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養需氧型。屬于生產者。區分一下需氧和厭氧:
厭氧型 指必需在無分子氧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繁殖的一些微生物的總稱。或稱嫌氣微生物、專性厭氧菌。一般生活在無氧環境,如生物體內、深層土壤或深層水域中。人工培養時需提供嚴格的厭氧條件,因為分子氧的存在對它們是有害的。包括一些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微生物,如致病菌——破傷風桿菌(Clostridium tetani),丙酮、丁醇產生菌——丙酮丁醇桿菌(C.acetobutylicum),固氮菌——巴氏固氮桿菌(C.pasteuri-anum),沼氣發酵的重要菌群——產甲烷桿菌(Methanobacterium)等。實驗室培養中,常用焦性沒食子酸等化學還原劑,吸收氧或用抽氣泵抽除氧,亦可用靜止的液體深層培養方法隔絕空氣。在大規模生產實踐中,常用密閉的發酵裝置進行培養,例如丙酮丁醇梭菌的培養使用此法。
需氧型(或稱好氧型)是生物界中生物的異化作用的主要形式,它是指生命體只有在有氧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因為它們必須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氧來氧化分解體內的有機物,釋放出能量,維持自身各項生命活動的進行的異化作用方式。 因此需氧型生物(以需氧型為異化作用方式的生物)也就具有“必須要在有氧氣(或是氧氣充足)的環境下才能完成細胞呼吸作用,否則就難以在自然界中生存,最終死亡”的特征。
有氧呼吸方程式如下:
文字式: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催化劑:酶)
化學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催化劑:酶)
1mol的葡萄糖可以釋放出6mol的CO2氣體。
在現在的自然界中,需氧型生物主要是真核生物,并且這些生物的種類十分豐富,它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魚類等多細胞真核動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等多細胞真核植物和單細胞動植物、部分細菌和真菌。
個體主要進行有氧呼吸,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的生物叫做需氧型生物。但需氧型生物的部分細胞可以進行無樣呼吸,但不能全部細胞都進行無氧呼吸。人在跑步時,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個體是有氧呼吸。需氧型生物如所有植物,動物。還有一些好氧細菌等。
需氧型生物與厭氧型生物相對,厭氧型生物是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在有氧氣的地方不能生存,如乳酸桿菌。
還有一種兼性厭氧型生物,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兩者之一單獨作用提供能量生存。典型的是酵母菌。
在現在的自然界中,雖然需氧型生物的種類十分豐富,但是它們都是由厭氧型生物進化而來的。通過進化,生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也就從原來的很不充分變為現在得十分充分;葡萄糖的分解也從厭氧型生物的只能將其簡單的分解為酒精或乳酸進化到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新陳代謝過程將葡萄糖徹底的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也是放出了更多的能量,從而讓地球上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加美好和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