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日報道,新加坡科學家借助單細胞測序等尖端技術,繪制出迄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圖譜。該圖譜在單細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惡化及不同患者之間腫瘤差異的新信息,還確定了促使胃癌惡化并擴散到其他器官的分子途徑,為更好地治療該疾病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從31名處于胃癌不同階段的患者體內取了46個腫瘤樣本,分析了其中20萬個獨立細胞,并使用新技術評估單個基因的表達模式,結果發現了30多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其中一些此前從未“現身”。研究還發現,來自不同患者的腫瘤其細胞組成不同,這有助于解釋為什么療法相似而結果大相徑庭。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類型的胃腫瘤含有免疫細胞,特別是控制抗體生成的B細胞,這表明可用癌癥免疫療法(借助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對抗癌癥)來治療該疾病。他們還揭示了一種以前未知的成纖維細胞在胃癌發病中的作用,有望催生針對這一細胞的療法。研究負責人、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帕特里克·唐教授說:“胃癌是亞洲最常見癌癥之一,很難治愈,因為我們對構成其腫瘤的細胞類型缺乏清晰了解。借助精準腫瘤學、單細胞測序等尖端技術,我們繪制出了圖譜,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分辨率分析患者情況,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法,并揭示改善診療的新途徑。”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利用先進技術開展的最全面的同類研究,新細胞圖譜是一份‘零件清單’,我們可找出腫瘤弱點并想方設法對付它們,為進一步研究和治療胃癌指明了方向。”
研究團隊稱,他們目前正在確定細胞群如何隨時間變化,這些信息有助催生新的早期癌癥檢測方法和治療藥物。他們也在與其他癌癥研究領域的科學家合作,確定導致多種癌癥的細胞群。
一項研究顯示,全球2008年至2017年出生的人口中,預計有1580萬人可能在一生的某個時候患上胃癌,其中76%的病例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后者是一種胃部常見細菌。研究人員呼吁加大胃癌預防的投入,尤其是......
近日,浙江省腫瘤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浙江省腫瘤醫院”)胃外科胡燦分享了一個案例,AI模型從胃癌患者6個月前拍攝的CT中識別出胃癌信號,而同期的人工讀片卻未能發現任何異常。這一......
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學院靳水林教授團隊在單細胞測序數據建模與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解決了多生物來源數據整合建模的關鍵問題。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單細胞數據整合旨在通過......
近日,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田懋一教授團隊與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尹學珺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被國際期刊《BMC醫學》在線發表。審稿專家指出,盡管當前研究數據尚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但如果延......
PD-L1檢測試劑盒(免疫組織化學法)PD-L1IHC22C3pharmDx獲得歐洲認證,為胃腺癌或GEJ癌患者接受KEYTRUDA?治療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4月2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近日宣......
英國《自然》和《自然-方法》雜志9日發表的一組論文顯示,科研人員繪制出迄今最大、最詳細的哺乳動物大腦連接圖譜。這一成果來自由150余名神經科學家參與的“大腦皮層網絡機器智能”(MICrONS)項目。這......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繪制出一份較為全面的人類基因“隱秘開關”圖譜,有助于推動遺傳疾病等方面研究。人類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DNA)上的基因可以被甲基化,這可以使相關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胃癌與附近的感覺神經建立電連接,并利用這些惡性回路刺激癌癥的生長和擴散。這是第一次發現神經和大腦外的癌癥之間存在電接觸,這增加了許多其他癌癥通過建立類似聯系而發展的可能性。這項研究公布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冰島基因解碼公司科學家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他們繪制了一份人類基因組完整改組圖譜,即詳盡的人類DNA在生殖過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圖。這項研究深化了人們對遺傳多樣性的理解,是25年來科學家探索人類基因組中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