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長江學者”的名號在高校里面是非常吃香的,學校也以本校的教授能評上“長江學者”為榮,隨之而來的,是榮譽、項目、獎金、科研經費等等。
這個“長江學者”到底是什么來頭?
每年10萬獎金+200萬科研費+國家資助
成功申請“長江學者”需闖過三關
所謂“長江學者”,即“長江學者獎勵計劃”(Chang Jiang Scholars Program,原譯Cheung Kong Scholars Programme)是教育部與香港李嘉誠基金會為提高中國高等學校學術地位,振興中國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籌資設立的專項高層次人才計劃,該計劃包括實行特聘教授崗位制度和長江學者成就獎兩項內容,每年評選1次。從2015年起,“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又增設了青年學者項目。
長江學者之所以人人都想要,當然是因為如果成功評選上就能得到巨大的學術支持和資源傾斜。
·獎金十分豐厚。《“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中規定,特聘教授除了每人每年10萬元,同時也能享受學校相關福利待遇。
·科研經費充足。
·擁有很多科研資源的傾斜,如果長江學者申請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并通過項目組建創新團隊,國家還會在這些創新團隊中選取優秀的給予重點資助。
含金量如此高的學術榮譽,成功申請的難度又怎樣呢?根據教育部發布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工作系統圖》顯示,從7月15日公布審定的特聘崗位名單開始申請,直到次年7月15日公布特聘崗位名單成功受聘,需要歷時1年的時間。
此外,條件嚴苛也是申請長江學者的難度之一。申請長江學者,博士學位以及在教學科研一線工作是最基本的門檻。另外還有,擔任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承擔過國防重大科研項目,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貢獻等條件。
同時,對申請年齡也有嚴格限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辦法》中要求,申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自然科學類、工程技術類人選年齡不超過45周歲,人文社會科學類人選年齡不超過55周歲。小編掰著指頭算了一下,如果按小編7歲開始讀書,要在28-30歲左右讀完博士,接下來還需要在十多年內做到行業標桿,才有資格申請上長江學者。想想還是算了吧……
除了申請歷時較久以外,評審過程中還需要闖過“三大關卡”。從申請開始,首先要經過獲準設崗的高等學校遴選和初審;然后,再由50位左右院士擔任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同行評審專家進行會議評審,最后,再交“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專家評審委員會進行會議評審,依次過關后才能入選長江學者。
學術榮譽那么多
長江學者與兩院院士、國家杰青有啥區別?
作為對學術方面的榮譽,除了長江學者,平時我們也常聽到兩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國家千人計劃等獎項。那么,他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兩院院士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而國家“長江學者”入選者基本都是各大高校主打學科的中堅骨干,其中,特聘教授更是目前國內僅次于兩院院士的重量級榮譽。
而長江學者與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青等人才計劃相比,雖然都屬于優秀人才計劃,但是長江學者的入選者所屬學科最全面,理工農醫管理藝術人文社科都有覆蓋。另外,長江學者入選者直接獲得獎金,而不是僅獲得科研經費。
高校爭奪長江學者,究竟是在搶什么?
毫無疑問,長江學者們對高校的發展好處頗多。就連教育部人事司司長管培俊也認,“長江學者既有力地推動了高校重點學科的發展,也有效推進高校形成優秀人才培養支持體系”。
作為學科的領頭人,長江學者不僅自身科研能力超群,對學校科研團隊的作用也是巨大的。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全國高校共聘任長江學者2251人,其中特聘教授1546人、講座教授705人。先后有108名長江學者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長江學者這么牛,當然是有原因的。例如,2014年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的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王欣然,被稱為最年輕的長江學者之一。他曾研制出世界上首個高開關比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長期保持著石墨烯場效應晶體管開關比的世界紀錄。他帶著南大的科研團隊圍繞“二維材料的信息器件”開展研究,僅4年多時間,不僅完成實驗室的各方面建設,還在《科學》《自然》及其子刊等頂級學術期刊發表16篇論文,累計被引用1.2萬次以上。
長江學者們超群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自然對高校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高校搶“帽子”競爭“雙一流”現象中,各大高校官網首頁都十分強調“長江學者”的數目。其原因在于“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擁有長江學者、院士等高層次人才的數量來體現的”。因而,“長江學者”在高校之間的“搶帽子大戰”中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環節。
可是,人才總共那么多,而代表科研能力的“帽子”就那么幾頂,怎么辦?于是就有不少高校開出高價來強行挖人,如前段時間不少媒體報道的,華東某大學在2017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中,給學科領軍人才開出了該校“史上最高”待遇——800萬元房補、100萬元年薪。
對于這種“搶帽子”現象,也成為每年兩會科技界委員們關心的問題。除了人才爭搶的亂象,他們更是擔心這種現象對年輕人的錯誤導向。政協委員王向朝對此現象提出了批評:“‘帽子’過多過亂,已經背離了人才計劃的初衷。年輕人都以戴上“帽子”作為追求,而不去真正熱愛科學,投身于科研事業,更無法安心地去創新”。
2025年4月3日,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國際杰出青年科學家(國際杰青)計劃項目征集工作。根據《國際杰青計劃管理辦法》,符合條件的中方接收單位需通過國際杰青計劃管理系統進行申報......
關于開展2025年省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項目結題驗收工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豫科〔2022〕119號)規定,為切實做好2025年省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項目結題......
據部分省市科技廳和部分高校日前披露的信息,旨在支持青年學者研究的“杰青”“優青”等進行統一更名。消息稱,為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項目改革,確保人才項目健康發展,切實起到激勵人才成長的目的,避免“帽子化”......
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指南發布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也在1月15日后更新了各項目的撰寫提綱及相關要求。其中,國家杰青和優青項目的申請書填報說明顯示:“為持續深化科學基金人才項目改革,確......
據翰林咖查詢蘇州大學官網,現任領導欄目已經更新顯示:蘇州大學新增一名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正彪。張正彪簡歷張正彪,1997年、2000年和2007年在蘇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分別獲化學......
關于2024年遼寧省杰青優青項目擬支持情況的公示根據《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單位申報、初審推薦、專家評審和省科技廳黨組會議審定等程序,現將2024年遼寧省杰青優青項目擬支持情況進行......
關于2024年遼寧省杰青優青項目擬支持情況的公示 根據《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經單位申報、初審推薦、專家評審和省科技廳黨組會議審定等程序,現將2024年遼寧省杰青優青項目擬......
關于下達2024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計劃的通知皖科基秘〔2024〕295號各項目依托單位、項目負責人:根據《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辦法(修訂)》(皖科基獎〔2020〕16號)、《關于開展2024......
曾大軍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趙廣立當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自動化所)副所長、研究員曾大軍20多年前嘗試深化人工智能和運籌學的基礎研究、推進社會應用時,人工智能還不像今天這般“時髦”。在中國科學......
依據2024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2024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實施了多項重大改革,主要包括:結題分級評價與延續資助:啟動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結題分級評價及延續資助工作。根據評價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