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的高密度大規模自養培養是提高微藻生長速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微藻燃料產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微藻培養技術面臨兩個緊要問題:
一是生物反應器的選擇:開放式反應器,密閉式反應器或者混合反應器。不同生物反應器各有所長,現在還不能確定那一種形式更適用于規模化培養。
二是原料產率的提高。關于提高微藻的產量也有多種選擇,一是篩選構建高產藻種,進行單一培養。這種方法的缺點是不夠穩定,藻種容易被污染。
另一種方法是構建一個穩定的混合藻群,或者篩選自然界中存在的混合藻群,從而使總的生物量達到最高值,但這樣會對下游工藝中的油脂加工與提取過程提出更大的挑戰。
其它微藻培養的選擇有海水培養、異養/兼養培養和mat cultivation schemes。這些方法中目前只有異養培養收到重視。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新一期《科學》雜志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界迄今最大的蛋白質,比此前已知的最大蛋白質——人類肌聯蛋白還要大約25%。研究人員表示,這是蛋白質界的“珠穆朗瑪......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藻類中發現了能將氮氣轉化為細胞生長可利用氮的細胞器。這種被稱為硝化原生質體(nitroplast)的結構的發現,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轉化氮或固氮力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其對肥料的需......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藻類中發現了能將氮氣轉化為細胞生長可利用氮的細胞器。這種被稱為硝化原生質體(nitroplast)的結構的發現,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轉化氮或固氮力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減少其對肥料的需......
近日,JournalofAdvancedResearch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完成的關于鹽田藻類碳沉積的成果。該研究聚焦嗜鹽藻類與嗜鹽菌協同促進高鹽生態環境中碳酸鹽的......
生物基能源與材料獲悉,近日,美國植物材料科學公司Algenesis開發了全球首個由Soleic技術制造的生物基聚氨酯塑料(bioPU),原料來源于植物和藻類,具有可再生、高性能、完全可生物降解、還可后......
據《日本經濟新聞》最近報道,今年4月,總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歲實驗室公司在馬來西亞設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藻類培養設施,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產生物燃料。該公司的目標是在用培養藻類制造生物燃料時,將其成本控制......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中外學者合作研究的古生物學論文指出,研究人員對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一種之前鑒定為苔蘚動物的化石進行重新鑒定,結果顯示這些化石為藻類,而非動物。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人們對......
雨生紅球藻是一種單細胞綠藻,因其在誘導條件下可積累占細胞干重5%以上的蝦青素而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在其規模化培養過程中,容易遭受寄生性真菌的感染,造成藻細胞死亡和培養崩潰,給工業化生產帶來嚴重的經......
科技日報北京1月23日電(記者李楊)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京都大學山野隆志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與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關的“LCIB”蛋白質能夠根據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不同,在葉綠體內的不同部位發揮......
在現有的生態系統中,異養生物和光合藻類之間的共生關系廣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許多真核生物因此成為混合營養生物,即它們通過從藻類中獲取藻類內共生菌或葉綠體,將捕食和光合作用結合起來。光合自養內共生體通......