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學》雜志報告稱,位于南極冰層下的中微子探測器“冰立方(IceCube)”曾在2012年發現了超高能中微子,現在,他們首次為其找到了一個位于銀河系外的源頭,這一重大發現有可能開啟中微子天體物理學的新時代。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俊研究員對科技日報記者解釋稱,在宇宙大爆炸時期,中微子是產生得最多的粒子之一,現今仍大量產生于恒星內部的核反應,以及宇宙射線撞擊地球大氣層的過程。
中微子的質量非常小,不帶電,很少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很難被探測到。不過,在極少情況下,中微子會撞到原子,產生能發出一種藍色閃光的帶電粒子,像電子或繆子,這種藍色閃光能被“冰立方”探測到。
2012年,“冰立方”發現了有史以來能量最高的中微子,其能量高達2000萬億電子伏特,這比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的高能質子還要高300倍,如此高能量的中微子應來自極高能量的宇宙線粒子的碰撞過程。在過去幾年中,科學家一直在搜尋可能產生它們的奇異天體活動。
最近,科學家們對來自距離地球90億光年之外的“PKS B1424-418”活動星系產生的射電和伽馬射線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中微子和活動星系爆發在時間和方向上一致,由此,推斷出中微子可能來自此銀河系外活動星系的爆發,使其成為首個擁有銀河系之外源頭的超高能中微子事件。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王祥玉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目前科學家們還不能排除巧合,無法100%確信這一中微子來自此活動星系,但高達95%的相關性是迄今最高的。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有一部分中微子來自銀河系外的活動星系,有助于科學家們進一步厘清高能中微子的來源。”
5月29日1時3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Y110運載火箭,成功將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18分鐘后,將探測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轉移軌道。此后,探測器太......
2025年5月29日1時31分,天問二號探測器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二號探測器將先后執行小行星2016HO3的伴飛探測及采樣返回、主帶彗星311P伴......
一個由美國、法國和加拿大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利用鈹衰變為鋰的實驗,測量了電子中微子的量子力學性質。結果顯示,一個電子中微子波包的空間范圍比普通原子核大得多。相關論文發表于12日出版的《自然》雜......
意大利科學家檢測到迄今發現的最高能宇宙中微子。其能量估計比此前檢測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約30倍。這一結果由歐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遠鏡(KM3NeT)合作項目報告,認為這些粒子來自銀河系之外,但其準確來源尚不......
歐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遠鏡(KM3NeT)合作項目團隊在11日《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檢測到了迄今能量最高的宇宙中微子,其能量估計比此前檢測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約30倍。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粒子來自銀河......
近日,泛半導體缺陷檢測創新型企業創銳光譜宣布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由光速光合領投。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容。創銳光譜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領先的瞬態光譜技術產業化企業,立足瞬態光譜......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張軍等人聯合南京大學陸海、張榮團隊通過設計制備單光子雪崩光電二極管,發展主動淬滅主動恢復讀出電路技術,研制出具有實用價值的紫外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研究團隊利用該......
據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網站近日報道,英國研究人員正著手設計全新探測器來捕獲暗物質。下一代探測器的規模將為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器LUX-ZEPLIN(LZ)的10倍,希望能發現更廣泛的潛在暗物質候選......
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被認為是暗物質主要候選粒子之一。26日,世界上最靈敏暗物質探測器LUX-ZEPLIN(LZ)的觀測結果公布。結果顯示,沒有證據表明WIMP的質量超過9GeV/c2(千兆......
引力波也被稱為“時空的漣漪”。1916年,愛因斯坦基于廣義相對論做出預言,劇烈的天體活動會帶動周圍的時空一起波動,這就是引力波。約100年后,2015年9月,宇宙中一次僅持續五分之一秒的“漣漪”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