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7-13 13:42 原文鏈接: 重視土壤重金屬有效態分析

      我國土壤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普遍偏高,以其為生長基質,種植的水稻、小麥、蔬菜等農作物的重金屬含量也有可能超標。但大量實測數據表明,這兩者之間沒有穩定的對應關系。也就是說,按目前的監測方法,土壤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其上生長的農作物品質有可能是合格的。另一種情形是,有些土壤的重金屬含量并不高,但因為農作物品種本身有較強的重金屬富集能力,收獲物反倒可能重金屬超標。

    圖片.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現在我們認識到,土壤質量是否合格,必須相對于其用途或產出物,如水稻、小麥、果蔬等而言。簡單來說,同一塊農用地,種植水稻可能保證不了食品安全,但種植牧草是可用來飼養牛羊的。

      由此可見,拋開利用方式或不結合收獲物品質來談土壤質量標準是不準確的,尤其是對農用地。只有在反復試種多品種都不能收獲品質合格的農產品后,才能認定其失去了農用價值,要采取修復治理或土地性質變更等措施。正是由于判斷土壤質量是否安全涉及諸多因素,作出結論要慎重,但同時也給土地安全利用提供了多個出口。對每一塊土地,在經過必要的修復治理后,才能確定恰如其分的最佳利用方式。

      一直以來,重金屬總量監測是初步判斷土壤質量狀況的主要依據。然而,對原始土壤的分析結果表明,除鎘與土壤固相的結合相對松散,可交換態比例較高,達到20%左右,遷移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較強外,銅、鉛和鋅等重金屬分布以其他形態為主。也就是說,土壤中的鉛等重金屬,盡管其總含量很高,但能為農作物吸收利用的比例并不高,反而相對安全。

      重金屬總量分析采用的是最強的酸解體系,能把各種形態的重金屬元素完全釋放出來,這是個化學過程,以達到最大檢出量為目的。但就農業生產而言,檢測出固定在晶格中的重金屬是意義多大有待考究。

      目前監測重金屬有效態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學試劑浸提法、同位素稀釋法、快速生物法和解吸法等。雖然同位素稀釋法、快速生物法中的試管根法和解吸法等對表征土壤中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比較好,但操作對技術、設備等條件的要求較高或有待進一步完善。而化學試劑浸提法在實踐中比較常用。經典的化學試劑浸提方法包括水提取、酸提取(如稀HCl或HNO3)、中性鹽提取、聯合試劑或者絡合劑提取(如DTPA、TCLP、EDTA、EDDS、CIT等)、連續提取(Tessier五步浸提法,BCR法,Maiz法)等。由于各種提取方法的原理不同,提取效率和適用情況也都不一樣,結果的差異性較大。但已經開展的部分工作表明,重金屬有效態與農產品重金屬含量的相關性遠好于總量統計結果。由此可見,監測土壤中的重金屬有效態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判斷土壤污染水平的準確性。

      農作物對土壤中重金屬的吸收利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既與重金屬的有效態密切相關,也取決于農作物根系對微環境的改造等因素。徹底說清土壤重金屬污染與農產品累積的關系為時尚早,但重視對土壤重金屬有效態的監測是一項重要的補充性工作。鑒于將這類監測進行標準化操作還不成熟,應組織系統研究,盡快制定標準分析以及評價方法。


    相關文章

    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鄧琦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驥合作,研究揭示了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oftheTotal......

    重金屬毒性調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海岸帶生態系統過程與環境健康組博士生孫碩、碩士生陳香華等人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聯合資助下,在重金屬毒性調控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日分別在線發表于《......

    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多項重要方案與標準獲審議通過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與溫度變化的響應關系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

    新版中國藥典四部指導原則9302“中藥有害殘留物限量制定指導原則”中對中藥材種的鉛、砷、鎘、汞、銅的一致性限量指導值進行比對和風險評估,以及完善砷、汞形態價態測定法尤其需要關注烏藥、射手、巴戟天、青蒿......

    研究解析我國南方和北方農田土壤有機碳保護機制

    我國糧食主產區主要分布于東部中溫帶至熱帶區域。我國東部從北到南氣候條件和土壤物理化學差異極大,其團聚體保護、礦物吸附和微生物合成代謝途徑對土壤有機碳積累的貢獻和機制有何差異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

    浙江高校團隊創新炭基沼肥用“中藥良方”改良酸化土壤

    近日,浙江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團隊推出創新項目“炭土智耕——酸性土壤調理的中藥良方”,通過創新方法解決酸化土壤改良修復問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助力鄉村振興。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土壤......

    成都山地所在地表土壤水分遙感產品空缺信息填補方面獲進展

    地表土壤水分監測對氣象預報、水文研究和氣候變化分析等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現有的微波傳感器觀測能力以及衛星軌道覆蓋和植被覆蓋等因素的影響,微波遙感土壤水分產品存在大面積的空值區域,限制了此類產品的應用。......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關于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的通知(2024年第二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及各有關實驗室:為掌握國家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石墨烯或將為土壤改良與農作物增產開辟新路徑

    北京旭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華科技)自研的石墨烯光合作用增長液,在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用于小麥、玉米、番茄等作物試驗后,實現了10%至......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