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9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基于血液樣本進行的基因組和蛋白組學檢測對于肺癌病人的診斷有重要作用。
非小細胞肺癌是一類有共同特性但是存在不同基因特征的肺癌類型,基因特征的不同讓病人對一些特定治療方法的應答情況也出現不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對血液樣本進行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檢測能夠快速發現基因突變幫助確定最佳的也最為精準的治療方法。相比于普通活檢方法,血液檢測既可以更加快速地獲得重要的診斷信息,又能夠顯著縮短診斷和治療之間的等待時間。
“肺癌經常發展到晚期階段才得到發現診斷,因此醫生應當盡快為病人做出治療選擇,并且越快越好。得益于最近一些關于癌癥基因和蛋白生物學的新進展,肺癌的治療正變得越來越個體化。想要確定究竟哪種治療方法為最佳治療方法不僅要考慮腫瘤的大小和擴散情況,還要考慮腫瘤的基因組成。等待活檢樣本的檢測結果來確定下一步的正確選擇會延誤幾周的治療時間,有時甚至是幾個月的時間,”文章作者Dr. Jennifer Mattingly這樣說道。“而基于血液樣本的基因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檢測方法能夠快速且準確地獲得結果,從而大大減少了診斷和治療之間的等待時間。”
更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將呈現在2016年10月26日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CHEST年度會議上。研究摘要可以在CHEST雜志的網站上在線瀏覽。
癌癥是現代社會揮之不去的陰影。與健康細胞相比,癌細胞行為的改變是由蛋白質過度表達引起的。這些蛋白質具有促進細胞增殖、存活和遷移等功能,其中一些蛋白質很容易被靶向和抑制,而另一些蛋白質則不易被小分子或抗......
西班牙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DiffInvex的創新計算框架,其可追蹤健康細胞轉變為腫瘤,以及腫瘤在化療過程中的基因進化壓力。DiffInvex被應用于超過11000個樣本,涵蓋了大......
盡管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通常與體細胞突變的積累有關,但大量的表觀基因組改變是腫瘤發生和癌癥易感性的許多方面的基礎,這表明遺傳機制可能不是惡性轉化的唯一驅動因素。然而,是否純粹的非遺傳機制足以啟動腫瘤發生,......
2015年,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下稱中信湘雅)成功阻斷一例視網膜母細胞瘤(RB1基因突變)的遺傳傳遞,誕生了我國首個“無癌寶寶”。十年過去,“無癌寶寶”健康狀況如何?這項技術又有哪些新進展?4......
計算機斷層掃描(CT)產生的輻射可能導致罹患肺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癥,嬰兒風險增加10倍。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最新研究,每年CT導致的癌癥約占所有癌癥病例的5%。該研究警告,應避免過度......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3日警告說,飲酒與癌癥之間有直接關聯,會增加至少7種癌癥發生風險,應提高人們對飲酒危害的認識。穆爾蒂當天發布關于酒精與患癌風險的建議,包括在含酒精飲品的標簽上標注致癌風......
癌癥作為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一直是人類亟待攻克的難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杜鵬教授和團隊,提出利用植物中的一種蛋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從而實現對惡性腫瘤的廣譜抗性。這種跨物種基因工程技術,為人類治療......
代謝重編程作為癌癥的一個顯著特征,體現在腫瘤對營養物質利用方式的改變上,這種變化有助于其無節制地生長和存活。過去幾十年,癌癥代謝研究主要聚焦于葡萄糖,特別是著名的Warburg效應,即癌細胞即便在有氧......
《分子細胞》雜志1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不同類型的癌癥擁有獨特的分子“指紋”,這些特征可以在疾病早期被檢測到。這項由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利用小型便攜式掃描儀只需幾個小時,就能以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