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9-03-22 15:20 原文鏈接: 謹慎用藥!糖皮質激素竟是乳腺癌轉移推手!

      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新診斷乳腺癌患者約140萬例,死亡50萬人,對于女性來說,乳腺癌已成為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堪稱“紅顏殺手”。乳腺癌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在組織形態、免疫表型、生物學行為和治療反應上,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導致其術后轉移和復發問題至今懸而未決。近日,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糖皮質激素(GC)竟是推動乳腺癌細胞異質性發生,促進乳腺癌轉移的幕后黑手!這為乳腺癌的治療打開了一個新思路!

      腫瘤異質性——乳腺癌轉移復發的元兇

      人類癌癥基因組測序結果表明,腫瘤細胞之間存在高度異質性。腫瘤的異質性是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預后等各方面產生差異,其是惡性腫瘤的特征之一。

      乳腺癌異質性起源于不同的分子分型,目前認為是不同類型的正常細胞惡性轉化的結果。乳腺癌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即使只有小部分亞群細胞也可驅動整個腫瘤的進展,因為異質性的存在,生命力頑強的乳腺癌細胞亞群就成為了腫瘤發展的“功臣”并最終實現物競天擇,導致腫瘤的發展難以控制。腫瘤異質性為乳腺癌開辟了一個可為其選擇具有生存優勢的細胞的腫瘤微環境,促進了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引起患者病情惡化。也就是說,腫瘤異質性是乳腺癌轉移復發的元兇。

      GC——乳腺癌異質性發生的幕后黑手

      腫瘤異質性的廣泛存在已基本被證實,但瘤內不同克隆亞群間和克隆與微環境間的生物學關系仍不清楚。乳腺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整體,其轉移更是一個牽涉極廣的級聯反應,想追根溯源需要一個契機。有研究顯示,GC不僅能夠影響原代培養的乳腺上皮細胞的分化,還對泌乳的發生與維持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有體外實驗證實GC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有關。那么,GC是否是我們需要的那個契機呢?

    轉移瘤中GR過表達并過度活化

      研究人員通過對人源性腫瘤異種移植(PDX)的小鼠模型中原發性腫瘤和匹配性轉移瘤進行轉錄譜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具有轉移灶的小鼠體內糖皮質激素受體(GR)大量存在,活性明顯增加,而這些小鼠的腫瘤細胞異質性顯著增強,存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換言之,GR的過表達與過度活化可推動乳腺癌異質性!

    GR過表達并過度活化明顯降低轉移瘤小鼠存活率

      是誰讓GR過表達并過度活化的呢?我們知道,GR可介導多種應激激素(包括促腎上腺皮質激素、GC、血管緊張素等)及其衍生物,這些衍生物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作抗炎劑與免疫抑制劑。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在乳腺癌的發展進程中,這些應激激素不僅不能提供治療,反而會引起轉移瘤位點中的GR激活、定植增加,從而導致存活率下降!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乳腺癌轉移過程中,增加GC含量可促進GR的過表達與過度活化,反過來GR的活化又會促進轉移瘤內GC的進一步分泌,形成了一個互相促進的正反饋,從而極大促進了乳腺癌的轉移。

    剔除ROR1可有效延長小鼠生存期,增加小鼠存活率

      同時,研究人員通過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實驗證實GR參與激活了多個乳腺癌轉移途徑,還引發了酪氨酸激酶受體蛋白(ROR1)表達增加,導致乳腺癌患者存活率顯著下降,而臨床前模型實驗也證實了剔除ROR1可有效減少轉移瘤生長并延長小鼠存活期。

      該研究提示我們對乳腺癌患者使用GC治療時應該慎之又慎,還應該盡量控制乳腺癌患者體內的GC濃度。我們知道大腦在高壓狀態下也會分泌糖皮質激素,因此患者的情緒控制也將是乳腺癌轉移防治的重要一環,而針對GR和ROR1的治療手段更是開辟了乳腺癌轉移治療的新思路,對相應靶向治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相關文章

    中國原創新藥加成,治療有效率提升12.1%!

    當地時間12月10-13日,2024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在美國召開。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邵志敏發布了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聯合團隊在常規蒽環、紫杉、鉑類、環磷酰胺化療基礎上,聯用中國原創免......

    新型囊泡或可改善三陰性乳腺癌免疫化療

    中國 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員張鵬程團隊,構建了一種特殊的囊泡,可分別靶向并作用于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將免疫因子療法與化療結合,誘導強效的免疫殺傷。12月4......

    安捷倫8850GC助力北京鼎億打造尖端在線色譜分析平臺

    2024年11月29日,上海——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與中國地區渠道合作伙伴北京鼎億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鼎億”)針對在線色譜領域開啟新的合作篇章。北京鼎億充分發揮安捷倫8850G......

    酪胺飲食有助提升“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療效果

    在乳腺癌患者中,“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占比約為65%至70%。記者1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研究成果將改變免疫調節治療對該類乳腺癌療效不佳的困境,為“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療帶來全新認知和治療路徑。復旦大......

    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院乳腺外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AI-IRT),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為優化乳腺癌篩查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學著名......

    中山大學宋爾衛團隊合作針對三陰性乳腺癌再取突破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腫瘤中最具侵襲性的亞型。2024年9月17日,中山大學羅曼莉、宋爾衛共同通訊在Advanced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LncRNAFAISLInhibitsCalpa......

    研究揭示高脂飲食條件下腸道菌群調控乳腺癌和黑色素瘤進展的新機制

    全球包括中國人群的高脂肪攝入量和肥胖率正快速上升。目前,高脂飲?(HFD)和肥胖已被認為是一些惡性腫瘤的高危因素。高脂飲食可通過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導致癌癥惡性發展。然而,與HFD相關腸道菌群在癌癥進展中......

    EMBOMolMed:科學家提出有望改善人類遺傳性乳腺癌治療的新方法

    PARP抑制劑能改善攜帶BRAC1/2突變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藥物最終會停止發揮作用,隨后患者機體的癌癥就會復發。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EMBOMolecularMedicine上題為“FLT1......

    “餓死”乳腺癌細胞的方法找到

    當快速生長的乳腺癌細胞耗盡谷氨酰胺時,它們會轉向另一條供應線。PHGDH(綠色)是該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當乳腺癌細胞中的谷氨酰胺和PHGDH同時耗盡時,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美......

    “餓死”乳腺癌細胞的方法找到

    當快速生長的乳腺癌細胞耗盡谷氨酰胺時,它們會轉向另一條供應線。PHGDH(綠色)是該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當乳腺癌細胞中的谷氨酰胺和PHGDH同時耗盡時,它們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美......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