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57.shtm
“過度依賴ChatGPT技術,會將‘常人’的意見加以建制化與機械化,由此使社會意識形態的板結現象更為嚴重,并加劇人類‘自欺’現象的泛濫。”近日,在復旦大學慶祝建校118周年系列學術報告中,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徐英瑾以《從人工智能哲學的角度看ChatGPT》為題,剖析了ChatGPT技術可能存在的弊端。
?
徐英瑾。成釗攝
運用人類語言順暢聊天,并非認定智能的必要條件
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人工智能》中,一對因車禍痛失愛子的夫妻收養了人工智能“大衛”。在被人類養育的過程中,大衛漸漸產生了“我到底是一個機器,還是一個人”的困惑。
這背后隱含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問題——機器能夠思考嗎?正是這個疑問,當年引發了徐英瑾對人工智能的學術興趣。
“哲學的一大特點是思考大問題、澄清大問題。”徐英瑾將哲學形象地比作“爬山虎”,認為哲學可通過“X+”的方式附著在數學、物理學等諸多學科上,通過提供反思獲得養料,但究其根本,哲學仍需要回到形而上學,接受哲學“本部”的指令。
探討和理解人工智能,首先要回歸對于“智能”這一概念的辨析。徐英瑾從輸入與輸出之間的映射關系切入,介紹了人工智能之父阿蘭·圖靈提出的行為主義標準。判斷一物是否有言語行為從而認定其是否智能,這便是著名的圖靈測試原理。
沒有通過圖靈測驗,是否仍有可能被認定為人工智能?徐英瑾以不通現代語言的土著、善于筑巢的鳥類以及設想中的外星人為例,闡釋了與人類順暢溝通的言語行為并非認定智能的必要條件,而只是充分條件。
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社會各界的觀點目前可大致分為樂觀論、悲觀論和泡沫論三類。支持“泡沫論”的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曾說,不要高估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從物理學角度看人工智能,它目前還處于前伽利略階段,徐英瑾對此表示贊成。
?
報告現場。成釗攝
真正識別人類精神內核,人工智能仍在路上
“理解ChatGPT的本質并不困難。”徐英瑾介紹,ChatGPT的英文全稱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其中Chat(聊天)一詞,在人工智能領域地位特殊,這源于圖靈測驗的一項發明——早已出現的“聊天盒(chatbox)”技術。而ChatGPT作為一種大型語言模型,是“傳統神經元網絡技術+深度學習技術”的進階版,通俗來說,就是通過數學建模建造出一個簡易的人工神經元網絡結構。
盡管ChatGPT的語言通順程度和機器翻譯水平令人贊嘆,但談到這種模型與人類的根本區別,徐英瑾指出,人工智能的進步,實際上是統計學意義上的進步,是通過不斷迭代的大規模數據集和人工語料訓練后“野蠻投入”的結果。因此,縱使ChatGPT看到“路遙知馬力”能接上“日久見人心”,但它并不能真正理解中文詩詞的精妙內涵。
從海德格爾哲學的角度看,這種人工智能系統訓練方式將不得不把“常人”的意見加以建制化與機械化,由此使得社會意識形態的板結現象變得更為嚴重。換言之,從機器的視角看,一個正確的意見就是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意見,因此,少數“異類”提出的“離經叛道”之說在技術上就會被過濾掉。
“這需要我們提高警惕。”徐英瑾強調,“假若ChatGPT技術在托勒密的時代就出現,哥白尼的‘日心說’恐怕會永遠被判定為錯誤答案。”
而由于人工智能訓練與當下總是存在時間差,無法面對未來,是ChatGPT這類人工智能的最大瓶頸所在。徐英瑾表示,過度依賴ChatGPT,可能會讓人喪失反思力與對未來的把握能力,陷入過度“自欺”的狀態。
寫論文逐漸到了依靠人工智能的時代,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好處是人類終于擺脫了科技論文寫作的煩惱,壞處是人類會因此失去科學論文寫作的獨特能力。過去發表論文是學者成就的重要標準,隨著機器代替人腦的這種趨勢。......
日前,據國外網站數據分析工具SimilarWeb數據,ChatGPT的訪問量增速出現明顯下降。數據顯示,今年1月,ChatGPT的環比增長率為131.6%,2月份為62.5%,3月份為55.8%,4月......
智慧大屏“魔墻”運用AI技術,將滬上地標建筑、演藝劇目、上博文物等進行觸屏展示,帶來沉浸式互動體驗。(主辦方供圖)隨著人工智能愈發深度參與到文化藝術創作中,很多人“坐不住了”,文學界、影視圈、流行音樂......
ChatGPT能給老板制造利潤,但會分給你嗎?不分的話,就別只關注他對工作效率的提升,我們打工人不是機器,我們還有其他需求。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工資稱為“窩囊費”,就是在控訴現代社會分工過度細化、工作......
隨著ChatGPT風靡全球,全球人工智能掀起了新一輪發展熱潮。6月10日,在北京智源大會上,ChatGPT之父、OpenAI聯合創始人薩姆·奧特曼表示,在未來的10年內,可能會擁有超強的AI系統,應該......
荷蘭代爾夫特大學和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科學家探索了人類與大型語言模型(LLM)之間不同程度的合作,借助ChatGPT設計并研制出了一款番茄收割機器人。相關論文發表于7日的《自然·機器智能》......
OpenAI聯合創始人公開談論公司上市、AI發展、AI監管等話題。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6日,在阿聯酋一次會議活動上,“ChatGPT之父”、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A......
美國一名律師辦案時用聊天機器人ChatGPT搜集資料并作為案例呈交法官,但法官發現那些信息全是子虛烏有。律師承認自己沒有核實信息并為此道歉,眼下面臨處罰。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報道,男乘客羅伯托·......
據皮尤研究中心3月份進行的一項調查,大約十分之六的美國成年人(58%)熟悉ChatGPT,但相對而言,很少有人自己嘗試過。在那些嘗試過ChatGPT的人中,大多數人表示它至少有一定的作用。ChatGP......
OpenAI在一條推文中宣布,官方版ChatGPT移動應用現在可以在更多國家使用。上周OpenAI首次發布其移動應用時,該應用只在iOS和美國提供。現在,許多生活在歐洲、韓國、新西蘭等地的人將能夠從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