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材料:
(一)薔薇科 (Rosaceae)
本科有 124 屬, 3300 余種,主產北半球溫帶,我國有 51 屬, 1000 余種,全國各地均產。
識別特征:葉互生,常具托葉。化為 5 基數,多為周位花或上位花,雄蕊多數,心皮一至多數,分離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果為核果、梨果、蓇葖果、瘦果。
木科根據花托、雌蕊、心皮數目、子房位置、果實的類型又可分為 4個亞科,亞科之間的區別可參考下面的檢索表
1果常為蓇葖果,心皮離生,通常無托葉(珍珠梅除外)…繡線菊亞科 (spimeoideae)
1 果不為蓇葖果,具托葉。
2 下位子房,心皮 2-5個,與下陷成壺狀的花托內壁愈合。果為梨果…蘋果亞科
2 上位子房,心皮 1-∞個,著生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果實為核果或瘦果。
3. 心皮多數,生長在凸起或下凹的花托上,萼片常宿存,果實為瘦果或小核果…薔薇亞科
3 心皮常為 1個,萼片脫落,果實為核果?……李亞科
1 繡線菊亞科
(1)繡線菊屬
取繡球繡線菊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觀察:
灌木;枝細,幼時棕褐色,老時灰黑褐色,無毛。葉倒卵形、寬倒卵形至棱狀橢圓形,先端鈍,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中部以上具缺刻狀圓鈍鋸齒,或 3-5 淺裂,兩面無毛。傘形花序頂生于側生小枝的頂端,具總花梗,具花 20-50 朵;花節裂片三角形;花瓣倒卵形,白色,先端微凹;雄蕊約 20。蓇葖果無毛,花柱頂生背部。
(2)珍珠梅屬
取珍珠梅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觀察:
灌木;枝條開展,淡綠色,老枝淡褐色,無毛。奇數羽狀復葉,具小葉 13-21; 小葉片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或尾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邊緣具銳重鋸齒,兩面無毛或下面脈腋有簇毛;托葉線狀披針形,全緣。大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序軸密生短絨毛和混生腺毛;苞片線狀披針形,邊緣具腺毛;萼筒杯狀,呼裂片近半圓形;花瓣近圓形,白色;雄蕊 20-25, 不等長;子房無毛。蓇葖果長圓柱形,無毛,花柱稍側生,宿存萼片反折。
2 薔薇亞科
(1) 薔薇屬
取黃珂玫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觀察:
灌木;小枝細長,黃褐色,具皮刺,刺直伸,不扁化或基部稍扁化。奇數羽狀復葉,具 7-13 片小葉,小葉片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圓鈍,基部模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鈍鋸齒,表面無毛,下面疏被長柔毛;托葉全緣或具腺齒,下部三分之二與葉軸合生。花單生,無苞片,花托無毛;萼裂片披針形;花瓣 5, 黃色,花柱稍伸出花托口,離生,被白色長柔毛。薔薇果球形,紅色。
另取月季、玫瑰新鮮材料觀察,注意找出各植物之間共同的特征,以及三種植物的區別。
(2)蛇苺屬
取蛇苺新鮮材料或臘葉標本觀察(圖 2-27-1):
多年生草本。莖纖細,匍匐,被長柔毛,節上常生不定根。掌狀三出復葉,小葉菱狀卵形或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斜棱形,稀圓形,邊緣具粗鈍鋸齒,近基部全緣,側生小葉通常 2 淺裂,兩面被稀疏柔毛;托葉卵狀披針形,有時 3 裂。花單生葉腋,副的片先端3-5 齒裂;萼片先端急尖;花瓣黃色,先端微凹;雄蕊多數;心皮多數,無毛,花柱短。瘦果小,果時花托膨大成球形。
另外,觀察懸鉤子屬茅苺、草苺屬傘房草苺 、東方草苺, 比較其特征。
3 蘋果亞科
取蘋果屬蘋果(圖 2-27-2)新鮮材料觀察落葉喬木,幼枝和葉密被短柔毛,單葉互生,卵形,有托葉;葉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圓鈍鋸齒。傘房花序,花序中心花先開(似有限花序性質)。取一朵花進行觀察,花萼合生, 5 裂,花瓣 5 枚,白色而具紅暈,離生;雄蕊多數,雌蕊由 5 心皮組成;子房與花托愈合,柱頭分離。然后將花縱剖開,放在解剖鏡下觀察,注意觀察子房下陷入瓶狀花托內,并與之愈合成下位子房。另取一朵花作橫剖面,注意觀察 5個心皮聯合成 5個子房室,每室有 1-2個胚珠,判斷胎座類型。果實為梨果,不具石細胞。
另外觀察梨屬梨、山楂屬山楂的新鮮材料,并比較與蘋果的異同點。
4 李亞科
取桃片 ( 圖2-27-3)新鮮材料觀察?為落葉小喬木,小枝綠色或半邊紅褐色單葉,葉柄頂端與葉片之間有腺體,托葉常早落。花粉紅色,花柄甚短,常先于葉開放。單生于枝頂或側生于葉芽之兩側。
取一朵桃花解剖觀察:萼片、花瓣各 5 片,花的被有短柔毛,其內著生多數雄蕊。縱剖一朵花可見花托為杯狀,為周位花。由一個心皮構成的單雌蕊,僅子房底部若牛于化托上,故為下位子房。在子房內含兩個胚珠,僅一個成熟。再取果頭標本觀察.桃為核果,外果皮上有溝及絨毛,中果皮為肉質多汁的可食部分,內果皮(俗稱“果核")上有溝孔與皺紋”
另取杏 、李片的新鮮材料進一步觀察,其花是否為周仿花,是否為上位子房?其花托屬何類型?是否為單雌蕊?是否為核果?
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探討了我國被子植物滅絕風險的空間分布和驅動因素,他們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滅絕風險在空間上顯著聚集,整體來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峻;從全......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探討了我國被子植物滅絕風險的空間分布和驅動因素,他們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滅絕風險在空間上顯著聚集,整體來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
生物多樣性的持續喪失嚴重威脅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探究物種滅絕風險的分布格局及其驅動因素,對于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維持機制至關重要。然而,在地形和氣候高度異質的國家,其滅絕風險往往受到范圍或尺度效應的......
被子植物對人類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都離不開被子植物提供的條件和資源。被子植物在當代的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的主導角色,并與昆蟲和其它動物之間建立起了復雜的食物網。迄今我們對于被子植物所處的......
被子植物交配系統頻繁地由異交向自交轉變,約有10%~15%的物種呈現高度自交的特征。自交的譜系/物種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受到自然選擇的青睞,尤其是當自交過程中繁殖保障優勢(reproductiveassu......
被子植物對我們人類來說很重要,解開被子植物的起源之謎也是植物學家長期以來的難題。分子系統學的研究認為,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遠早于早白堊世,科學家也在侏羅紀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被子植物的花和果化石,但是被子植......
蘭科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具多樣性的科之一,全球已記載30000余種,中國目前已記載181屬1708種。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其東南部與南部因復雜的地質地理和氣候條件,蘭科植物極為豐富。但過去受交通等客觀條件制......
由葡萄牙、丹麥、美國等國家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近日在葡萄牙托雷斯韋德拉什地區發現白堊紀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群。被子植物是當今世界植物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類群。全世界已知被子植物共約有3......
多倍化在植物進化過程中反復發生,呈現出多倍體化-二倍體化的循環模式,所有被子植物至少經歷了一次多倍化事件。多倍體形成之后,通常會迅速進入二倍體化的過程,最終演變成二倍體。多倍化后的基因組休克和二倍化可......
被子植物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植物群之一。離開被子植物,人們便無法生存。被子植物的來源和歷史是植物系統學家關注的重點,而厘清相關問題,離不開化石證據。這解釋了為什么古植物學家在努力尋找歷史上的第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