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凝血作用的調節
由上所述,凝血過程是一個級聯放大的瀑布效應,加之正反饋作用,可把最初生成的酶活性極大增強,把所有步驟加起來可增強106倍。如此高的激活速度會對機體構成危險,就是說,此過程一旦啟動,整個血液就會凝固起來。此外,血凝可造成心肌梗死、腦血栓等嚴重疾病。因此,機體內的凝血作用必須保持適度。實事上,血漿及血管內皮等處存在著多種抗凝物質,凝血過程中生成的纖維蛋白(抗凝血酶Ⅰ)有強烈吸附凝血酶的作用。血漿中抗凝血蛋白(antithrombin抗凝血酶Ⅲ)是一種分子量約58,000的糖蛋白,能與具有蛋白酶作用的凝血因子(Ⅱa、IXa、Xa、Ⅺa、Ⅻa)以1:1分子比結合形成復合物,從而封閉酶的活性中心。肝素(heparin)能加速復合體的形成,使抗凝血酶的活性提高數百倍。肝素是由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產生的高分子酸性粘多糖,是一種重要抗凝血物質、除上述作用外,尚具有抑制血小板的粘附、集聚,從而影響血小板磷脂的釋放等作用。肝素作為抗凝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
血漿中還存在另一種抗凝血的蛋白質桟蛋白。含Gla殘基,是分子量約62,000的糖蛋白,以酶原形式存在,被凝血酶激活后能水解Ⅴa及Ⅶa,從而發揮抗凝血功能。先天性缺乏C蛋白者,往往在嬰兒期即死于廣泛的血栓。
除天然存在于血漿中的抗凝物質外,臨床上常用一些人工抗凝劑如草酸鹽和檸檬酸鹽,它們的作用是通過螯合去除Ca。此外還有雙香豆素類化合物能拮抗Vitk,而發揮抗凝血作用(圖10-12)。
六、纖維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所產生的纖維蛋白可被血漿中纖維蛋白溶酶系統重新溶解,對于防止血栓形成和保持血流通暢具有重要意義。正常人的一些分泌液(如乳汁、唾液、淚液、子宮及陰道分泌物、精液等)中均含有纖維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激活物,激活纖維蛋白溶解過程,隨時清除分泌管道內的纖維蛋白,以保持分泌管道的通暢及月經血液的流動性。
(一)纖維蛋白溶解機理
纖維蛋白溶解(fibrinolysis)過程可分為二相,即纖維蛋白酶原激活和纖維蛋白溶解。
1.纖維蛋白酶原的激活
(1)纖維蛋白酶原激活物:
血液中纖維蛋白酶(plasmin,簡稱纖溶酶)以纖溶酶原形式存在,只有在纖溶激活物作用下轉變為纖溶酶才具有活性。纖溶激活物可分為組織激活物和血液激活物兩大類。
組織激活物主存在于組織細胞溶酶體中,以子宮、前列腺、甲狀腺、肺、腎等含量較多。其中研究的最好的是腎中的尿激酶(urokinase),因其可少量出現在尿液中而得名。對腎小管血栓的溶解具有重要作用。
血液激活物主要來自靜脈、微靜脈的血管內皮細胞。在受到某些刺激(如劇烈運動、情緒緊張、創傷、休克等)時,可促使內皮細胞合成增多并釋放入血。已知血小板釋放5桯T對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纖溶激活物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由溶血性鏈球菌提取的一種蛋白質稱為鏈激酶(streptokinase),能與纖溶酶原形成復合物,后者具有纖溶激活物的性質。尿激酶和鏈激酶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溶栓治療。
(2)纖溶酶原的激活
纖溶酶原為分子量86,000的蛋白。纖溶激活物均為蛋白水解酶,能水解纖溶酶原使之在肽鏈的ArgVal間切斷而活化生成纖溶酶。纖溶酶本身亦可活化纖溶酶原,同時還可水解纖維蛋白原、因子Ⅴ、Ⅶ、IX和Ⅻ等,從而抑制凝血。
2.纖維蛋白的溶解
纖維蛋白的溶解過程是分步進行的,首先被纖溶酶水解釋出A、B、C小分子多肽,留下X片段仍保留凝固特性。X片斷進一步水解為片斷D和Y,Y再水解為D和E片斷。(圖1013)最終分解產物為A、B、C、D、E五種片段。這些片斷統稱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FDP的生理作用是:片斷X,Y可與纖維蛋白單體聚合,抑制多聚體的生成;片斷D可直接抑制纖維蛋白單體的聚合;片斷Y、E則可競爭抑制凝血酶。而且,大部分FDP可干擾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可見FDP在抗凝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是啟動傷口愈合和血栓形成的關鍵。成纖維細胞是結締組織細胞,在傷口愈合的后期至關重要。成纖維細胞侵入已經形成的血塊,產生包括纖維連接蛋白在內的蛋白質,然后形成一個結構框架,構建愈合所需的新組織。這......
阻斷傷口流血對于機體健康非常有益,血液凝固過程,即血液從液體變成凝膠狀再形成凝塊的過程,其能夠有效抑制機體過量出血和感染發生,但研究人員并不清楚當血液凝固時機體中所發生的具體分子事件,近日,來自布萊根......
有助于了解先天性血液凝固因子障礙疾病病因日本科學家日前發現了兩種蛋白質是如何通過相互作用促使血液凝固的機理。這將有助于了解先天性血液凝固因子障礙等疾病的病因以及開發出治療血栓的新藥。這兩種蛋白質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