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id="caaaa"><source id="caaaa"></source></table>
  • <td id="caaaa"><rt id="caaaa"></rt></td>
  • <table id="caaaa"></table><noscript id="caaaa"><kbd id="caaaa"></kbd></noscript>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 <noscript id="caaaa"></noscript>
  • <td id="caaaa"><option id="caaaa"></option></td>
    <td id="caaaa"></td>
  • 發布時間:2018-03-02 15:11 原文鏈接: 蛋白質的內源熒光與熒光探針

    利用熒光光譜法研究蛋白質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測定蛋白質分子的自身熒光(內源熒光),另一種是當蛋白質本身不能發射熒光時,通過非共價吸附或共價作用向蛋白質分子的特殊部位引入外源熒光(也稱熒光探針),然后測定外源熒光物質的熒光。

    1.  蛋白質的內源熒光
      含有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tryptophan ,Trp)、酪氨酸(tyrosine ,Tyr)和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殘基的蛋白質在280nm或295nm的激發光的激發下會產生熒光,這種熒光稱為內源性熒光(天然熒光)。Trp、Tyr和Phe由于其側鏈生色基團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熒光光譜。其熒光峰位波長分別是348、303、282nm,其中Trp的熒光強度最大,而Phe的熒光強度則很低,因此蛋白質的內源熒光主要是由Trp和Tyr殘基形成的。同時在含有Trp和Tyr的蛋白質中,由于其分子發生了從Tyr殘基到Trp殘基的能量轉移, 從而導致Tyr殘基的熒光猝滅和Trp殘基的熒光增加,因而Trp最常被用作內源探針來研究蛋白質的結構。 2. 蛋白質的外源熒光
      所謂外源熒光光譜法就是利用小分子熒光化合物與其熒光較弱或不發熒光的物質共價或非共價結合,形成發強熒光的絡合物,然后測定絡合物的熒光。常用測定蛋白質的熒光探針主要有丹磺酰氯、熒光胺、12苯胺基萘282磺酸(12anilinonaphthalene282sulfonate ,ANS)、22對甲苯胺基萘262磺酸(22p2toluidinonathalene262sulfonate ,TNS)、12(N2二甲基胺)2萘252磺酸(12(N2dimethylamino)2naphthalene252sulfonate ,DNS)等。


    相關文章

    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申請審核結果公示(2025年第6號)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發布醫療器械優先審批申請審核結果公示(2025年第6號),同意了蘇州淦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熔解曲線......

    植物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精準分離調控獲揭示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王應祥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研究揭示了模式植物擬南芥泛素連接酶后期促進復合物/細胞周期體(APC/C)調控減數分裂染色體正確分離的分子機制。該研究豐富了蛋白質泛素......

    研究構建高亮度、多靶點熒光探針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徐兆超、副研究員喬慶龍團隊提出基于氮雜環丁烷甲酰胺的熒光配體偶聯策略,在同一分子框架內一體化實現了熒光探針亮度提升以及與靶向配體多樣性偶聯,為活細胞超分辨熒光成......

    科學團隊創制熒光探針實現蛋白質成簇/解聚活細胞監測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教授郭志前團隊,創制了激活型化學遺傳學熒光探針,首次在活細胞中監測蛋白質成簇/解聚的精確狀態。相關研究近日作為VIP(VeryImpor......

    mRNA“戴帽”后能多產兩百倍蛋白質

    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名為“內部帽啟動翻譯”(ICIT)機制的創新研究。該機制下的仿佛戴著帽子的mRNA可產生200倍以上的蛋白質,為治療癌癥和蛋白質合成異......

    科學家從蛋白質動態層面解答早期胚胎發育失敗原因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真、孫怡迪,博士后朱文成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木良善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李辰團隊合作,描繪了......

    我國學者在蛋白質酪氨酸泛素化方面取得進展

    圖FUSEP化學生物學技術用于系統研究賴氨酸和非賴氨酸泛素化的位點信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137004、22307062)資助下,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在蛋白質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開......

    專家學者盤點近兩年AI發展——加速應用落地變革科研范式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有哪些熱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2024年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本次年會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變革(AIf......

    植入式傳感器可持續監測炎癥水平

    受大自然啟發,美國西北大學生物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植入皮下的傳感器,可實時跟蹤活體動物蛋白質水平的波動,測量炎癥標志物的變化。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標志著醫學檢測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檢測......

    熱烈祝賀黃超蘭教授榮獲“ClinicalandTranslationalProteomicsAward”

    北京時間10月23日,在德國德雷斯頓舉行的2024HUPO大會頒獎典禮上,備受矚目的“ClinicalandTranslationalProteomicsAward”(臨床轉化蛋白質組學獎)榮耀加冕于......

    人体艺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