的外源性注意的神經加工機......
脊髓損傷可導致嚴重的殘疾。現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用包裹脊髓的微型柔性電子設備,成功記錄了大腦和脊髓間的神經信號。這一設備首次實現360度安全記錄信號,提供脊髓活動的完整圖像。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
百年神經外科發展史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即經典神經外科時期、顯微神經外科時期和微創神經外科時期。2012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腦功能聯結圖譜計劃”,目標是對特定腦功能的神經聯結通路和網......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或阿爾茨海默病,與大腦中蛋白質聚集的沉積有關。當細胞廢物清除系統存在缺陷或超負荷時,這些聚集物會積累。一種主要與免疫系統信號傳導過程相關的蛋白質NEMO可以防止帕金森病中發生......
德國明斯特大學、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牛津大學聯合團隊現已開發出一種所謂的基于事件的架構,該架構使用光子處理器,通過光來傳輸和處理數據。與大腦類似,這使得神經網絡內的連接不斷適應成為可能。這種可變的連接是......
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蔣彬教授課題組在發展場誘導的原子神經網絡力場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原子模擬是人們在微觀層面理解復雜化學、生物和材料體系的光譜、......
代謝組學研究已經確定了介導細胞信號傳導、競爭和疾病病理學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規模社區努力測量數千種代謝物標準品的串聯質譜。然而,在臨床樣品中觀察到的大多數光譜不能與已知結構明確匹配。令人驚訝的是,用......
以前的理論認為抗菌肽(antimicrobialpeptide)---一類天然抗生素---在殺死一系列細菌方面具有普遍作用。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考察......
核磁共振儀器被譽為“尖端醫療設備皇冠上的明珠”,對于心腦血管、神經和腫瘤等多種重大疾病影像診斷有重大意義,但這項技術長期被國外封鎖。不久前,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開始量產。將核磁共振儀器......
1997年,從高中考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來,26年間陳強始終在和生命科學打交道。從北大博士畢業之后,他來到哈佛大學醫學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陳強回國加入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