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理:血清鐵離子在酸性溶液中與顯色劑反應生成紅色絡合物,其顏色的深淺與鐵含量成正比,與標準鐵比較可求得血清鐵的含量。測鐵結合力時,在被檢血中加入過量的鐵,使血清中的鐵蛋白飽和,過剩的鐵用堿性碳酸鎂吸附,去除,然后用血清鐵方法測定。
2. 試劑:試劑RⅠ抗壞血酸,試劑RⅡ緩沖液,試劑RⅢ顯色劑。
結合力試劑盒內RⅠ鐵溶液,RⅡ堿性碳酸鎂。
3. 操作:工作液配制:取一定量RⅡ復溶一瓶RⅠ即為工作液。
血清鐵測定:
R S B 工作液 1.5ml 1.5 1.5 樣 本 0.5 標 準 0.5 DW 0.5 混勻,室溫5-10分,在540nm下比色分別讀取OD值為試劑空白 顯色劑 20ul 20 20 |
再次混勻,分別讀取吸光度為終末吸光度。
4. 計算:R、S、B管分別減自已的試劑空白,其結果用下公式計算
Fe=(R-B/S-B)標準液濃度。
總鐵結合力測定:
血清測定前要作如下處理:血清0.5ml加鐵溶液1ml混勻1分鐘,置室溫5-30分鐘再加入2/3量匙的碳酸鎂,混勻1分鐘,放室溫30-60分鐘,其間振搖5次,然后3000轉/分離心5分鐘,取上清液0.5ml按血清鐵法進行鐵測定。
計算:總鐵結合力=(R-B/S-B)×標準液濃度×3
未飽和鐵結合力=總鐵結合力-血清鐵
鐵飽和度=(血清鐵/總鐵結合力)×100%
5.正常參考值:
SI 臍血:12.9~42.4umol/L,出生時:26.9~35.8umol/L;6個月~2歲:2.9~21.5umol/L,2~6歲:3.6~22.1umol/L,6~12歲:4.1~22.0/L;
SI 男:14.3~26.9umol/L。女:10.7~25.1umol/L。
TIBC男:40.28~64.44umol/L。女47.44~72.49umol/L。
UIBC男:29.54~53.8umol/L。女:38.49~63.54umol/L
ISAT男:0.28~0.5。女:0.25~0.45。
6.注意事項:標本新鮮無溶血,所有的用器不能含有鐵,每次需作試劑空白。
7.臨床意義: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的高低受鐵的吸收、貯存及利用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疾病有相應的變化。血清鐵水平代表鐵進入和離開循環之間的平衡,總鐵結合力于鐵貯存減少時開始增高。
7.1血清鐵增加:見于HA、AA、MA、SA等。
7.2血清鐵降低:見于IDA、腎病綜合癥、慢性貧血、Vit 缺乏、先天性轉鐵蛋白缺乏。
7.3總鐵結合力降低:見于AA、MA、HA、慢性貧血、腎病綜合癥、Vit 缺乏、先天性轉鐵蛋白缺乏。
7.4總鐵結合力增加:見于IDA、HA、真性RBC曾多癥、肝炎、鐵攝入過量及急`、慢性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