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技術應用
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原理
獲得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的*個瓶頸,就是制備大量純化的蛋白質(>10mg),其濃度通常在10mg/ml以上,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結晶條件的篩選。運用重組基因的技術,將特定基因以選殖(clone)的方式嵌入表現載體(expression vector)內,此一載體通常具有易于調控的特性。之后再將帶有特定基因的載體送入可快速生長的菌體中,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在菌體快速生長的同時,也大量生產表現載體上的基因所解譯出之蛋白質。一般而言純度越高的蛋白質比較有機會形成晶體,因此純化蛋白質的步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
在取得高純度的蛋白質溶液后,接下來就是晶體的培養。蛋白質晶體與其他化合物晶體的形成類似,是在飽和溶液中慢慢產生的,每一種蛋白質養晶的條件皆有所差異,影響晶體形成的變量很多,包含化學上的變量,如酸堿度、沉淀劑種類、離子濃度、蛋白質濃度等;物理上的變數,如溶液達成過飽和狀態的速率、溫度等;及生化上的變數,如蛋白質所需的金屬離子或抑制劑、蛋白質的聚合狀態、等電點等,皆是養晶時的測試條件。截至目前為止,并無一套理論可以預測結晶的條件,所以必須不斷測試各種養晶溶液的組合后,才可能得到一顆完美的單一晶體。
蛋白質晶體的培養,通常是利用氣相擴散法(Vapor Diffusion Method)的原理來達成;也就是將含有高濃度的蛋白質(10~50mg/ml)溶液加入適當的溶劑,慢慢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發性的沈淀狀態時,蛋白質分子將在整齊的堆棧下形成晶體。舉例來說,我們將蛋白質溶于低濃度(~1.0M)的硫酸銨溶液中,將它放置于一密閉含有高濃度(~2.0M)硫酸銨溶液的容器中,由氣相平衡,可以緩慢提高蛋白質溶液中硫酸銨的濃度,進而達成結晶的目的。
蛋白質晶體在外觀上與其他晶體并無明顯不同之處,但在晶體的內部,卻有很大的差異。一般而言,蛋白質晶體除了蛋白質分子外,其他的空間則充滿約40%至60%之間的水溶液,其液態的成分不僅使晶體易碎,也容易使蛋白質分子在晶格排列上有不規則的情形出現,造成晶體處理時的困難及繞射數據上的搜集不易等缺點。但也由于高含水量的特性,讓蛋白質分子在晶體內與水溶液中的狀態,極為相似。所以由晶體所解出的蛋白質結構,基本上可視為自然狀態下的結構。
3日,記者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朱家鵬教授和耶魯大學張凱教授聯合研究團隊突破了蛋白質純化的傳統概念,直接以線粒體成像,首次實現了線粒體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結構解析,得到呼吸鏈超級復合體的最真實......
3日,記者從南京中醫藥大學獲悉,該校醫學院朱家鵬教授和耶魯大學張凱教授聯合研究團隊突破了蛋白質純化的傳統概念,直接以線粒體成像,首次實現了線粒體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結構解析,得到呼吸鏈超級復合體的最真實......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在生物化學研究應用中使用廣泛,是一項重要的操作技術。一個典型的真核細胞可以包含數以千計的不同蛋白質,一些含量十分豐富,一些僅含有幾個拷貝。為了研究某一個蛋白質,必須首先將該蛋白質從其他......
離心是在蛋白質純化實驗中回收沉淀的常規操作,也能回收兩種不能混合的液相,現在在亞細胞顆粒和核酸分級分離中離心操作也是用得zui多的。任何細胞勻漿的澄清在常規實驗室通常沒有問題,這里高速冷凍離心機操作轉......
蛋白質純化分離實驗層析柱:基本原理:層析柱起到分離的作用,并且還可以加樣品。連接:在實驗中,支架先將層析柱固定好,上面進口與恒流泵的左邊管相連,下面出口與核酸蛋白的下管進口相連(連接部可加一塑料軟管)......
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技術應用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原理 獲得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的*個瓶頸,就是制備大量純化的蛋白質(>10mg),其濃度通常在10mg/ml以上,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結晶條件的篩選......
蛋白質純化膠體過濾法儀器設備:色析管柱(PharmaciaCcolumn,1.6×100cm)、鐵架、鐵夾及水平儀;分劃收集器(fractioncollector,需準備干凈試管約100支);濃縮用離......
蛋白質純化離子交換法:各種蛋白質分子上可能帶有不同的電性,經過離子交換管柱,可依其分子帶電性的差異而分離開來(Pharmacia操作手冊,IonExchange)。 ......
做好一項實驗,好的實驗設備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現如今大部分實驗室經費都還充足的情況下,以下是蛋白質純化常用到的實驗設備,僅供參考。(1)、超聲波細胞破碎機適用于5-100g濕菌體超聲破碎,實驗室規模用。......
蛋白質純化過程中常遇見一些問題,這里整理了以下幾個蛋白質純化實驗中遇見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1)我現在手頭有個融合蛋白,純化的時候用助溶劑溶解后做了GST親和層析,之后用蛋白酶切割后卻發現目的蛋白沒有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