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至26日,以“科教新征程 筑夢新時代”為主題的2022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年會在線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長武向平在開幕辭中表示,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要努力團結帶領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科技后備人才奉獻力量。
年會上,多位院士專家為推動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以《砥礪新時代 推動大科普 發揮媒體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作用》為題做主旨報告,全面闡述了把握科普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內涵,強調在全面落實“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同等重要位置的要求下,科普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科普與教育研究支撐中心執行主任周建中報告題目為《加強科學教育 支撐中國現代化建設》,報告從科學教育出發,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闡述了對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理解。
與年會同期舉辦的分論壇,邀請數十位院士專家圍繞新時代的生物學教育與青少年科技人才培養、基于核心素養的科技教師專業發展、基于新課標的中小學工程技術教育實施路徑與人才培養策略、多元視角下的物理教育與公眾科學素養提升、鄉村科技教育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在鄉村科技教育發展論壇上作《厚植鄉村青少年科學夢想 鄉村青少年如何成長為科研人才》專題報告,他強調,要培養鄉村青少年的科學精神,鄉村教師在培養青少年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科學精神、創新精神,鼓勵青少年在學習中自由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5月31日至6月2日,由湖南工商大學、湘江實驗室聯合主辦的“面向2035·融創未來”科技文化博覽會暨第二屆科技節順利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盧錫城、胡文瑞、盧春房、歐陽曉平、范國濱、劉合、陳曉紅、......
徐如人老人家中的小院里,兩棵李子樹長滿新葉。此時李子雖未成熟,但老人已收到“新果”。近日,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徐如人(吉林大學)第四屆中國化學會終身成就獎。年逾九旬的徐如人現為中國科......
2021年5月22日,99歲的“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離開了他眷戀的這片熱土。從17歲立志回國矢志從醫報國,到97歲仍奮戰在無影燈下,他主刀16000多例手術、救治近20000名患者,用“一生披......
5月14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元逝世三周年。王元院士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的后輩們和數學界同仁親切稱呼為“元老”,在他生前的最后那幾年里,他把我領進了數學史研究的大門,并給予了多年細心教導,......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微信公號,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戴立信,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5月13日12時2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0歲。&nbs......
近日,多家國內學術機構、權威媒體相繼發布了“xxx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引發社會輿論關注。特別是“西北信息報社”報道,西安90后博士田政“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成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
國際著名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物理科學部原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原理事長白以龍研究員,因病于2024年5......
4月29日至30日,以“踐行‘兩翼論’助力‘百千萬’”為主題的2024院士專家入百企進百校(梅州行)活動在廣東梅州舉行。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出席活動并致歡迎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院士聯合會常務副會長陳......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研究生江海波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展示了一款特殊的包包。它的外形和一般的手提包無異,但手機一放進去就開始充電,半小時后,手機電量就已經增加了20%。這款特殊的“可充電包”由一種特......
4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散文集《黃昏的神仙湖》新書首發暨分享會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舉行。這是繼前作《擺渡人》出版6年之后徐揚生的又一全新作品集。記者獲悉,《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